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条美学背景下的底妆新技术,如何精准满足消费者需求?
在“萧条美学”的背景下,底妆新技术正努力满足消费者的诉求,面对市场挑战,底妆技术不断革新,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自然、持久且符合个性化需求的妆容效果,新技术不仅关注产品性能的提升,更着眼于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通过创新手段满足大众对美的追求。
文 | C2CC新传媒
2025年已过四分之三,美妆行业哪些细分赛道仍处于窗口红利期?
底妆,就是其中之一。
就在近日(9月25日)召开的2025中国香妆行业信息发布会上,就有相关数据透露:2025年1-8月,底妆市场交易额达401亿元,同比增长17.22%,是百亿元规模以上市场中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
而据炼丹炉发布的《2025底妆行业市场洞察与热门趋势解析》报告显示,中国底妆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达610亿元,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引擎。另据ResearchandMarkets预测,2030年全球底妆市场规模将达192.9亿美元。
国内外市场的双重增长信号,凸显了底妆行业仍具有强劲势能。
然而,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中,中国美妆市场正处于“萧条美学”新航道。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小规格产品、精简护肤步骤、优先选择多功能合一产品、更青睐“价格亲民且口碑稳健”的品牌,而彩妆消费也呈现出一物多用、核心爆品突围、妆养合一、消费者青睐裸妆等趋势。
一边是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增长势能,一边是消费诉求明显转向高性价比与实用主义。那么,近段时间,国内外彩妆品牌推出了哪些底妆新品,又暗含着哪些黑科技,如何满足上述消费者诉求呢?
创新技术驱动,2025底妆布局精细化
底妆市场的发展,正步入了精细化时代。
无论是国际大牌,还是国货头部企业,亦或是彩妆新锐,都在通过精准洞察消费变化,发力科研创新,2025年1-9月相继推出的各大底妆新品,从一饼多用的防晒粉饼、“妆养合一”精华粉底液,再到长效持妆且养肤的防水气垫、专为熬夜设计的“夜粉饼”,在多功能、多场景、多形态上打造差异化竞争,满足注重功效与性价比的大众消费者和追求奢享体验的高端客群。
一、国际彩妆阵营:科技与美学的双重突破
笔者在整理底妆新品中发现,国际彩妆将面料科技与养肤理念深度融合,深度融合科技、养肤与美学,在自然成分、真实肤感、补妆场景和夜间使用等方面入手,打造兼具仪式感与功能性的底妆新品。
1、迪奥:天然成分+动态锁水科技,养肤聚焦精简有效
9 月,迪奥锁妆系列上新了粉底液、粉底棒、蜜粉等底妆单品,产品聚焦于“干燥脱妆”与“妆感厚重”两大核心问题。粉底液中融入的多重养肤精华与花萃成分,搭配动态锁水科技,核心目标是实现“沁润不卡纹”的无瑕水光肌肤感;
此前,迪奥还上线了一款花秘精华粉底液,主打“92% 源自天然成分”,是其对“成分精简、减少肌肤负担”的回应。该产品中添加的玫瑰缎光因子与复合焕亮科技则是侧重“自然匀致妆效”,避免上妆带来“高光假面感”。
另经实验室检测,该粉底液具有防晒与持妆性能,这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对于日常通勤无需叠加多产品”的务实需求。
2、TOM FORD:塑光调光科技,贴近真实肤感
8 月,TOM FORD推出奢光柔润粉底液,其三维塑光体系回归致力于平衡“光泽感”与“持妆力”,其过程是先通过调光球科技,打造出“贴近原生肌肤的自然光泽”,避免刻意提亮;再通过锁光膜体系与生育酚(维生素E),聚焦于“长时间带妆不暗沉、不斑驳” 的实用需求,实现如雕塑般稳定的“塑光”效果,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消费者对“日常妆效稳定”的需求,而非追求舞台化的视觉冲击。
