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摇摆的SHEIN 关税困局下的供应链博弈

多个信息源显示,全球快时尚品牌SHEIN被传已获得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的批准,准备在伦敦IPO上市,但还差中国监管机构的批准。这对于SHEIN来说肯定是个好消息,但是在特朗普掀起的对等关税以及宣布取消“小额包裹0关税”优惠政策之后,目前它似乎陷入了一场商业漩涡之中。这其中既有地缘风险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方面的影响,当然还存在着在此背景下,第三方对其诸如供应链、上市价值重估、ESG治理等一系列内在问题的重新审视。
关税反复横跳 供应链迁移摇摆
众所周知,凭靠着珠三角全面优质的服装供应链资源体系,SHEIN走出了一条其它同行都羡慕的柔性数字化供应链范式。不仅凭借“小单快反”模式迎合了消费者的细分化需求,而且还借助极致低价迅速占领了欧美市场。
根据国外科技媒体NewsReports的数据整理,SHEIN在美国市场份额占比为 40%,已超过了 H&M 和 Zara 等竞争对手。
当然,SHEIN能够取得如此巨大成功的背后,更离不开美国彼时的“小额包裹0关税”政策。这个从1938年以“征收门槛1美元”开始写进法律旨在帮助节省人力和行政成本简单通关的征税范式,在2015年已发展到“征收门槛为800美元”。意思就是在该政策下,价值低于800美元的轻小件商品可免征关税进入美国市场。
在这个政策的加持下,流入到美国市场的外国小包裹数量实现了井喷式发展。据统计,2015年小包裹仅1.38亿件,到近年已激增至超过13.6亿件。
但这个市场红利随着特朗普的再度上台正在逐渐消失。
今年2月1日,美国对外宣称要取消“小额包裹0关税”政策,但是到了2月7日,又恢复了。这个从美国邮政的对外公告也能看地出来。不过这个恢复只是暂时的,因为该政策的突然宣布并没有给海关检查系统足够的时间去应对。在经历过两个月的充分准备后,即在今年的4月2日,特朗普再度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该命令称,从美国东部时间5月2日开始,终止对从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进口的小额包裹的免税待遇,即低值免税门槛。
“小额包裹0关税”政策通道的关闭和美国对中国商品进行征税的双重压力,使得SHEIN不得不考虑将供应链外移,以获得低成本的运营机会,从而继续维持其“极致低价”的商业标签。
早在之前,就有传言称SHEIN鼓励一些商家去越南建立工厂的消息。并且还对商家们承诺提高采购价、接受更长生产时间表、协助建设生产设施等诱人条件。虽然事后官方进行了否认,但无风不起浪,这足以凸显出SHEIN为了规避关税风险而着急采取的向外布局动作。
这从新华网客户端今年3月报道的内容也能看地出来,为了对冲关税成本,跨境快时尚巨头Shein(希音)在2023年就推动国内供应链商家将30%的产能转移到越南,并已在越南隆安省建立数百亩的仓储中心。
但最近有消息源显示SHEIN的供应链迁移计划貌似被相关部门叫停。据彭博社4月8日报道,知情人士称,快时尚电商SHEIN正在将部分供应链迁出,以应对美国 *** 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和不断提高的关税,但SHEIN的计划遭到相关部门反对,目的是防止制造业供应链外流。据透露,这些要求是在美国“对等关税”计划前数日提出的。另有消息人士指出,SHEIN计划停止为越南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中国供应商安排的考察之旅。
迁移越南 是否是更优解?
