居然智家归母净利润下滑,控股股东与阿里系基金累计套现超30亿
居然智家面临归母净利润持续下滑的困境,其控股股东和阿里系基金累计套现超过30亿元,这一趋势引发了市场对居然智家未来发展的关注,面对业绩下滑,公司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经营状况,以恢复投资者信心。
文 | 创业最前线段楠楠
编辑 | 冯羽
11月13日,国内家居百货龙头企业居然智家发布公告,拟更换会计事务所。公司将合作六年的普华永道更换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普华永道因恒大造假案被罚,上市企业纷纷解除与普华永道合作后,居然智家也并未更换会计事务所。
如今在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下滑超45%的背景下,居然智家却宣布更换会计事务所,该行为令外界疑惑不已。
即便更换会计事务所,也难以解决居然智家传统家居业务收入下滑的困境。在原实际控制人汪林朋离世后,居然智家向智能家居的转型还能否继续推进?
1、租赁业务收入、毛利率双双下滑,近四年归母净利润大跌
作为国内连锁家居龙头企业,居然智家业绩与房地产市场高度相关。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6583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5%;新建商品房销售额为63040亿元,同比下降7.9%。
在此影响下,下游建材市场需求也在下滑。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累计销售额为10448.01亿元,同比下跌3.75%。
行业市场规模萎缩,对于居然智家也造成较大影响。
从收入来看,居然智家收入主要来源于商品销售、租赁及加盟管理业务两部分。2025年上半年,公司商品销售、租赁及加盟管理业务实现营收分别为36.31亿元、26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56.34%、40.34%。
其中,租赁及加盟管理业务由于毛利率较高是公司利润主要来源。
如2024年,居然智家商品销售、租赁及加盟管理业务两者在收入相差不大的情形下,公司租赁及加盟管理业务凭借高达43.73%的毛利率实现了26.12亿元的主营利润,而商品销售由于毛利率只有7.59%,因此主营利润只有4.8亿元。
据悉,居然智家租赁及加盟管理业务主要分为租赁及加盟两种模式。租赁业务将直营卖场租赁给商户,公司收取固定租金、物业管理费、销售提成等。
而加盟管理业务,则是卖场由加盟投资方运营,居然智家负责品牌和管理标准,公司通过收取初始加盟费及年度权益金等获得收入。
由于建材市场不景气,公司卖场商户产品销售不佳,为了保证商户持续经营,居然智家给予了商户部分租金及管理费减免等,导致的结果便是公司该业务收入及毛利率持续下滑。
2021年,居然智家租赁及加盟管理业务收入及毛利率分别为82.06亿元、59.77%,2024年该业务营收及毛利率下降至59.72亿元、43.73%。
在核心业务收入及毛利率下滑影响下,居然智家利润大幅下滑。2021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3.03亿元,2024年下滑至7.69亿元,三年时间公司归母净利润下滑66%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居然智家盈利水平仍没有触底,2025年前三季度居然智家实现归母净利润3.98亿元,同比再度下滑45.58%。
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居然智家了解,自2021年以来公司商品销售、租赁及加盟管理业务毛利率持续下滑,导致公司利润大幅下滑,从目前来看,盈利能力仍未触底,公司有无具体措施推动企业利润止跌回升?截至发稿,未获得居然智家回应。
2、商品销售业务增收不增利,智能化转型受阻
在传统租赁及加盟业务经营不佳的情形下,居然智家积极推动企业转型。如公司正在将旗下的传统家居百货改造成购物中心。
如居然之家计划在北京卖场打造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交付中心,此外公司还拓展了全屋智能家电,产品涵盖智慧家庭操作系统、智能家电等,该产品也成为卖场第一大品类的产品。居然智家还在布局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等;同时,居然智家卖场引入苹果、OPPO、Vivo、小米、华为等核心产品。
除积极推动线下卖场转型外,公司还在积极向数字化转型。2024年12月10日,公司正式将居然之家更名为居然智家,显示公司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决心。
公司数字化转型最早可追溯至2016年,彼时居然智家斥资1亿美元收购来自美国的家装设计软件Homestyler,命名为居然设计家。
此后,居然智家又以AI技术与行业垂直大模型为核心,深度融合数字化与智能化,打造“洞窝”“居然设计家”“居然智慧家”三大平台。
布局数字化之初,公司转型效果较为显著,2023年居然智家“洞窝”累计上线卖场已达934家,新增卖场592家,同比增长173.1%。入驻商户超过10万家,同比增长101.33%。
但近两年公司数字化转型效果却在下滑,2024年“洞窝”上线卖场达1205家,新增数量回落至271家,较2023年的592家大幅下滑。2025年上半年,公司“洞窝”线上卖场甚至较2024年还减少5家。
通过多种渠道的改革,居然智家另一大业务商品销售业务收入有所上升。2021年公司商品销售业务为36.8亿元,2024年居然智家商品销售业务收入上升至63.24亿元,三年时间公司商品销售收入上升超71%。
虽然商品销售业务收入持续上升,但由于涉及品类过多,公司仓储、物流等成本不断上升,加之为扩大收入,频繁促销,该业务毛利率持续下滑。2021年居然智家商品销售业务毛利率为16.88%,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大幅下降至6.16%。
因此,即便收入上升,但该业务主营利润却在下滑。2021年,居然智家商品销售业务主营利润为6.2亿元,2024年该业务主营利润下降至4.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主导居然智家转型的公司原实控人、董事长汪林朋在今年7月份意外离世,也为公司智能化转型蒙上了一层阴影。
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居然智家了解,公司正在积极转型扩大产品销售品类,虽然公司商品销售在持续上升,但主营利润却在下滑,是何原因所造成?增收不增利,是否意味着该业务并不是合适的转型方向?若坚持发展该业务,公司有何措施推动该业务毛利率提升?