3、爱敬:适配生理节律,熬夜党的养肤搭子
当“熬夜”成为不少年轻消费者的常态,“边睡边养”“次日素颜感”的需求爆发。3月,爱敬针对熬夜人群设计了一款“美容觉”气垫。产品内含养肤精华,即刻舒缓泛红,修护肌肤屏障,实现边妆边养;3重黄金配比粉体遮盖暗黄红,3重锁妆膜全天持妆不暗,3重肌肤层层焕亮,以“24小时以妆养肤,熬夜搭子”为切入点,爱敬「美容觉气垫」在小红书受到了一波种草。
4、蜜丝婷:磁力旋风粉碎技术,直击“补妆”各个痛点
年初推出的MISTINE蜜丝婷磁吸粉饼,革新传统底妆包装设计,采用了独特的磁吸设计与创新配方,能够吸附在手机背面,解决了消费者“忘记补妆”“来不及补妆”的痛点。
该产品运用磁力旋风粉碎技术,使粉体细至0.5微米,实现妆面贴肤细腻柔焦,在补妆时做到不卡粉不假白;创新多孔疏水微粒球粉体保障18小时持久贴妆。更重要的是,产品添加粉色特调因子,能更大还原自然妆效。
二、国货新锐彩妆:功效聚焦与场景适配
经济下行背景下,消费者往往选择“高性价比”的商品,优先挑选具有多功能的产品,回归简约的生活方式。因此,国货彩妆则精准洞察这一消费变化,锚定“一物多用”“妆养合一”等核心逻辑进行创新,更加注重实用功能,如推出防晒粉饼、防水气垫、精华粉底液,灵活适配多个生活场景应用。
同时,在形态上也有所创新,上新了妆前霜、粉膏、气垫霜、粉底乳等细分产品。
1、花西子:多功能合一的好气色防晒粉饼
2月,花西子推出好气色防晒粉饼,一经上市,便位列抖音粉饼品类爆品榜前列,其3月抖音平台的销售额近5000万元。
这款产品宣称集“底妆、定妆、补妆、防晒”四合一粉饼,贴合了Z世代对于精简流程、降低消费负担的生活方式的追求。
防晒层面,产品采用了创新专利“霓纱防晒锁妆膜”,达到高指数防晒指数与12.5小时全波段防御;
底妆层面,其通过超微粉碎技术实现微米级粉体,配合“蝶翼隐瑕粉体”“万相色修术”两大专研技术,能够适配东方肤质,实现空气感柔焦效果;
定妆层面,通过“DS雨衣包裹技术”,以及精细配比控油粉体和高吸油多孔粉体,实现24小时“智”控油光与水汗防护;
补妆层面,产品创新采用紫外线智慧感应顶片,顶片上的“荷叶纹理”可根据直射的紫外线强度而改变颜色,方便用户根据紫外线强度随时补防晒。
花西子用其独具匠心的“中式东方美学”,契合了当下消费者对“一物多用”的新需求。
2、彩棠:加入66%精华,首款专为干皮的光泽底妆
9月,彩棠剑指干性肌肤上妆浮粉、卡纹、厚重等问题,推出了专为干皮研究的底妆——“润玉”粉膏。
据悉,粉膏中加入了66%的精华,触肤一瞬,膏体能够随着指温化为润霜,解决了干性肌肤用户“膏体难推开、上脸干燥”的基础问题;另外粉膏中蕴含鲟鱼子酱、人参根、海茴香、火绒草四重珍萃,具有舒缓、抗红抗氧化的功能,实现妆养合一。
重要的是,粉膏采用独家约0.25um胶囊钛白粉体,搭配三重夹心锁妆网,在稳固妆容的同时实现长效保湿。
3、卡姿兰:自研“双专利云朵粉体”高倍防晒底妆科技,兼具高倍防晒与轻薄肤感
2月,卡姿兰推出白磁防晒底妆系列,以独家自研“双专利云朵粉体”高倍防晒底妆科技为技术支撑,以特殊成膜科技为核心,科学复配全球原料大厂核心防晒剂,形成致密防晒膜,为肌肤提供UVB、UVA全波段广谱防晒抗光老力,有效增效防晒力。
而针对持妆需求,卡姿兰创新“磁力吸盘体系”专利技术成膜剂处理后的粉体,能够做到上脸瞬贴无痕,全天长续航吸油,自动生成持妆薄膜,产品兼顾了消费者对底妆产品轻盈肤感的需求,突破了防晒底妆的品类局限,让“高倍防晒+轻薄持妆”会贵“无需叠加防晒、一步搞定底妆”的消费务实本质。
4、UNNY CLUB悠宜:专研“羽衣膜”科技,赋能百搭底妆
4月,佩莱集团旗下新手一站式美妆品牌UNNY CLUB悠宜(以下简称悠宜),则针对年轻用户“日常带妆易蹭、出汗脱妆”的痛点,对粉底液进行迭代——推出了小U瓶粉底2.0版本。
其运用核心“羽衣膜科技”,是模拟鸟类羽毛结果,清晰拆解“硬膜搭骨架、软膜柔性交联、硅弹体做搭扣”的实用逻辑,搭配轻质油脂,实现防水防汗防蹭,且推出三款产品适配不同肤质,每款产品具有三个色号,避免消费者为“不合适的选择”付费,让预算聚焦“持妆核心需求”。
而5月推出的拍立得气垫,则是随肌应变限定版,“玩”上了美观性:破洞丹宁包装以“耐脏、轻便、百搭”为核心,兼顾日常携带的实用性,增强了随行配饰的附加属性。
另外,产品同样使用了“三重仿生羽衣膜体系”,做到防蹭、防斑驳,适配挤地铁、户外步行等各种动态场景;其“微态脂” 的水油调节功能,直接回应了消费者对“干皮卡纹、油皮泛油”的具体困扰,而非空泛“适配所有肤质”;三重微米级柔雾粉体则实现了遮瑕不厚重,让日常化妆回归“快速出门、不费时间”的务实需求。
