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汛期水利部预警4303次 防洪体系显成效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水利部部长李国英接受了采访。他提到,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我国极端暴雨洪涝灾害频发。为应对这一挑战,水利部致力于推进防洪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具体包括三个体系。
首先是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由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三部分组成。目前全国已建成各类水库94877座,总防洪库容达1856亿立方米;各类河道堤防长度达到32.5万公里;建设了98处国家蓄滞洪区,分蓄洪容积达1090亿立方米。
其次是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该体系通过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监测预报云中雨,利用雨量站网监测预报落地雨,以及水文站网监测预报河中水,形成三道防线。
最后是防御工作体系,涵盖责任落实、决策支持和调度指挥三项机制。其中,责任落实机制确保各级责任人明确职责并尽职尽责;决策支持机制借助数字孪生平台提前推演洪水风险和防洪方案;调度指挥机制规范各级水利部门的防洪决策和指令执行流程,确保防御工作高效有序。
尽管我国防洪安全体系和能力不断提升,但极端暴雨和洪涝灾害多发重发态势未变。2024年汛期,全国有1321条河流发生洪水,水利部门发布了4303次洪水预警,发出各类调度指令3.01万道。期间,6929座大中型水库参与防洪调度,共拦蓄洪水1471亿立方米,有效减少了2330个城镇被淹,保护了1687万亩耕地,避免了1115万人次转移,更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