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睒睒的雄心比舆论更危险

农夫山泉的“险滩”,不在舆论上。
“去年舆论爆发的时候,光是把农夫山泉红瓶水摆在货架上,都会被人质疑,大家全都去买娃哈哈和怡宝了。”近日,超市老板林陌对「市象」表示。
2024年2月,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离世,一场商战考古风暴席卷了瓶装水行业,农夫山泉迅速被卷入风暴中心,创始人钟睒睒早年担任娃哈哈经销商的往事被挖出并受质疑。农夫山泉官方评价为“翻箱倒柜式的舆论攻击”:
“2024年,公司受到有组织、长时间的连续抹黑和攻击,品牌形象遭受历史性考验。”
风暴中,农夫山泉的核心产品红瓶天然水遭受重创。上半年财报显示,1至2月农夫瓶装水营收同比增速仍有19%,但3月后业绩迅速下滑,上半年整体增速为-18.3%。中金数据显示,去年3至6月,农夫山泉包装饮用水连续4个月销量同比跌幅超过20%,7月跌幅收窄,但仍为17%。
下半年瓶装水压力进一步恶化,并影响农夫山泉全年业绩。
今年3月25日,农夫山泉发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集团全年实现营收428.96亿元,同比仅增长0.5%;净利润121.23亿元,增幅0.4%。2023年,农夫山泉营收、利润增速则是28.4%和42.2%。
从具体品类看,去年农夫山泉包装水、茶饮料、功能饮料、果汁饮料、其他产品分别实现销售收入及同比增速为: 159.5 亿元(-21.3%)、167.5 亿元(+32.3%)、49.3 亿元(+0.6%)、40.9 亿元(+15.6%)、11.8 亿元(-9.8%)。舆论重压下,包装水收入史上首次被茶饮料反超。
受业绩低迷影响,次日农夫山泉开盘即暴跌,盘中跌幅一度超11%,收盘跌幅8.3%。
神奇的是,舆论没有完全冲垮品牌。主业急剧萎缩下,农夫山泉靠两根支柱扛住了业绩压力,没有坠入负增长。
其一是在舆论发酵后,品牌迅速推出绿瓶纯净水“暗度陈仓”,扛住市场份额下滑压力。“马上赢”数据显示,当前农夫山泉瓶装水市场份额仍然坚挺,今年2月在全国20个省份中排名之一,怡宝、娃哈哈紧随其后。
其二是茶饮料。去年茶饮料成为农夫山泉之一大收入来源,东方树叶“单骑救主”。仅去年上半年农夫山泉茶饮料收入增速就高达59.5%,替品牌扛过了舆论爆发期。林陌对「市象」表示,去年东方树叶号称断货王,供不应求是常态。
这场声势浩大的声讨,没有改变农夫山泉的增长逻辑。实际上,这个超级品牌的真软肋不在舆论,而在下一个大单品。
01 舆论冲不垮利益同盟
“地堆(集中陈列)很好用,一箱水把最上面开掉,剩下的大家顺手就买走了。”这是农夫山泉面对舆论重压时,零售商的销售诀窍。
“我这里绿瓶水上来以后,卖得很好,买1元水的人根本不看牌子。”林陌对「市象」表示。
在去年的舆论风暴中,瓶装水的市场份额从农夫山泉流向了娃哈哈。林陌透露,此前娃哈哈销量一直不佳,但3月突然开始热销。
据娃哈哈集团披露,2024年娃哈哈业绩猛增,营收额从2023年的512亿元上涨到700亿区间,回到十年前的高峰期水平。
但经销商江离表示,自己目睹了因品牌恶性压货,造成娃哈哈在本地的价格倒挂,即经销商拿货价高于零售商拿货价,厂方对此拒绝回应,不闻不问,这令他感到愤怒:“换作农夫山泉,哪怕其他二线品牌,怎么可能放手不管?”