相比国际品牌而言,国货彩妆在底妆新品上,更注重年轻消费者在使用时的自然肤感、适配生活场景和真实的持妆需求,同时以技术创新锚定用户需求,妆效表达贴近生活场景,产品应用拓展多功能。
2025底妆呈现哪些趋势?从追求原生妆效到“一物多用”
中国美妆的行业竞争,已从早期的“功能堆砌”进入“需求深耕”的关键阶段。当消费者对底妆的期待不再局限于“遮盖瑕疵”的基础诉求,而是延伸至多元维度时,底妆市场的核心趋势也随之发生深刻变革。
1.审美迭代:追求裸妆,“本真美学”重构底妆价值
社媒滤镜带来的“伪精致”审美逐渐退烧,消费者开始追捧“保留原生特质”的裸妆风格。
魔镜洞察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裸妆以“保留原生特质、凸显本真个性”成为各大平台热议焦点,相关声量高达64.5万。
这种审美跃迁推动底妆产品从“全覆盖遮盖”向“原生感呈现”升级:2月,纪梵希超贴瓶粉底液,通过光采融肤科技保留肌肤微光质感;植村秀0感精华粉饼,则以“0粉感”打造原生妆效,均实现销售额持续增长。
我们看到,今年的彩妆品牌们,开始鼓励用户“接纳瑕疵”,而底妆从“修饰工具”则转变为“个性表达载体”。
2.技术融合:萧条美学下精简步骤与场景科技双突破
“一物多用”“妆养融合”成为底妆创新科技的新方向,相关行业数据显示,75%消费者偏爱含SPF50+和抗氧成分的产品,这类新品消费量同比涨30%。
另有天猫美妆《2024防晒行业趋势白皮书》指出,“彩妆结合防晒”是三大机会赛道之一,消费者对兼具遮瑕、提亮和防晒功能的产品需求旺盛。
例如,香奈儿智能隔离霜推出“微包裹技术”能够释放养分长达8小时;卡姿兰推出白磁防晒底妆系列,凭借“双专利云朵粉体”高倍防晒技术,实现底妆兼具防晒性与持妆性。
同时,场景化科技进一步细分:方里小白饼采用冻干工艺锁鲜活性成分,搭配0.97微米超微粉体,既解决干皮卡粉痛点,又满足敏肌“0负担”需求;悠宜通过“三重仿生羽衣膜体系”与“微态脂”调节技术,实现“干皮不干、油皮不油”的动态适配,技术创新更聚焦“肤质+场景”的双重适配。
3.彩妆人群细分深耕:亚洲肤质定制与男性市场觉醒
针对亚洲肌肤的精细化研发和定制,成为国货彩妆的突围的方向和核心竞争力。
今年,方里提出“亚洲底妆方程式”,该方程式为:f=a(肤质)+b(肤色)+c(肤况)+x(生活场景)。它将肤质、肤色、肤况与生活场景纳入产品设计维度,推出的持妆粉底液系列通过“象限策略”覆盖自律通勤、自在出游等多元场景;而彩棠“润玉”粉膏则以66%精华含量与胶囊钛白粉体,精准解决亚洲干皮上妆浮粉问题。
男性底妆市场同步崛起,伴随男士面部抗衰话题声量同比增长83.7%,品牌开始推出适配男性肤质的底妆产品,主打“自然隐匿毛孔”“防水防汗”等核心功效,打破传统底妆的性别边界。例如,1月升级的沛得男士素颜霜,将肌肤“修饰与养护”二合一,加入智能调色颗粒,贴合男性肤色、遮盖痘印,加入的神经酰胺等成分,具有保湿作用;并且,考虑到男性用户大多没有完备的化妆工具,该产品均匀抹开便能实现快速上妆。
4.包装革新:价值观载体与用户体验延伸
在Z世代主导的消费市场中,底妆包装呈现出"环保为基、便携为用、美学为魂"的核心趋势,成为品牌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战场。
环保不再是可选的营销噱头,而是底妆品牌必须回应的生存命题。
不少品牌将替换装设计从气垫品类向全底妆延伸,产品以“正装+替换装”形式进行售卖;材料层面正经历从“可回收”到“易回收”的进阶,部分品牌采用合规性与质感兼具的创新材料,将环保属性渗透到最小包装单元;品牌不再局限于材料环保,而是通过激励机制推动包装回收,如2024年11月,欧莱雅集团推出国内首个面向公众的美妆可回收物标识,打造美妆行业空瓶回收新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碎片化补妆”场景增多,便携化已从“体积小”的基础需求,升级为“适配多元场景+优化使用细节”的人性化设计,核心在于让底妆使用更高效、更优雅。场景化设计成为便携包装的核心逻辑,针对通勤、旅行、户外运动等细分场景,国货彩妆品牌推出精准适配的包装形态,如UNNY限定破洞丹宁包装气垫颜值在线,作为便携式的随行配饰,让日常化妆回归简单高级。
纵观底妆市场的核心趋势,其本质是一场“需求驱动的全面升级”——审美迭代回应了消费者对“真实自我”的追求,技术融合解决了“功效与体验”的双重诉求,人群深耕实现了“精准适配”的细分突破,包装革新则完成了“功能与价值”的情感联结。
