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epSeek红利耗尽后,元宝拿什么和豆包斗?

短短60天内,中国AI原生应用下载排行榜的位次排名,就三易其主。
最新情况是,截至4月15日中午,中国区苹果应用商店免费APP下载排行榜上,豆包再次超越DeepSeek,位列第二,紧随其后的DeepSeek被挤到了第三的位置,腾讯元宝则滑落到了第七名。
2月13日,作为首家在C端主力产品中接入DeepSeek-R1满血版的元宝,一度趁着DeepSeek东风崛起:3月3日力压DeepSeek和豆包,首度登顶。
但好景不长,尽管一手靠着DeepSeek加持,一手靠着投流开道,但元宝再次被豆包赶超的现实,足以说明了一个道理:AI应用之战,DeepSeek只能救一时之急,却无法成为敲定胜局的那颗银子弹。
随着各家AI应用相继补上了深度思考的短板,好奇流量逐步消退之下,用户惰性再次占据上风。中国知名产品经理之一的傅盛对此曾给出过一个观点,认为“产品体验只好20%、30%,没人会动。产品力得强10倍以上才能击穿市场。”
除了产品力的弱化之外,在产品设计和功能丰富度上落后一截的元宝,也成了被豆包再次迎头赶上的原因之一。
国内头部大厂产品经理刘凯(化名)向字母榜(ID:wujicaijing)分析道,“DeepSeek,包括接入DeepSeek的元宝,目前更多处在商品化模型的阶段,而眼下的ChatGPT和豆包们,则更像一个完善的产品,靠着更丰富的功能体系,在用户侧具有了更持久的竞争力。”
最近元宝和豆包的产品更新,无疑便是对上述论断的一种有力佐证。在最新的元宝V2.15.0版本中,字母榜观察到,同为iPhone用户,但有人在下载后的元宝APP中却找不到智能体的身影。
元宝智能助手给出的回应中表示,“目前元宝部分功能在调整迭代中,AI应用可能暂时未显示,请您持续关注后面的产品升级和更新。”
就在元宝还处在一些基础标配功能的调整之际,追求规模效应的豆包又从抖音那里借了把力。继3月份被曝出抖音测试接入豆包AI能力之后,根据字母榜获悉,目前抖音进一步扩大了其消息列表中出现豆包联系人的内测范围,被测试到的用户,点击进入豆包联系人界面后,还会被引导直接下载或打开豆包APP。
借助上述动作,字节试图进一步借助超级APP的流量,为旗下AI应用产品导流,从而增强用户打开豆包的频次和粘性。对比元宝,尽管此前微信也接入了腾讯元宝,但在微信内找到元宝的流程,要比从抖音消息列表中打开元宝复杂些。
但在大模型技术尚未走向成熟之际,当下的AI应用排名,还存在一系列变数。尤其是DeepSeek的出现,让整个行业都或主动或被动直面不确定性的压力考验。未知的挑战多种多样,反过来,这些挑战也在不断创造豆包和元宝继续较量的新空间。
A
为了尽可能将用户吸引到自家APP上,过去两个月内,围绕模型上新和产品更新,元宝和豆包各自展开了一系列新动作。
接入DeepSeek仅4天后,2月17日,腾讯自研的深度思考模型“混元T1”便灰度上线元宝,紧接着,3月1日,混元自研快思考模型Turbo S也灰度上线元宝。
坚持不在豆包中接入DeepSeek的字节,也加紧了在自研深度思考功能上的动作。3月18日,豆包APP全量上线深度思考功能,时隔十天之后,同月28号,豆包又对深度思考功能做了番更新,主要亮点在于将联网搜索能力直接融进了思考过程中,可以实现“边想边搜”。直白点理解,就相当于豆包把联网搜索键与深度思考键合二为一了。
在国内大模型创业者李振看来,这可以视为两家公司在模型差异化方面,选择了两条不同的路径:元宝将模型重心放在了缩短推理模型的答案生成时间上,豆包则更重视答案的生成精准度,以此来形成各自模型的区隔度。
此前,业内便有部分人秉承着一种观点,即模型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越来越不同,而不是越来越相似。元宝和豆包最近的模型上新,成了这一观点的最新例证。
在产品设计和功能丰富度上,原本便呈现落后态势的元宝,表现得比豆包更加热情。官方统计的一份数据显示,接入DeepSeek的35天内(从2月13日到3月18日),元宝版本更新了30次。
拍照问答、识图,语音输入,支持检索历史对话,支持折起/展开思考过程,支持停止生成回答、可重新编辑等豆包已有的系列功能,在最近两个月内被元宝密集上新。
某种程度上,DeepSeek成了腾讯元宝产品上新的加速器。2月中旬以后,元宝的版本更新从过去的月更压缩到周更,并进一步提速至当前的日更模式。
在产品更新上趋缓的豆包,则选择了另一条吸引用户的策略,即持续强化和超级APP抖音的联动。
最新的动作便是扩大抖音消息列表中植入豆包作为联系人的内测范围,引导更多抖音用户下载或使用豆包APP。
在此之前,豆包已经支持在生成答案中向用户提供抖音短视频特色内容,并在3月中旬内测了一项新功能,即在原有的对话内容下面,用户继续上滑屏幕,会出现基于用户兴趣和对话推荐的内容流,堪比在豆包内再造了一个微缩版“抖音”。