此外,2025年公司“洞窝”线上累计卖场数量出现下滑,是否意味着公司智能化转型的失败?截至发稿,未获得居然智家回应。
3、股东合计减持、转让超30亿元,市值仅剩借壳时估值一半
利润持续下滑,造成的结果便是公司股价持续下跌。
2019年,居然智家以356.5亿元估值借壳武汉中商上市。截至11月21日,公司市值仅为174亿元左右,仅剩借壳时估值一半左右。
1998年,一场大火席卷了位于北京北四环的一家装饰城,装饰城老板意外身故。此后,由国资主导收购了该装饰城,作为国企干部的汪林朋被派去接管该装饰城。
恰逢国企改革浪潮,汪林朋陆续收购该企业,并成为该企业实控人。借助房地产发展浪潮,加之居然智家在全国范围内采用“直营+加盟”模式快速扩张,至2015年,门店数量突破100家,覆盖华北、华中等主要城市,年销售额超400亿元。
2018年,在另外一家家居龙头红星美凯龙上市后,为了获得资本支持,居然智家选择借壳武汉中商上市。最终居然智家以356.5亿元估值装入市值只有十几亿元的武汉中商。
交易完成后,汪林朋直接和间接控制了居然智家61.94%股份,阿里巴巴及其一致行动人瀚云新领持股约14%,云锋五新持股4.79%等。上市后公司市值一度突破700亿元,汪林朋个人身价一度突破400亿元。
后续,由于业绩萎靡不振,居然智家股价持续下跌。2023年7月,实控人汪林朋控股的居然控股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了居然智家1.25亿股,粗略计算该部分股权价值超4亿元。2023年12月居然控股又转让了6.29亿股,占公司比例为10%,转让价值多达22.32亿元。
除控股股东大幅减持、转让套现外,居然智家重要股东阿里巴巴间接持股的上海云锋五新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云锋投资”)自2022年3月以来开始大规模减持公司股份。
此前,云锋投资持有居然智家的股权多达2.88亿股,2022年3月至2024年12月,云锋投资开始集中减持居然智家股份,2024年12月云锋投资已经退出居然智家前十大股东,彼时公司第十大股东仅持有居然智家5000万股,这也意味着云锋投资至少减持了公司2.38亿股。
伴随着业绩下跌及股东连续不断地减持,居然智家股价持续下跌,公司市值也仅剩借壳时交易价值一半左右。
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居然智家了解,自2022年以来公司股东云锋投资及公司控股股东居然控股多次减持、转让公司股份,减持、转让股份巨大,合计减持、转让金额超30亿元。如此大规模减持、转让,是否说明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他股东不看好未来公司发展?
公司股价较巅峰期跌幅较大,公司是否考虑通过回购等方式提振股价和投资者信心?截至发稿,未获得居然智家回应。
对于居然智家而言,在下游需求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公司核心业务租赁及加盟管理业务收入及毛利率持续下滑,目前仍未看到好转迹象。为此,居然智家也在积极谋求转型,如将传统家居业务拓展至智能电子等领域,但由于成本持续上升,该业务增收不增利。
从居然智家不断下滑的利润来看,其转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原实控人汪林朋逝世后,新的管理层能否扭转居然智家不断下跌的趋势,「创业最前线」将持续保持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