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的未来独白,希望与生命的期许
这是一封肺癌患者写给未来的独白信,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希冀,信件中,患者坦诚面对自己的疾病,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同时表达了对家人、朋友和医疗团队的感激之情,他/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人关注健康,珍惜生命,积极面对人生的种种可能,这封信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未来,愿你去更多的城市,看更多的风景,岁岁无虞,平平安安!”
75岁的王叔在一封写给未来的信里,对自己留下了这段寄语。
书房外,花园里的三角梅开得正盛。他看着这株红花,直感慨“养花如养人,你看它好像没希望了,要凋零了,但是慢慢调理,它也能再茂盛起来”。
王叔说三角梅,也是在说自己。语气平和,很难想象这是位与肺癌抗争了六年的老人。
王叔在花园里侍弄花草
忙碌人生摁下暂停键
“本来想再干几年,生病给事业按下了暂停键。”
“我们年轻时就想着养家糊口,多赚点钱,没想过休息。他就更是‘拼命三郎’。”王叔的妻子徐姗(化名)忆起丈夫这五十多年的付出,语气里满是感慨。
两个人在二十出头的年纪相遇,那时的王叔为谋生计,常常天不亮就去卖水果。后来,做模具生意期间,为了赶工期,他更是连着半个月几乎不合眼休息,最困的时候连走路都会不自觉闭眼摔跤。说起这些,徐姗很钦佩丈夫的韧劲,但更多是心疼。
“办厂比什么都难,管人最难。”王叔说。1988年,王叔经历过亏空200万的绝境。为找出路,他频繁出差,在火车上的时间比在家还多。万幸,他后来抓住了市场经济转型的时代机遇,弥补了亏损,还积累了人生财富。但长期透支的身体,一天三包的吸烟习惯,也为他埋下了健康隐患。
2018年的一个清晨,这位“拼命三郎”的忙碌人生摁下了暂停键。
早上7点,还在吃早饭的王叔突然觉得头晕,眼前一黑,栽了过去。等再醒来,已是下午5点。医生怀疑是脑梗或心梗,建议进一步检查。此后,医生又发现了1公分多的肺结节。但因为忙于陪妻子看病、自己做心脏支架手术等,王叔将复查一拖再拖,直到咳出血丝。确诊肺癌晚期时,错过了手术时机。
“医院对我来说很陌生,我们那个年代的精神叫不怕苦不怕累,我可以连续半个月不睡觉,没有觉得累,几乎很少去医院。”这句话被王叔常挂嘴边。这是他性格坚毅的写照,却也是错过疾病早期干预的原因之一。
肺癌,作为世界各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根据数据,全球大部分地区患者5年生存率在10∽20%2,我国2022年肺癌新发病例106.06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2.0%,死亡73.33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8.5%3。早期肺癌多无明显症状,临床多数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已属中晚期4。
“我们家从来没有过癌症,一听就吓傻了。”徐姗回忆道,“大女儿躲在卫生间哭,小女儿红着眼睛查医生资料,美国,香港、上海的医院问了个遍。”
始终冷静的,反而是王叔自己。
“我跟他们说不能哭,慢慢解决。”事后谈及当天情形,王叔也觉得害怕和难过,但他必须克制。“我是这个家的主心骨,我不能乱。我乱了,家就乱了。”
日子得继续,治病也要理性寻医。最终,他们选定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主任医师、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陆舜和他的团队。
王叔和女儿在医院就诊
6年,120次,13000多公里
肺癌虽然高发,却并非绝路。“我们看到,中国肺癌治疗每十年就有一次重大进步。”陆舜坦言,“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来,包括肺癌在内的实体肿瘤的治疗手段,从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中医治疗,到近年来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这些治疗手段的综合的治疗,已经有了长足进步。”
而精准治疗的前提是精准诊断。
王叔接受了穿刺活检,组织样本做了病理分析。两周的等待后,结果明确了王叔的肿瘤类型和基因突变情况。
看似耗时的检查,实则是肺癌治疗进入分型而治格局的体现。作为王叔的主治医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主治医师杨莹表示,肺癌诊疗的首要原则是“先分期,再分型”,综合形成一份“全景地图”,以便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并定制方案。
“晚期肺癌的治疗就像出牌,你手中的治疗方案是有限的。如果一开始不明确分型就贸然用药,相当于打错了牌,不仅患者承受了药物的毒性,还可能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严重影响生存结局。”杨莹说。
而对生存结局产生至关作用的,还有患者对治疗的配合程度。对接受治疗后的肺癌患者而言,定期的返院评估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医生在疗效、副作用与耐药性之间找到平衡,及时调整方案,为患者争取更多长期生存获益机会。