这些趋势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共振,共同推动底妆从“修饰工具”进化为兼具功效、体验与价值观的“生活载体”。
底妆市场的多重困境,核心技术仍需突破
近年来,底妆技术快速迭代的同时,行业也面临着多维度的困境,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技术创新的深度,更影响着技术对消费诉求的精准回应,成为阻碍底妆行业技术升级的关键壁垒。
1.产品同质化严重,核心技术缺乏差异化突破
大众底妆市场陷入“技术复刻”困局,关键功能对应的核心技术呈现高度趋同,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例如,“持妆”功能普遍聚焦“膜体系技术”,多数品牌均采用“成膜剂+粉体复配”的基础逻辑,仅在成膜剂种类或粉体比例上微调。
针对不同肤质仍需研发定制化技术——UNNY的“羽衣膜科技”、卡姿兰的“磁力吸盘体系”等技术具有相关特性,消费者能够根据不同性质来选择合适的产品。
技术同质化也会进一步引发“价格战”的恶性竞争:中小品牌开始卷“价格”,被迫压缩技术研发投入,忽视产品核心技术的研发。这最终会导致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停滞于“基础功能满足”,无法向“精准场景适配”进阶。
2.技术宣称与实际支撑脱节,技术信任体系受损
部分品牌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等问题,这直接破坏了消费者对底妆技术的信任。
例如,作为底妆的关键卖点,多数品牌将“持妆力”用时间进行表述,24小时、30小时等,但实际却远没有达到宣传的时长效果,消费者购买产品试用之后大失所望。
因此,彩妆品牌的科学传播,仍是重中之重。市面上充斥了不少“科学成分”与“黑科技配方”的营销叙事,然而,缺乏系统性科学链路支撑的产品,让许多消费者因"看不懂检测报告",在“技术很厉害“”花里胡哨的宣传”上踩过雷,在信任的裂缝中一次次失望。
3.技术合规能力不足,难以匹配监管要求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对底妆技术的“宣称合规”“生产合规”提出明确要求,但多数中小品牌因“技术合规体系不完善”,面临合规压力。
在“技术宣称合规”层面,条例要求“防晒技术”“持妆技术”等需提供实验室验证数据,但部分品牌缺乏技术检测能力;在“生产技术合规”层面,要求不同批次产品的技术参数需保持一致,但部分品牌未建立生产过程的技术管控体系,导致不同批次产品的质量品控参差不齐等问题。
4、萧条美学下,营销不能只靠“低价”
当下,消费者的行为转向追求高性价比与实用性,而国货产品经常被称为“大牌平替”,然而高性价比并非靠“低价”取胜,而是要将“每一分成本都花在用户需求点上”。
近期爆火的抖品牌BABI,就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商品逻辑(《从抖品牌到面部彩妆TOP1,它为何能在夏季打爆?| 鲜锋》)。其核心是聚焦核心需求、打造超级爆款、锁定大众市场,通过精准的产品定位,实现单品带火品类、多品联动增长的效果。BABI抓住消费者对于“夏季易脱妆”的需求,从大爆品定妆喷雾向防晒、气垫等潜力爆品延伸,最终在八月抖音面部彩妆中位列TOP1。
这种以“挖透消费需求”为核心的商品逻辑,恰恰戳中了当下消费者的心理:愿意为“解决我的问题”买单,但最终能否持续成为用户的“心头爱”,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总结:
萧条美学下,中国底妆市场的红利窗口仍在持续,国际品牌多年来一直在底妆市场牢牢抓住消费者的心智,霸占高端底妆市场。但近年来,国货彩妆深耕科研创新,通过“好用”“好玩”“更具性价比”“很懂我”的方式,吃到了“消费降级”后的那一拨消费者的红利。
然而,行业已从“增量扩张”进入到“存量竞争”的深水区,国内外彩妆都到了“真刀真枪”拼研发实力、拼产品功效、拼复购和口碑的时候,而唯有科研创新、打造产品力和品牌,构建核心壁垒,以合规品控夯实信任基础,企业才能在增长与风险的平衡中把握上升机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