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抗议无效,揭示背后的真相与困境

访客 2025-09-17 15:01:08 25567 抢沙发
抗议无效,意味着反对的声音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在面对某种情况或决策时,尽管有人提出抗议,但结果并未改变,这可能涉及到政治、社会、个人事务等各个领域,尽管抗议者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和诉求,但最终未能改变既定的局面,这种情况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如权力关系、利益纠葛等,抗议无效表明了现实状况的一种无奈接受。

9月10日,国务院批准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有关规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范围及功能区划。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523.67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242.55公顷,实验区面积2281.12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珊瑚礁生态系统。

抗议无效,揭示背后的真相与困境

国务院批准新建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视觉中国

该消息发布后,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一些分析将其与当前的黄岩岛局势和中菲关系联系在了一起,认为中国正以设立保护区为名强化在黄岩岛的存在。但事实上,这是中国依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建立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方主权范围内的事,旨在保护黄岩岛的生态环境,维护黄岩岛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符合中国国内法和国际法,也充分体现中方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使命担当。

近十余年来,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牢牢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履行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承诺,坚定支持《巴黎协定》及其温控目标;积极履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规定的国际法律义务。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加强黄岩岛的生态保护也是中国积极履行相关国际承诺的题中应有之义。

包括黄岩岛在内的中沙环礁是一个典型的珊瑚礁构造,自然环境非常特殊,对维护南海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黄岩岛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使其具备重要的资源价值、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

然而,黄岩岛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菲律宾等国近些年来在黄岩岛周围的过度捕捞问题,引发了黄岩岛的渔业种群危机。而菲律宾政府为了侵蚀中国在黄岩岛的主权和控制,将渔业问题政治化,组织上百艘渔船常年在黄岩岛周边海域活动,这些人为活动带来了严重的生活垃圾和其他污染问题。二是菲方渔民的毒鱼、炸鱼和震鱼等捕鱼方式,不仅造成了种群危机,还大面积地破坏了珊瑚礁。据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媒体报道,菲方渔民在南海广泛使用包括氰化钠在内的氰化物毒鱼,对南海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因此,设立黄岩岛国家自然保护区已经迫在眉睫。

从政治和法律层面来看,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及实践,会让国内相关部门和机构有法可依,可以在黄岩岛正式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黄岩岛生态进行全面实时的跟踪、监控和研究。开展这些活动本身就是主权范围内的权利,而自然保护区的设立也会促使中国进一步加强黄岩岛相关区域的管控。

部分国家对此显然反应过度。菲律宾外交部已表示强烈抗议,要求中方取消该项目。美国、日本等部分西方国家就此事发表声明,指责“中国采取了加剧地区紧张的举动”。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菲律宾就对黄岩岛长期觊觎,历史上曾挑起多起事件,包括试图复制仁爱礁的“坐滩”和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这一轮侵权挑衅始于小马科斯政府上台后,黄岩岛是菲方企图控制其所谓整个“西菲律宾海”的重点,特别是自2024年7月仁爱礁局势趋缓后,菲律宾更是加强了在黄岩岛的挑衅。菲海警船和渔监船多次试图侵闯,在黄岩岛附近海域与中国船只发生摩擦甚至碰撞,菲军机侵闯领空事件也不断发生,引发空中中菲军机近距离相遇。如今,针对中国黄岩岛国家自然保护区,菲律宾很可能会采取加强黄岩岛周边力量存在、现场挑战黄岩岛自然保护区规定等行动,并可能导致黄岩岛紧张局势升级。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南海政策非常稳定且延续,中方希望维系南海的和平稳定,在黄岩岛等问题上保持克制,此次保护区的区域也局限在礁盘及其周边海域。在黄岩岛,中国完全有能力做更多,也有权做更多。菲律宾等方如果试图借机滋事和寻衅,必将会遭到中方的强烈反制。

(作者系“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主任)

作者:胡波

编辑:徐方清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556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