众所周知,越南凭借低成本劳动力、政策红利和地缘战略价值,已成为全球供应链转移的核心目的地。
数据显示:2024 年前 10 个月,越南 FDI(国际直接投资) 达 195.8 亿美元,同比增长 8.8%,创 2016 年以来更高增幅。制造业对 GDP 贡献达 24%,使越南跻身全球十大制造业依赖型经济体。2024 年第三季度 GDP 增长 7.4%,其中电子制造业增长 12.3%,纺织业增长 8.1%,供应链升级速度加快。
供应链基建的持续升级,加上18个自贸协定的 *** 优势和对欧洲及美国的关税优势,SHEIN选择越南表面上看可以说是完美匹配。
但是以“小单快反”为杀手锏的SHEIN可能并不适合越南的这个供应链调性。因为越南的这个供应链效率相对于广州来说太低了。
以广州和周边地区的服装产业集群组合效率来看。在成衣生产过程中,只有约15%的服装会提前生产,而在高需求期,50%的SHEIN服装仅用两周时间就能完成设计和制造,并在两天内交付到全球各地。
反观越南,由于基础设施的薄弱,导致供应链整个链条都需要时间周期去消化。以生产服装为例:越南方面的纺织业 72% 面料依赖中国进口。物流成本高企,南北高速公路未贯通,铁路货运时速仅 30 公里,港口拥堵率达 40%;电力供应不稳定,2024 年电力缺口达 12%,电荒频发,风电、光伏装机利用率不足 40%。
有新闻报道,2025 年 2 月,越南南部工业区就因电力短缺导致多家工厂停工,直接损失超 5 亿美元。
从原材料的获取、运送、生产等环节,都潜藏着各种不稳定因素。再叠加上当地工人的技能成熟度以及加班意愿等不可控因素的制约,这对于追求效率优先的快时尚品牌SHEIN来说,是一个无法躲避的根源难题,更是在全球激烈竞争的背景下无法自主向上突破的桎梏。
而且伴随着关税风暴的持续发酵,越南的供应链优势不再存在。2025 年之一季度,越南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 18%,而美国对中国加征的关税已蔓延至东南亚供应链。例如,越南纺织巨头 Vinatex 因原材料成本飙升,被迫将部分订单转回中国,以规避关税风险。
腾挪寻上市 高估值是否会持续?
关于SHEIN的上市信息,其实已经传了很久。但是每个阶段似乎对应不同的上市地方。上市地的不确定成了网民们在社交平台甚至媒体上探讨它模糊身份的理由。
就连SHEIN执行主席对外的回应也给人感觉模棱两可,并没有正面给出确切的答案。
2024年5月,SHEIN执行主席唐伟(Donald Tang)在米尔肯研究所全球大会上阐述的观点称,如果从出生地和供应链角度看,SHEIN是一家中国公司,因为SHEIN诞生于中国,供应链在中国;如果从总部和核心人员所在地的角度看,SHEIN是一家新加坡公司,CEO办公室、财务等核心部门均设在新加坡;而因为SHEIN的价值观、使命和远景与美国一致,所以如果这样看,它就是一家美国公司。
而据媒体报道,2022年初,SHEIN将总部迁往新加坡,且其控股主体已归属于一家新加坡注册公司。将总部迁往新加坡,有人分析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可绕过我国对公司在海外上市的复杂规定,给IPO创造条件。而创始人许仰天加入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更是加深了外界对其“去中国化”以迎合海外上市监管的猜测。
2023年在美国申请IPO后,美国立法机构加强了对SHEIN的审查,要求其提供不使用强迫劳动的证据。当年5月份,美国20多名议员联名呼吁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停止SHEIN的IPO。当年8月份,美国16个州总检察长就联名致信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审查SHEIN的供应链情况。
美国上市受阻,转而寻求去英国上市,虽然目前还差最后一步,但是可能在关税承压、净利润下降、ESG、宏观消费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它对资本的吸引力正在逐渐减弱。
咱们先看看SHEIN最近三年的净利润表现:财务数据显示,SHEIN在2021年的净利润约为11亿美元、2022年净利润仅约7亿美元、2023年净利润超过20亿美元,较2022年翻倍。据《金融时报》报道,2024年SHEIN净利润下滑近40%,仅约10亿美元,远低于公司原本预期的48亿美元。
伴随着美国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的即将实施和不断提高的关税,SHEIN的净利润可能受影响的更多。再叠加美英两国对SHEIN知识产权、环境污染、劳工问题的持续关注,其上市计划的实施和估值恐会被重新评估。
2022年4月,市场传出SHEIN估值达到1000亿美元,超过H&M和Zara市值之和。2023年3月,SHEIN完成约20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约640亿美元,较峰值缩水逾三分之一。进入2024年,据二级市场交易信息,SHEIN估值进一步降至约450亿美元。据路透社报道,SHEIN计划于2025年在伦敦证券交易所IPO,估值目标一度下调约25%至500亿美元,甚至有消息称投资者压力下估值可能低至300亿美元。
综上所述,摇摆的SHEIN,正在陷入多重围困之中,如何在全球商业规则中博弈破局,构建自身的商业韧性,这是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