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流感药物市场激烈竞争,混战局面形成

访客 2025-11-01 15:00:37 19042 抢沙发
当前流感药物市场竞争激烈,各大制药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流感药物,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这也导致了市场上流感药物种类繁多,消费者难以选择,需要加强对流感药物的监管和宣传,提高消费者对药品的认知度和辨别能力,以确保公众健康。

“将2025年称为‘国产流感药元年’不为过。”

湖南省药品流通行业协会原秘书长黄修祥对中国新闻周刊这样表示。

其依据是今年以来,国产流感药正密集获批上市,其中既有创新药又有仿制药。

而它们想要对标的,或许都是罗氏的“流感神药”玛巴洛沙韦片(速福达),这一点仅从产品名字上就能看出来——玛舒拉沙韦片、玛硒洛沙韦片、昂拉地韦片……

2024年流感季,靠着“全病程只需服用一次”的优势,玛巴洛沙韦成为新一代“流感神药”,并引发购药热潮,部分药店甚至断货,以至于价格一度飙升至599元一盒。

眼下,随着流感季即将到来,一场流感药的大混战在所难免。

流感药物市场激烈竞争,混战局面形成
2025年1月,成都,药店销售的玛巴洛沙韦。 图/视觉中国

大战一触即发?

今年以来,国产流感创新药密集获批上市:

3月,青峰医药集团下属子公司科睿药业研发的玛舒拉沙韦片(伊速达)获批上市;

5月,众生药业子公司睿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昂拉地韦片(安睿威)获批上市;

7月,济川药业与征祥医药合作开发的玛硒洛沙韦片(济可舒)获批上市。

此外,健康元的玛帕西沙韦、先声药业的玛氘诺沙韦亦提交了NDA申请,有望在今年获批上市。

除了创新药,还有仿制药。

今年年初,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郑州泰丰制药申报的4类仿制药玛巴洛沙韦片获批生产并视同过评,为国产第二家获批企业。第一家为2022年获批首仿的石药欧意,但后者不久便陷入了与原研药企罗氏制药的专利纠纷之中,相关药物至今未上市销售。

仅从名字就能看出来,上述药品大部分都很相似,机制也接近,或多或少都想要对标罗氏的“流感神药”玛巴洛沙韦片(速福达)。

与第一代流感神药,同样出自罗氏的奥司他韦(达菲)相比,速福达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这是一款治疗流感的全球首个全程单次口服药物,也就是说,全疗程仅需一次口服,这与奥司他韦需要连续多日服药形成了鲜明对比。

2021年在中国获批上市的玛巴洛沙韦片,仅8个月就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随后价格降至230元左右,推动了销量爆发。2022年尚未破亿,2023年就超过了5亿元,同比涨约758%。

中康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9月,奥司他韦国内销售量达到2400万盒,同比下降34.8%;速福达销售量为20万盒,同比增长120.2%。虽然速福达总规模仍远不及奥司他韦,但“此消彼长”的趋势十分明显。

河南动销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佩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玛巴洛沙韦片自推出后,“一药难求”的现象几乎年年都会发生。“每到流感季,很多亲戚同学都会让我想办法去医院或者公司开一些出来,但就连我这个业内人士也开不出来。”

“内卷”免不了?

郑佩指出,国内药企大量涌入流感药赛道,根源在于这个市场确定性更大,站在企业的角度,研发相对“安全”一些。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2023年我国抗流感药物市场规模超百亿元,预计2027年将进一步增长至223.9亿元。同时由于我国存在疫苗接种率低等问题,儿童和老年人发病率均呈现较高水平,意味着这几乎是一个需求稳定、无须教育市场的“黄金赛道”。

另一方面,由于流感病毒结构及感染机制相对明晰,RNA聚合酶抑制剂是现在小分子抗流感病毒药物研发的主流靶点,对于资金和研发能力都相对欠缺的传统药企来说无疑是更稳妥的选择。

以济川药业和众生药业为例,两家企业原本的支柱业务都是中成药。前者的代表产品有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后者有众生丸、脑栓通胶囊等。财报显示,两家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都不高,今年上半年,济川药业研发费用约1.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约8.79%;众生药业研发投入约8752万元,同比骤降超37%。

黄修祥进一步指出,在资金量、企业文化、研发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下,像流感这般确定性高、潜在回报大的赛道,相比肿瘤这种资金密集、竞争激烈、技术前沿的赛道,或罕见病这类潜在回报极为有限的赛道,对于这些企业显然都更具吸引力一些。