清晨五点半,天还未亮,王叔就已经坐在了从台州开往上海的轿车里。
一年近20次,每次720公里。从清晨开始,王叔女儿王题(化名)就盘算起检查流程安排。这样的工作,她做了6年。为了对抗疾病,王叔也如此奔波了共13000多公里。
八点整,医院门诊大厅已是人潮涌动。王题迅速进入状态,她要“多线任务并行”,才能保障父亲可以在一天之内完成检查,为治疗做好预备工作。
“心电图前面还有10位。”“CT前面排到几号了?”……她看完CT预约屏幕,立即小跑到心电图登记处排队。而在此时,楼下的王叔刚刚排进抽血区玻璃门内,挽着袖子做准备。
这样的场景在医院各个楼层同步上演。很多带老人看病的人,都会在老人做检查间隙,提前去下一个项目区排队。一是为了节省时间,同时也让老人少折腾。
“这种奔波确实辛苦,但看到爸爸状态稳定,一切都值得。”她不曾提及的是,每次来医院前她都要重新调整工作安排,家中的孩子也需提前安顿。
随着最后一项检查完成,父女二人才得以稍作喘息。王题将检查报告整理归档,又确认了下午住院部的开放时间。“下午去办入院,今天还挺顺利的。”说这话时,她的语气里带着小小骄傲。
这样的日子,他们坚持了六年。每一次奔波,每一次精心安排,都是女儿对父亲的支持和守护。
王叔在医院与主治医生杨莹交流
被管也是种自由
“患病多年,不少人好奇我是怎么熬过来的?答案是:良好的心态和家人的照顾。”
对王叔而言,戒烟是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位与香烟相伴近50年的“老烟枪”,曾在自我感觉好转时偷偷吸了一根,但随之而来的身体不适让他后怕不已。
也是那次经历,让徐姗对王叔的照看从戒烟延伸到生活每个角落。
“我每天叫他吃饭多吃点,早点睡觉,衣服多穿一点,从早晨起来到晚上,不知道,可能叫一百遍都有。”徐姗不是医生,不懂专业的治疗方案,只能用这种朴素的方式守护着丈夫。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叮咛,是她所能为丈夫抓住的“药方”。这些叮嘱也帮助王叔坚定了积极抗癌的决心。王叔笑着说:“到了这个年纪,有人这么管着你,也是种‘自由’。”
已经退休的他,每天清晨都准时出现在花园里侍弄花草。据王叔透露,原本这个花园完全按妻子心意设计,他希望这里能让妻子感到幸福。而今,这里却也成了王叔的心灵慰藉。
王叔和妻子外出散步
而在治疗层面,王叔所就诊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很早就建立起胸科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执行多学科诊疗模式。据陆舜介绍,其团队融合了内科、外科、放疗科等相关科室专家,围绕患者形成诊疗合力。“病人不再需要自己辗转于各个科室,”陆舜说,“而是由多学科医生共同评估,制定个体化方案,在合适的时间,给予合适的治疗。”
六年来,精准的诊断、规范的治疗,加上患者自身生活方式的积极调整与家人支持,共同构成了长生存的基石,王叔右肺那枚曾鸡蛋般大的肿瘤已逐步缩小,病情趋于稳定。王叔成为了胸科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的典型病例。
王叔在他写给未来的信中提到:“必须放下负担,我们活着一天,就要努力一天。”
医生在努力,科学在进步。随着多种创新治疗手段问世,陆舜表示,从全局看,患者生存时间不断延长,让患者活得更久、更有尊严成为新目标。他进一步指出:“距离理想目标仍有道路要走,但我国肺癌五年生存率已从过去的16.1%提升至19.7%5,这一改变也意味着更多患者能实现生存提高。在综合治疗下,癌症成为慢性病并不遥远。”
此刻,王叔正与全家人外出旅行。从恐惧到积极面对,他将一路的心路与思绪,写入那封寄往未来的信笺。在亲情的温度、医者的守护与医学的希望中,他重新描摹出生命的色彩——带着光、带着爱,去迎接明天的每一个清晨。
参考文献:
1.Bray F, 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CA Cancer J Clin. 2024;74(3):229-263
2.Allemani C, et al. Global surveillance of trends in cancer survival 2000-14 (CONCORD-3): analysis of individual records for 37 513 025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one of 18 cancers from 322 population-based registries in 71 countries. Lancet .2018;391(10125):1023-1075
3.郑荣寿等. 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中华肿瘤杂志.2024;46(3):221-231
4.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5版).中华医学杂志.2025;105(34):2918-2956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早期肺癌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3;46(1):1-18
本内容由默沙东提供支持
若您想了解更多有关疾病知识的信息,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11-2027-CN-KEY-23095
作者:冯实
编辑:王潇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