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癌一发现就晚期,只能活三个月?早期筛查能救命吗? 早筛提升生存率

2025年4月15日是第5个“中国癌症早筛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2022年全球癌症流行病学数据结果显示,2022年全球有2000万新发癌症病例和970万癌症死亡,肺癌是最常见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预计到2050年,全球癌症新发将超过3500万例,与2022年相比将激增77%。
许多患者确诊癌症时已进入中晚期,治疗难度大、生存率低。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癌症早筛意识,是提升国民健康水平的关键举措。
癌症早期无症状,筛查是唯一的预警手段。许多癌症(如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等)在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疼痛、消瘦、出血等症状时,往往已进展至中晚期。早期癌症治愈率达90%,而晚期癌症5年生存率不到10%。晚期癌症治疗费用往往是早期的数倍甚至数十倍,且患者承受更大痛苦。如果在癌症早期或超早期通过筛查被发现并诊断,通常通过手术或微创手术就可治愈,从而避免了发展至晚期面临的高昂医疗开支。
癌症早筛需根据年龄、性别、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方案。以下是常见癌症的高风险人群及筛查建议:
肺癌的早期症状包括咳嗽、咯血、胸痛等。高危人群包括长期吸烟者、有肺癌家族史、接触石棉/氡气等致癌物、慢性肺病患者。筛查 *** 为低剂量肺部螺旋CT(LDCT),建议每年一次。预防建议包括远离烟草,做饭时使用足够马力的油烟机并定时清洗,在雾霾天减少外出活动。
乳腺癌的早期症状包括 *** 不对称、异常分泌物。高危人群包括有乳腺癌家族史、进行过胸部放疗、体内雌激素水平高、生育后未母乳喂养。筛查 *** 为女性40岁之后每1~2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联合乳腺钼靶摄片检查,高危人群遵医嘱提前开始相关筛查。预防建议包括避免昼夜颠倒的工作,有条件时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坚持锻炼,避免久坐,保持心情愉悦。
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包括便血、腹胀等。高危人群包括长期慢性便秘或腹泻、遗传 *** 肉病家族史、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病史。筛查 *** 为高危人群及时做 *** 直肠指检等,一般人群每年做一次粪便隐血试验,45岁之后建议进行肠镜检查。预防建议包括避免久坐,控制体重,增加新鲜蔬果、膳食纤维摄入,戒烟戒酒。
胃癌的早期症状包括食欲低、呕血、黑便等。高危人群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长期高盐饮食、有胃癌家族史、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筛查 *** 为胃镜检查(40岁以上及高危人群建议每1~2年一次)。预防建议包括少吃腌制食品,使用公筷,尽早检查、治疗幽门螺杆菌。
宫颈癌的早期症状包括白带异常等。高危人群包括HPV感染者、多个 *** 、吸烟、免疫力低下、有过宫颈病变的女性。筛查 *** 为TCT(宫颈细胞学检查)+ HPV检测,建议20岁以上且有过性生活的女性每3~5年定期筛查。预防建议包括接种HPV疫苗,不要吸烟,注意性生活的卫生和安全。
肝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高危人群包括长期熬夜、过度饮酒、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肝硬化、重度脂肪肝患者、黄曲霉素暴露者。筛查 *** 为高危人群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声、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查。预防建议包括避免使用霉变的食物,不熬夜、不饮酒、不乱吃药,按规定接种乙肝疫苗,慢性肝病患者定期检查,及时干预治疗。
参与癌症早筛的 *** 包括关注医院或社区组织的免费筛查活动,咨询医生制定个性化筛查计划,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