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门头、包装、产品通通抄袭,离谱山寨双杀加盟商和消费者

访客 2025-03-29 09:15:05 19486
门头、包装、产品通通抄袭,离谱山寨双杀加盟商和消费者摘要: 火一个抄一个,餐饮山寨乱象何时休?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卢子言;编辑:王秀清。近日有报...

火一个抄一个,餐饮山寨乱象何时休?

门头、包装、产品通通抄袭,离谱山寨双杀加盟商和消费者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卢子言;编辑:王秀清。

近日有报道称,上海老字号本帮菜品牌“人和馆”频频收到外卖订单投诉,有不少消费者控诉在其外卖中吃到塑料片等异物。但事实上,该品牌从未开通任何外卖服务。

据了解,这些差评均指向外卖平台上假冒人和馆的山寨门店。这些店铺大多聚集于地下室、菜市场夹层等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的场所, *** 出来的菜品安全质量存疑。

山寨问题一直餐饮行业难解的痛点。

近几年来,市场上不乏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案例,更有甚者,还有山寨品牌叫嚣“正版”,称“和正版开在同一家商场也不怕,我们销量肯定比正版好。”“不都是人做出来的吗?哪里存在真的和仿的。”……面对猖獗的山寨,餐饮人到底该怎么办?

走红就被“1:1复制粘贴”,

高仿门店劣币驱逐良币!

主打瑞士卷的餐饮品牌the Roll'ING自开业以来就饱受“李鬼”困扰,高仿门店如同雨后春笋般一家又一家地冒出,它们对品牌名称、店面、包装、产品等都进行了近乎1:1的复刻,消费者难辨真伪。

the Roll'ING首店于2023年在上海开业,凭借其精致的出品和现做现切的仪式感迅速走红,众多门店大排长龙,被网友称为瑞士卷界的“劳斯莱斯”。the Roll'ING小程序显示,其在营门店为61家,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36座城市。

然而,树大招风,众多模仿者如影随形。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发帖称,“买到了盗版the Roll'ING瑞士卷”“花真钱买的瑞士卷居然是假的”……想吃the Roll'ING瑞士卷,竟然还会掉进仿冒陷阱中。

红餐网走访了部分高仿门店发现,一些高仿品牌与the Roll'ING的整体风格如出一辙,从店铺的整体色调到陈列布局,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甚至有的连品牌名字都不放过,通过去掉前缀或是增加后缀的方式打“擦边球”;产品方面,瑞士卷的外形、馅料搭配以及产品名称、海报都照搬the Roll'ING的模式;更有甚者,连包装上的文字、图案都1:1复刻。

更夸张的是,部分模仿者开始倒打一耙,在社交媒体上大肆宣扬自己的“唯一性”。对于这些高仿品牌混淆是非的行为,网友们纷纷发声谴责,“李鬼告李逵抄袭是吧”“假的就是假的,还这么理直气壮”,可见,真或假早在消费者心中有了答案。

其实,纵观整个餐饮业,还有诸多品牌曾深陷被1:1“复制粘贴”的泥沼

如朱光玉火锅馆就曾在2021年发长文控诉武汉和合肥的两家火锅店,不光抄袭了自己的装修、菜品,而且连宣发文案、海报都只字不差地照抄;太二酸菜鱼也曾起诉太七酸菜鱼侵害其商标权、构成不正当竞争,这家太七酸菜鱼的logo设计、装潢风格、餐品等基本与太二酸菜鱼一致;山寨品牌“LUNLEI”则是不仅抄袭其LINLEE(林里)手打柠檬茶曾用名“鄰里”的粤语发音,甚至直接照搬其产品包装、门店招牌、装潢等细节,如果不仔细看,消费者很难发现两个品牌的不同。

高仿店背后,

是食安隐患和加盟风险

在餐饮行业中,互相借鉴和学习无可厚非,但如果是完全的照搬照抄,那就变成了明晃晃的抄袭。而一些只追求短期利益的高仿店,除了品质达到不标准外,还可能因为操作不规范、压缩食材成本等,导致出品存在食安隐患。

the Roll'ING为例,该品牌一直以来都秉持着对品质的追求和对匠心的坚守。the Roll'ING的工作人员向红餐网介绍,“我们的研发团队联合食品科学家,历经700多天打磨产品。为了让每一份瑞士卷都能呈现出入口即化的绝佳口感,团队不断探索尝试水浴烘烤法,历经千百次试验,最终精准确定了最适宜的烘烤温度。”

