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李熙燮,引领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迈向新阶段

访客 2025-11-03 15:00:34 58294 抢沙发
李熙燮致力于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迈向新阶段,他倡导加强区域合作,深化经济联系,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实现共同繁荣,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等措施,李熙燮期望激发亚太区域的发展潜力,促进各国间的经济互补和互利合作,为亚太地区的繁荣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10月31日至11月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韩国庆州举行。

从10月27日开始,韩国进入“APEC超级外交周”。这是韩国时隔20年再度主办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也是韩国总统李在明就任不到五个月后迎来的首场“超级多边外交”。

此次会议发表了《2025年APEC领导人庆州宣言》《APEC人工智能倡议》和《APEC应对人口结构变化框架合作文件》等成果文件。韩国媒体分析称,通过本次会议,APEC在区域合作方面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以实现包容性和可持续增长、通过创新实现繁荣,以及加强人类共同应对未来的能力等共同目标。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李熙燮近日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的背景下,APEC会议通过以成员共识为基础的合作机制,有望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迈向高质量新阶段。

李熙燮,引领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迈向新阶段
李熙燮。摄/本刊记者 刘旭

李熙燮是韩国资深外交官,20世纪80年代加入韩国外交部,长期活跃于区域合作与国际事务,亲历了中日韩与亚太合作的多个关键阶段。在担任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前,李熙燮曾先后出任韩国驻印度尼西亚公使、驻日本公使、驻福冈总领事等重要职位。

在李熙燮看来,APEC会议今明两年在韩国和中国接连举办,为亚太地区通过合作与团结增强自由贸易体系与多边通商体制的韧性,并推动可持续与包容性增长提供了重要契机。

推动亚太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新闻周刊》: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动能不足,通货膨胀与地缘政治冲突等复合性挑战交织,亚太地区经济面临巨大不确定性。你如何看待在此背景下召开的庆州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你是否认为本次会议能够为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国家间合作注入信心与动力?

李熙燮:APEC成员经济体占全球GDP的60%以上、占全球贸易总量约50%、占全球人口约40%,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论坛。可以说,这一切都是过去36年间APEC成员经济体间不断促进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所取得的成果。

然而,当今世界正面临空前复杂且难以预测的挑战,如战争、气候变化、人工智能与技术革命的加速、低生育率与老龄化,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等。特别是在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本次APEC会议面临的挑战十分艰巨。但对合作的迫切需求,恰恰会成为挖掘各方潜在凝聚力的动力。

本次APEC会议主题为“我们构筑的可持续明天:连接、创新、繁荣”。我认为,会议提出许多建设性的务实方案,并进一步巩固成员经济体之间的合作。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日本、韩国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合计约占世界GDP的四分之一,在产业供应链上也互相具有高度依存关系。那么,三方如何通过APEC这一多边平台,深化制度性对话,强化务实合作,从而共同应对全球供应链重组与贸易碎片化等风险?

李熙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东盟+3”(中日韩)机制以及中日韩合作等机制相互交织、互为补充,共同支撑了亚太合作的制度体系。未来,应在推动这些机制高效运作的同时,进一步激活APEC这一具有广泛包容性的多边合作平台。

从这一视角看,中日韩三方在区域合作体系中正发挥着核心作用。三方的协调与团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关键。尤其是在今年韩国、明年中国相继主办APEC会议的背景下,中日韩合作有望为提升亚太自由贸易体系的韧性、强化区域经济联动注入新的动力,推动亚太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李熙燮,引领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迈向新阶段

11月1日,韩国庆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周期间,工作人员在领导人合影仪式前清洁讲台。图/视觉中国

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经济合作格局

《中国新闻周刊》:近年来,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性显著上升。高关税壁垒、“去风险化”以及产业链本地化倾向,正对开放型经济体制构成挑战,也凸显出国际合作机制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为保障区域供应链稳定,中日韩三方可以通过 APEC会议推进哪些具体的合作方向或机制?

李熙燮:APEC作为以成员间共识为基础的合作机制,其当前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区域内部的结构性因素,因此推进合作并非易事。然而,在此过程中,中日韩三方应发挥积极作用。三方在“东盟+3”(中日韩)机制中已承担东亚区域合作的重要角色,并在数年前提出了有关供应链稳定化的具体方案,目前正逐步落实。未来,可考虑将这些既有机制在APEC框架内进一步公开化、制度化,推动形成具有实际执行力的合作体系。此外,中日韩三方均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与政策影响力,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将成为三方在APEC议题上作出实质性贡献的重要基础。

此外,由于三方产业结构相似,过去那种以互补性垂直分工为主的体系正在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转向“网络型协作”。与此同时,如果中日韩三方将各自的能力有机结合,制定新兴产业标准,有可能形成创新生态。三方需要在建立相互信任的同时,持续努力积累相关成果。

《中国新闻周刊》:近年来多边主义动摇,地区合作也面临信任危机。你认为APEC会议如何继续作为促进区域共识与合作的平台发挥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中日韩三方应发挥怎样的建设性作用?

李熙燮:在当下不确定的国际秩序与贸易环境中,APEC会议也可谓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因此在亚太经济中承担重要角色的中日韩三方,其责任也随之加重。APEC会议在韩国和中国接连举办,更为亚太地区通过合作与团结增强自由贸易体系与多边通商体制的韧性,并推动可持续与包容性增长提供了重要契机。

与此同时,如果能进一步激活并有机衔接RCEP与CPTPP等机制,将为APEC的功能拓展与区域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新闻周刊》:你多次访问中国,今年也出席了在天津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基于这些在中国的经验,你如何评价中国在区域合作中的角色与贡献?中国在推动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与多边合作方面将展现何种领导力?

李熙燮: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亚太合作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回顾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中国在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会议通过了《APEC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图》,为实现FTAAP确立了行动框架。这一举措不仅为亚太经济一体化指明了方向,也为后续CPTPP、RCEP等协定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与制度蓝本。

此后,中国持续通过RCEP等机制深化区域经贸合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融合与升级,进一步巩固了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引领地位。希望中国将在明年的APEC会议上继续发挥主导性作用,推动区域合作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新闻周刊》:在处于转型期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你如何评估中日韩合作的未来潜力?又如何看待亚太经济一体化的中长期前景?

李熙燮:中日韩合作诞生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应对进程,并在危机后的制度化合作中不断深化。在这一过程中,三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智慧,应进一步强化“命运共同体”意识,巩固以相互信任与互补共生为基础的合作关系,持续凝聚区域合作的动能与潜力。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有必要继续推进包括中日韩在内、由东亚15个经济体共同参与的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协定RCEP,使其成为东亚经济合作与未来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基石。为进一步巩固RCEP的地位,应积极推动其进一步“升级”,在开放度与减让标准上逐步向CPTPP靠近,并在中长期探索两大机制的趋同与对接。

目前,RCEP的15个成员与CPTPP的12个成员中,有7个国家同时参与两个机制,且部分RCEP成员已正式申请加入CPTPP。这一趋势表明东亚区域经济融合正在加速推进。最终,随着RCEP与CPTPP的互动与融合,亚太经济一体化将进一步深化,并推动构建以FTAAP为目标的更高水平经济合作格局。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829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