江离于是得出结论,娃哈哈在2025年不可能继续增长。另一位超市老板李岸表达了近似的观点:尽管去年娃哈哈业绩增长,但农夫山泉业务员始终勤奋,每周到店整理陈列,娃哈哈业务员依然懒散,只做表面功夫,每次都是摆拍陈列后走人。
回顾整场冲击,农夫山泉面临的舆论端攻击火力凶悍、持续时间极长,但在消费端,受情绪驱动的消费者并未形成持续合力。在农夫山泉红瓶水销量猛降时,东方树叶、绿瓶水正在逆势增长,林陌表示:“一场事件下来,只有红瓶水不好卖而已。”
经销商叶浅对「市象」提到,相较竞品品牌,农夫山泉红瓶水的渠道利润做得比较好,又有多年营销的产品认知度加成:“和渠道做利益同盟,没有经销商不喜欢”。
在去年市场波动期,农夫山泉进一步强化了渠道让利幅度,如24瓶一组的红瓶天然水,出厂价从22元下降到20元;12瓶550毫升,零售价9.9元的绿瓶水,出厂价返利后合5元/箱,零售店到手价8元。
不过,农夫山泉的战略未必都与经销商利益一致,比如绿瓶纯净水的发布。相比运营数十年的红瓶水,绿瓶水是一款仓促的新品,叶浅对「市象」表示,绿瓶水感觉更像是农夫山泉在气头上报复竞品的产物,你掀桌我也掀。
这款产品更像农夫山泉为自保市场份额,向竞品发动的价格战。由于价格不及红瓶天然水,绿瓶水没有扛住农夫山泉瓶装水业务的下滑态势,但好在扛住了市场份额,没有让竞品趁虚而入。
与此同时,品牌对绿瓶水的定位也堪称魔幻。一边,农夫山泉大力推广绿瓶水上市,四处营销;另一边,钟睒睒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不建议长期饮用纯净水:“如果是给我父母喝的,我肯定不生产纯净水。”
02 “农夫矩阵”太长了
真正令农夫山泉渠道从业者感到忧虑的,不是消费者的舆论冲击,而是农夫山泉对第三大单品的雄心壮志。
“农夫山泉更大的问题是产品线太长,东方树叶好卖,经常缺货,其他不好卖的货呼呼地压给你,能卖十件的货,厂子得让你压二十件。”叶浅对「市象」表示。
对农夫山泉品牌而言,瓶装水迎面撞上舆论黑天鹅,茶饮料的增速也在放缓,去年上半年,农夫山泉茶饮料的收入增速还是59.5%,全年增速则降至32.3%。
放眼行业,跨界茶饮料已成潮流,除农夫山泉、三得利、统一、康师傅、娃哈哈外,元气森林、百事、伊利纷纷借助渠道优势,发布自家的无糖茶产品,市场竞争空前激烈。
林陌对「市象」表示,自家的东方树叶最近开始变得难卖,不少货都过期了。叶浅告诉「市象」:“水的保质期是两年还好,但饮料保质期不到一年,终端陈列越多,产生的临期货就越多,最后都是要自己扛。”
在央视《对话》节目中,钟睒睒讲述了东方树叶卧薪尝胆的增长故事。农夫山泉投入茶饮料的前六年都在亏损,但2021年突然爆发式增长,到2023年三个月拿下利润不下50亿元。2023年市面上还只有10个竞品,到2024年,估计不下两千个。
钟睒睒坚信,只有少数优质产品能扛到最后。江离对此表示认同,这几年兴起的网红饮料,能像东方树叶一样长期火爆的,几乎没有。
但在经销商眼中,这个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东方树叶没走红的前六年里,品牌要求零售点必须做产品陈列、端架投放。没有渠道扛住销售压力把产品顶在货架上,东方树叶的爆红绝无可能发生。
更致命的是,农夫山泉的新品野心,不只在无糖茶一个赛道。
官网数据显示,除了包装水及茶饮料外,农夫山泉的产品线遍及运动饮料、果汁、咖啡、奶茶,乃至水果和大米等农产品。叶浅对此的评价是,产品线太长,品类太多,而且强制进货,每个新品至少上两个口味:“压货不怕,怕的是一直在处理尾货,想起来就头疼。”
此前,农夫山泉力捧苏打水产品,叶浅所在区域里,零售点家家做陈列,结果是终端卖不动,只能把临期产品送到加油站、自助餐店销售,售价不到1元一瓶。一年下来,价值超过3万元的产品过期,只能返回来倒掉:
“数量太多处理不完,这东西给收废品的都不要,人家说我得挨个瓶子打开倒掉,犯不上费那个劲。这还是去年情况好,今年市场更差,临期货只会更多。”叶浅对「市象」表示。
对于过期产品,品牌会补贴部分费用,主要投向零售端。叶浅向「市象」算了一笔账, *** 农夫山泉一年下来,毛利率约为10%,净利率约为2%,这还是在过期货相较往年较少的情况下,稍遇临期扎堆,利润压力就倍增。
但眼下在品牌侧,农夫山泉仍然在扩张产品线。在2024年财报中,农夫山泉写道:“2024年我们继续通过深耕原料、创新工艺、推出更加丰富的产品组合,努力为消费者所需提供更具健康价值的产品。未来,我们将做饮料行业的研究型企业。”
2021年,农夫山泉在衡阳市的 *** 商被曝出卷款跑路,原因是经营不善,无力偿还银行及商户债务。叶浅对「市象」表示,自己这边的经销商是两年一换,本地没人愿做,只好找外地人干。
短期之内,品牌与渠道的矛盾或许无解。如今,舆论的嘈杂声已经远去,如何既做好渠道利益同盟,又让新品稳定顶在零售端,才是对农夫山泉未来的更大考验。
(文中林陌、李岸、江离、叶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