提到流感药当下的竞争局面,黄修祥有些担忧。“国产流感创新药元年”虽意味着它们收获了一波阶段性创新成果,但也都同时挤进了一个极为“内卷”的领域。

第一代流感神药奥司他韦(达菲)或许能提供一些参考。

作为国内知名度最高、“霸榜”时间最长的流感药,达菲于1997年获批,1999年在美国首次注册使用,是迄今为止使用最广泛的治疗及预防流感的抗病毒药物。

2002年,达菲在中国获批上市,并享有长达14年的专利保护期。2016年,随着达菲专利到期,国内的奥司他韦仿制药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中国新闻周刊检索国家药监局官网发现,截至发稿,包含“奥司他韦”关键字的境内生产药品共123条结果,生产单位中不乏一品红、华润三九、吉林敖东等知名企业。

流感药物市场激烈竞争,混战局面形成
图/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

郑佩指出,大量磷酸奥司他韦仿制药的出现,让“达菲”一度受到巨大冲击,后来的集采更是直接颠覆了整个行业的格局。

2022年,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被纳入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最低中选价格降至每片不到1元,降幅超过90%,令整个奥司他韦制剂的市场吸引力受到冲击。

以东阳光药为例,其推出的“可威”在一众奥司他韦仿制药中最为突出。2019年,可威销售额达到59.3亿元,约占当年东阳光药总营业额的95.4%。

然而2022年的集采和市场需求变化对东阳光药影响颇大。东阳光药招股书显示,其当年利润亏损近15亿元,此后两年业绩也随着宏观需求剧烈上下波动。前不久的国家第十一批集采中,东阳光药的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又黯然落选。

“向上看,有罗氏;两边看,彼此都是竞争者;往回看,有更便宜的磷酸奥司他韦替代品。”黄修祥进一步指出,“这些国产流感创新药后续能否成功,仍难下定论。”

能成功吗?

一款新药能否在市场上放量成功,受到准入、定价、渠道、营销、学术推广等多重因素影响。

单就价格而言,新出的这几款国产流感药都缺乏优势。中国新闻周刊查询发现,伊速达、安睿威、济可舒在京东健康上的定价均为320元一盒,而罗氏的速福达仅需230元左右一盒。

此外,在适应证和患者覆盖面上国产药亦有所欠缺。目前来看,除青峰医药的伊速达获批了12岁及以上青少年的适应证,其余两款新药目前都只适用于成人。

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统计,每年全球儿童流感发病率为20%—30%,比成年人发病率(约10%)更高。为此罗氏早在2023年就将玛巴洛沙韦的适应证扩展至5—12岁的流感患儿,当年底还获批了专门为儿童开发的干混悬剂剂型。

价格、患者覆盖面、品牌认知度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这几款国产新药究竟该如何“突围”?

郑佩认为,第一步应该是积极参加医保谈判,进入医保后大幅降价才有望提振销量,复制当年罗氏的成绩。目前伊速达和安睿威都已通过医保谈判形式审查,济可舒由于获批时间较晚,只能等到明年。

然后是在渠道方面发力。“青峰、济川有院内直营团队,且战斗力强悍,能在等级医院快速铺货和推广,众生可以通过招商来快速渗透院内市场。另外随着国家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三家企业还可以从社区卫生院、乡镇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打开市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郑佩说。

黄修祥进一步指出,决定药品销售情况的除了定价、渠道和营销,还有生产。众生药业和青峰医药都具有原料制剂一体化优势,有助于进行成本控制,这也是当年东阳光药的“可威”之所以能从众多磷酸奥司他韦仿制药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

但无论怎么努力,面临如此激烈的竞争,谁都不能保证一定会成功。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所有正在经历创新转型过程的传统药企都要面对的课题。

黄修祥总结,传统药企想要发力创新,必须“守正出奇”,即利用仿制药或中成药业务提供的现金流来反哺支持创新药的研发,但赛道选择上应更加谨慎——创新药属于资本密集型赛道,直接下重注攻克人迹罕至的“无人区”风险过高;可若都聚焦在同质化赛道,陷入低效“内卷”,不仅无法收回投入,还会造成大量的行业资源浪费。

因此他建议,中等规模的传统药企在研发方面更适合“稳中求进”的策略,即将80%精力聚焦在回报周期短、确定性高的赛道,另外留出20%预算用于探索“无人区”,寻求进一步发展。

参考资料:

1.奥司他韦:从治疗流感的“高价神药”到集采惠民的探索之路. 北京大学田磊、卢嘉颖. 2025年2月5日

2.流感药物市场闯入搅局者:玛舒拉沙韦上市,青峰医药急于切入新赛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年4月2日

3.众生药业危与机:去年净利断崖式下滑,老字号药企如何转型突围?.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2025年4月29日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904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