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舒淇,女孩倔强成长之路

访客 2025-11-01 15:00:30 73942 抢沙发
舒淇表示女孩倔强,强调女性独立自信的态度,她认为,女孩应该有自己的坚持和追求,不受外界干扰,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困难,这种态度不仅展现了女性的力量和勇气,也体现了现代女性独立自主的价值观,舒淇的这番言论鼓舞了许多女性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坚定自己的信念,展现出女性的坚韧和自信。

晚上8点多,整个城市寂静了下来,隐隐约约的摩托车声由远而近,女孩小丽突然绷紧了神经,手忙脚乱地躲进旁边的简易衣柜。父亲又喝了酒,咒骂声和碗碟被砸烂的破碎声中,母女三人一起躲在小房间里,等着外面的男人消气……如何将脐带所系的痛苦,转化为前行的力量,或许是很多东亚小孩一生都在寻找的答案。

这是舒淇第一部自编自导的电影《女孩》,改编自其个人经历,它讲述了一个女孩如何在原生家庭的创痛中,独自吞咽委屈,又倔强地逼自己长大。凭借这部电影首作,舒淇拿下第3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还入围了第82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舒淇,女孩倔强成长之路

2025年11月1日,影片在内地正式上映。在10月30日的内地电影首映式之后,舒淇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说:她希望所有被原生家庭困住的孩子,都可以“从痛苦中长出一点勇气”,“只要勇敢地往前走一步,后面就可以走很多步”。

“小丽的很多经历是我自己经历过的”

《中国新闻周刊》:这是一部带有导演自传性质的电影,其中大概几成是你的真实经历?

舒淇:小丽的很多经历是我自己经历过的,比如在学校被我妈打一巴掌,还有躲在衣柜里头。小时候听到爸爸的摩托车回来的声音,我就躲起来,爸爸看不到我,就不会把我抓起来打了。影片里面小丽没有躲成功,但我是躲成功了的,那时候爸爸喝太醉,看一圈,呃,怎么没有人,也就走开了。

在完整剧本写出来之后,我拿给张叔平老师(台湾资深电影人,《女孩》剪辑指导)看,他觉得不要那么单一只有小女孩的故事,身边这些人物之间的连接也很重要,希望我加深一些爸爸和妈妈之间的戏,我就重新思考了父母的故事。到这一部分的时候,其实我以前的经历就算翻篇了。我本身有个弟弟,在电影里我换成了妹妹,因为如果写弟弟,又多了重男轻女的事情,我不想讲那么多,我只想要单纯地讲原生家庭暴力这件事,所以我又把这个人物换掉。那么到最后,整个剧本除了家暴、醉酒的父亲、躲在衣柜,还有在学校被我妈呼巴掌,其他都已经是完全不同的故事。

舒淇,女孩倔强成长之路

《中国新闻周刊》:扮演女人(小丽的妈妈)的9m88(汤毓绮)接受采访时说,有一次你在讲戏的时候,眼睛已经红了,是哪场戏让你这么动容?

舒淇:倒不是因为想到自己以前的经历动容了,而是因为那场戏我需要她的情绪比较浓烈,我就要去引导她,而我自己属于共情力很强的一个人。女人这个角色是很可怜的,因为她被自己的母亲抛弃,在学校被霸凌,不得已走进社会,回到家又被爸爸赶走。被赶走后,她去理容院工作当学徒,结果又被老板娘霸凌,不给她工钱。所有事情凑在一起,她想逃出去,在车站遇到了男人,她觉得男人刚开始对她那么好,以为自己可能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了,结果居然是一个家暴男……我就把所有前因后果慢慢讲给演员,一点点往她心里灌的时候,我自己就觉得很难过了。

《中国新闻周刊》:那么其实小丽的父母原本都有完整的故事线,但在电影并没有展开?

舒淇:第一稿剪完之后,快4个小时,后来又细剪一版,2个小时40分钟,然后我被“警告”——必须剪到2个小时左右,所以就只能舍弃那些故事,回归到最主要的、我想讲的女孩身上。

《中国新闻周刊》:之后会有导演剪辑版本吗?

舒淇:我的制片跟出品方说,要票房到一个成绩才有这个机会。

“这个恐惧会直接撞击到你心里头”

《中国新闻周刊》:影片里妈妈冤枉小丽,体罚她,当众掌掴她,但你没有用责备或怨怼的视角去拍摄,现在的你,已经能够理解母亲的这些做法了吗?

舒淇:妈妈在生孩子的时候,自己都还是一个小孩,还没长大就成为母亲了,她根本不懂什么叫教育小孩。妈妈打小丽,小丽并没有很恐惧,觉得只是痛一痛,完了就没事了,反而她很同情母亲,尤其她看到爸爸是怎样打妈妈,小丽对妈妈有非常深的爱意在心里。妈妈对小丽也是一样,打完她,又马上冲出去找她,希望她回家。

妈妈小时候没有得到过爱,不知道怎样爱小孩,而她承受男人在自己身上发泄的脾气,又产生一些埋怨——“如果不是因为有了你,可能我不用结婚,是你害我变这样”,就很矛盾。你知道,以前那个年代母女之间的感情非常奇怪,很纠结,很撕裂,明明是爱,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就要用刀刃相向。内心里面的温柔,表现出来却是难听的话语和伤害。

《中国新闻周刊》:父亲家暴小丽的场景被做了非常隐晦的处理,这会让很多观众有所猜想,到底小丽承受了父亲怎样的暴力。为什么影片没有直接呈现小丽到底受到的是什么样的伤害?

舒淇:我不想要爸爸打妈妈,拳打脚踢,打小丽又是拳打脚踢,我觉得还是要有不同的暴力展现。那要怎么展现?我实在不想看到爸爸把睡着的小丽从床上这样抓起来,摔在墙上,这不行,太不好看。其实父亲的暴力不只是痛,那是一种恐惧,长在骨头里,长在心里,会影响人一辈子。我发现躲进衣柜的时候,人的五感是放大的,可以听到爸爸摩托车的声音,你知道他上楼了,听脚步声能判断喝得有多醉,是五分醉还是七分醉,声音一步一步越来越近,打开了铁门,进了家,丢开钥匙,去厕所,按了冲水马桶,他进来了……跟随小丽的五感,你的心一直吊着,这个恐惧才会直接撞击到你心里头。

《中国新闻周刊》:电影尾声,小丽已经长大了,回来看妈妈,为什么没有安排一场戏让母女和解,让她能得到妈妈的一句“抱歉”?

舒淇:我没有写和解,尾声仍然是另外一种质问,因为伤害已经造成了,也许你能理解妈妈当年为什么那么做,你会同情她,但是原谅,没有那么容易的。让妈妈对她说抱歉也不可能,不能去要求那个年代的母亲,能够有一个多么大的转变,那太理想主义了。最后妈妈回复她的话,我想了很久,最后妈妈也只是说:“你现在过得好,就已经很好了。”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394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