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韧性增长与隐忧并存:拆解兴业银行年报的“双面密码”

文:向善财经
随着一季度已经渐近尾声,作为百业之母,各家银行的财报也都已经披露出来。
3月27日晚间,兴业银行发布财报,据天眼查APP显示,截止3月28日,市值已经来到了447.71亿元,位居股份行的第二位。
整体来看,2024年营业收入2122.26亿,同比微增0.66%,归母净利润772.05亿,同比增速0.12%,公司拟每10股普通股派发现金股利10.60元(含税),分红比例30.17%。
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双双转正,年报整体风格也一改往日“简朴”的风格,用心了不少,董事长吕家进,行长陈信健等一众管理层的帅照也都放上来了。
但是转正的数据之下,从营收,资产,核充的角度看,还有些许平庸的地方。
//营收有“后手”
先看净息差,24年净利息收入1481.07亿,同比增速1.09%,净息差同比下降了11bps,净利差同比下降了10bps,相比大哥招商银行下滑17 bps,吊车尾的平安下滑51 bps确实很不错。
但是,其资产收益率相较23年是下降的趋势,兴业银行2024年资产收益率3.72%同比2023年的4.0%下降了28bps。
原因是去年多次降息,还有存量房的利率下调,但是这个幅度只能说是正常水平,算不上优秀。
净息差下降幅度优于同行的主要原因还是在负债端,成本有显著的降低,从2023年的2.34%下降到2024年的2.17%,下降17bps,整体存款成本下降26bps,对公方面下降30bps。
在非息收入方面,手续费收入240.96亿,同比增速-13.18%,虽然看着下滑大,但都是受信用卡业务的影响,招行也下滑了14.28%,这是行业的共性,没有讨论的必要。
重点是其他非息收入,同比仅增长了9.43%,相比招商银行,同比大幅增长34.13%,就相形见绌了,特别是在整个24年债市走牛的背景下,行业内这块收入普遍增长都不错。
而且,兴业银行自身的金融投资占比、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比,都是股份行里偏高的,这个增速反常,那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做赔了,另一种就是有意而为之。
赔了的概率很小,兴业的交易员可不是酒囊饭袋,在投资收益部分,前三季度显著要高于第四季度,就目前已经披露财报的银行的数据来看,四季度的表现是普遍的好。
这样的话,有意而为之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管理层可能想给2025年的营收上个保险。
逻辑是这样,债券市场的牛市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了,按资本市场的常理来说,牛短熊长是常态,也就是说在25年,各家银行的非息收入这块可能会出现下滑的情况,将利润留到25年来释放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资产有粘性
说完营收,看资产方面,2024年年报总资产10.51万亿,据天眼查APP显示同比去年增速3.44%。资产中贷款总额56088.59亿,同比增速5.16%。存款总额56303.6亿,同比增长7.92%。
总资产增速偏低,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是,零售存款同比猛增15.37%,几乎和招行的零售存款增速表现相同。
存款总额同比增长7.92%,远高于负债总体增速,加之存款成本同比大幅下降26bps,说明兴业银行的客户并不是通过高息揽储得来的,更多是通过客群经营等方式得来的,发展质量值得肯定,与之对应的,负债成本也得到了改善。
但是在2025能否持续这个势头值得肯定,经过多轮的降息之后,可能已经接近尾声了,如果重新回到之前的模式,这些产生粘性的用户留存率值得观察。
在不良资产方面,兴业年报的不良余额614.77亿比三季报的621.18亿减少了6.41亿;不良率1.07%比三季报的1.08%环比下降0.01个百分点。
不良覆盖率237.78%比三季报的233.54%提升了4.24个百分点。拨贷比2.55%比三季报的2.53%提升了2bps,贷款减值准备1461.83亿,比3季报的1450.69亿增加了11.14亿。
全年核销和转出贷款599.32亿,比2023年的633.83亿略有下降,但是显著高于22年的467.45亿,加上24年新增加29.86亿元不良余额,24年的新生成不良余额下限就变成了约629亿元,比23年没啥大区别。
正常贷款迁徙率1.54%,低于2023年的1.66%和2022年的1.61%。
在不良资产方面整体表现不错,但是,有个关于建筑业的小疑问,相比于招行暴露的不良率超过5%的数据,兴业虽然比上年度有增长,但是也只有1.56%而已,未来有没有可能出现和招行一样的情况?还是说会通过一些统计口径的手法,平滑的处理掉?
接着看关注类贷款,占比相比23年上升了0.16个百分点,重组类贷款增加的更多,占贷款总额比例由23年的0.06%来到了0.48%,金额由30.93亿猛增至275.4亿元。
不知道投资者有没有菊花一紧,但是紧接着,兴业银行解释是因为监管需要,对统计口径进行了调整,不知道是不是偷懒,按理说应该对23年的数据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闹乌龙了。
而且,重组贷款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好像也难以窥见了。
//核充有疑点
核心资本充足率9.75%环比上升了5bps,同比2023年9.76%下滑1bps。
这一点可以基本解释为何兴业银行在存款增长不错的大背景下,没有选择规模扩张,主要是资本金并不充足。
招行已经实现了资本内生性增长,不需要靠外部补充资本,就能让核充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并且还可以大比例分红,在这一点上兴业已经远远落后了。
而且兴业银行可是发了可转债的,目前核充还在下滑,相比于监管要求的7.5%来说是不太安全的。招商银行在24年业绩发布会中认为自己在权重法下的12.43%都觉得无法高枕无忧,何况兴业银行这9.75%。
而且招行已经暴露了自己在建筑业上的不良,兴业对这块不良将来会怎么处理?这个核充率无论是和同行相比,还是和自己比都有点说不过去。
再看兴业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数据,同比增速为7.33%,显著高于总资产的增速。
如果从贷款的纬度去分析,24年,对公贷款增长8.76%,零售贷款0.75%,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长幅度,兴业都在向对公倾斜,而对公贷款占用资本金较多,消耗资本金较少的同业资产是下降的。
从兴业大手笔的分红来看,和核充相比,市值管理可能反倒是管理层关注的重点,虽然相比相比去年29.64%,今年无论是比例还是金额都有提升,投资者肯定是开心的。
但是经营还是最重要的,发债又分红,关键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反而落了下乘,难免会有人多问一句未来怎么办。
当然,这样做的效果还是相当显著的,如今兴业无论是市值还是过去一年的涨幅在股份行中都是前列的,只不过从更长期的角度来看,在周期曲线上扬的过程中,或许更高的核充才能达到更高的规模。
通过三个板块的分析能看到,兴业的2024年是努力的,在全行业的营收普标不佳的情况下,兴业的客户粘性显著增长,于此同时,负债端的成本居然也在优化。
但是核心资本充足率的问题,还有在不良板块因为统计口的干扰,不免让人有些担心。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