在选材方面,the Roll'ING选用法式香缇工艺鲜奶油,致力于将原料的纯粹质感与匠心打磨的精细环节融入至每一份瑞士卷里;品牌形象塑造上,the Roll'ING店铺选用冷色系中的高级蓝为主体,并打造了开放式厨房,与瑞士卷的精致、现场手卷等理念相结合。

尽管在外观上,高仿品牌可能与the Roll'ING有着极高的相似度,但品质壁垒却难以复制

红餐网走访时注意到,部分高仿店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冷加工间”,即大众俗称的裱花间,这也意味着,这些门店连国家食品安全的更低标准都没有达到。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规定,进行凉菜配制、裱花操作、食品分装操作的,应分别设置相应专间,否则致病菌超标的可能性将大幅提升。

而从消费者的实际反馈来看,曾有购买the Roll’ING“高仿”瑞士卷的顾客向红餐网反映,买到的产品口感粗糙,蛋糕体松软不扎实且过于油腻,与正版产品细腻绵密、层次丰富的口感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由于高仿品牌数量众多,一些加盟商在选择时容易混淆

红餐网向一些高仿品牌咨询加盟事宜时,针对高仿问题,对方往往采用避重就轻的话术策略。比如,有的回复道,“我们这么多门店都已经成功开业,商标在网上都是可以查到的。”

对于缺乏专业判断的加盟商而言,这些具有迷惑性的信息,可能会使其误以为自己所咨询的正是原版品牌。

另据业内人士透露,在店铺选址上,正规品牌通常有着严苛标准,全方位考量商圈潜力、消费水平、竞争态势等要素。而高仿品牌在选址时则较为随意,无视加盟商的利益与经营诉求。

比如,加盟商在咨询能否在已有原版品牌入驻的商场开店时,高仿品牌的招商人员竟直接答复完全可行,并称其销量必将超越正版品牌。

市面上还有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加盟知名品牌的幌子,收取高额的加盟费,却无法提供合法的授权和稳定的产品供应,导致加盟商血本无归。

以轰动一时的“茶芝兰”加盟诈骗案为例,据央视新闻报道,该犯罪团伙对外谎称“茶芝兰”是某知名品牌旗下的子品牌,以此来诱骗加盟商与之合作。这些加盟商开店后才发现,签约时承诺的“全方位配套服务”并未兑现,导致店铺快速倒闭。在整个诈骗过程中,该团伙共骗取了5800多名加盟商,涉案金额高达4.4亿元。

*** 效率追不上抄袭速度,

遏制山寨需要“人人喊打”

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山寨之风愈演愈烈,原创品牌们陷入 “打地鼠” 困局,艰难地进行 *** 抗争,其生存空间也在持续遭受挤压。

曾在茶饮界红极一时的鹿角巷,堪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典型代表。巅峰时期,鹿角巷有114家直营店,但全国各地却遍布了7000多家山寨店。

为了维护品牌权益,鹿角巷不惜花费超1亿人民币进行打假,但遗憾的是,这场漫长的 *** 之战使其错过了新茶饮发展的黄金时期。无奈之下,2022年后鹿角巷逐渐淡出大陆市场,直至2024年才重新回归。

知名烘焙品牌鲍师傅也曾被山寨品牌“围猎”。情况最为严峻的时候,鲍师傅直营店仅有 20 多家,而山寨店却已高达数千家。因为打假,其创始人鲍才胜还曾收到过死亡威胁,他坦言,“打假都把我打老了,老了至少十岁”。

the Roll'ING也深陷这场 *** 的“持久战”,举步维艰。

“ *** 成本很高,而且抄袭者的数量增长远超我们的 *** 效率!”the Roll'ING相关负责人向红餐网说道。

据悉,自2023年至今,the Roll'ING已为 *** 投入成本超百万元,对多家山寨品牌提起了行政投诉及民事诉讼,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不过,尽管付出了如此巨大的努力,高仿品牌依然如“野草”般顽强地不断冒出。

这意味着,靠品牌单方面的 *** ,打击山寨道阻且长。“多方协同共同打击山寨乱象,才有可能还市场清朗,推动行业健康和良性发展。”星贝知识产权创始人老李船长认为,打击山寨还需要全社会共同重视。作为消费市场的重要一环,消费者在发现山寨产品后可进行举报,助力相关部门及时有效地查处侵权行为。

华进律师事务所事业合伙人马丽华建议,遏制餐饮业的山寨乱象,餐饮企业要尽早把核心及关联品牌完善确权,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一旦发现侵权线索或山寨行为要及时采取法律措施予,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