来自抖音内容生态的加持,正成为当下豆包增强用户粘性、对抗腾讯元宝+DeepSeek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两家产品的上述动作,各自取得了一定成绩。QuestMobile最新发布的《2025之一季度AI应用市场竞争分析》报告显示,元宝月活用户从去年12月的211万,飙升至今年3月份的约4000万,豆包则从去年12月的7523万,继续增至3月份的1.1亿。
但它们又都被DeepSeek这匹黑马压了一头。截至3月份,DeepSeek月活用户达到1.9亿,成为国内AI应用市场无可争议的之一。
B
从一度领先豆包再到被豆包重新赶超,元宝在下载量排行榜上的变化,也让外界思考一个现实问题,即虽然接入DeepSeek可以带来一时的用户增长,但或许难靠着DeepSeek持续增长下去。
归根到底,应用在产品设计和功能丰富度上的完备性,才是培养用户当下产品忠实度的更强竞争力因素。
如同刘凯并不将DeepSeek视为对OpenAI的威胁一样,靠接入DeepSeek打出产品差异化特点的元宝,当下也很难具备和豆包在用户规模上掰手腕的资本。“因为它更像是一个商品化的模型,而豆包更接近一个完善的产品,从而使其具有更持久的竞争力。”
OpenAI推出的ChatGPT便是这方面的成功代表。除了OpenAI提供更强大的基础模型之外,还因为ChatGPT背后有一系列附加功能,使其构建起了当下最丰富的产品体验。
在这方面,从2月中旬之后才开始发力的元宝,已经明显慢了好几拍。
产品更新落后一步的另一重影响,则体现在跨设备的多端平台开发上。直到2月28日,元宝才正式发布了电脑版客户端。在刘凯看来,多设备的转化对用户留存率提升也是助益之一,因为这样“用户就可以在周末和工作日,都能找到使用AI助手的便捷方式,厂商也能借此更深度融入用户的生活。”
此外,因模型选择所带来的用户体验差异,某些时候也可能导致用户选择上的不同。
相比元宝植入的混元自研大模型和DeepSeek,豆包没有提供多模型选项,且在豆包APP中也没有勾选联网搜索的额外选项。这些更拟人的设计,都使得豆包在用户体验上更有好一些,尤其是面向下沉市场用户和老年人群时。
另一不容忽视的因素则在于,随着各家AI应用中都相继加入深度思考功能所带来的思维链展示,用户对接入DeepSeek类产品的好奇心开始有所消退,这些因好奇而来的试用型用户,留存率往往较低。
当好奇心弱化之后,用户惰性便会重新占据上风。正如傅盛所说的那样,如果你的产品体验只好20%、30%,就很难培养用户的忠实度。
C
现实的残酷在于,不只元宝和豆包,一众大模型公司,都在力争追求产品力强10倍以上应用的出现,并以此击穿市场,就像DeepSeek已经实现的那样。
面对一个新模型层出不穷的未来,AI应用的比拼,正演化为一场新的马拉松竞赛,“你不能因为一次发布而过于沮丧,也不能寄希望于靠一次发布就奠定大局。”李振说道。
年初DeepSeek惊艳亮相后,很快更强大的GPT 4.5、Grok 3,以及Anthropic的Claude 3.7都来了。
对于元宝来说,即将发布的DeepSeek R2新模型,无疑将是其再次捕获好奇流量的重要时刻。
3月份各家纷纷推出自研推理模型之际,就有外媒爆料称,DeepSeek正在加速推出R2模型,该模型原计划在5月初发布,但现在官方希望能尽早发布。
当然,豆包也同样留有后手。近期,字节最新深度思考模型Seed-Thinking-v1.5对外亮相,官方称其在数学、代码等多项推理任务中超过了DeepSeek R1,而且参数规模更小。对比DeepSeek R1的671B总参数,同样采用MoE架构的Seed-Thinking-v1.5,总参数只有200B。
除了通过新模型来吸引用户之外,留给元宝和豆包的另一场较量,或许将发生在AI Agent领域。
3月份,AI创业公司蝴蝶效应发布的应用产品Manus,以世界首款通用AI Agent的名头,震惊业内。
黄仁勋在英伟达GTC 2025开幕主题演讲中,更是预告当下AI行业,正在从生成式AI进入Agentic AI新时代。
被视为AI Agent元年的2025年还没过半,OpenAI便推出了Deep Research,马斯克的Grok 3也推出了DeepSearch功能,国内智谱AI同样上线了AutoGLM,号称可以实现边想边干。
这些AI Agent的一大特点,便是能够自主打开并浏览网页,完成从数据检索、分析到生成报告的全过程。
Manus的爆火印证了市场对通用智能体的高度期待与迫切需求,同时也揭示了AI发展向下一阶段的跃迁。
AI Agent爆发的“之一块多米诺骨牌”被推倒后,外界开始将目光放在了谁能造就一款真正好用的AI Agent上。
一旦成功,这或许将是国内外AI厂商追求的下一个“好奇流量”时刻。现在,就看元宝和豆包,谁能抢占这一产品高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