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金之王,疯狂开店扩张
近日,“K金之王”正忙于开设新店铺,该公司正积极拓展市场,增加品牌曝光度,其业务正在迅速发展,新的店面正在筹备中,预计将很快开业,这一举措有望进一步提升其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
狂飙的金价,仅在今年上半年就26次创下新高,当下主流品牌的首饰金克单价也涨到了1100元以上。黄金公司随之风生水起:老铺黄金股价一年内翻20倍,周六福登陆港交所,赤峰黄金、梦金园相继敲钟。
就在近日,“K金之王”潮宏基宣布赴港再度上市。如果成功,潮宏基将成为中国黄金珠宝行业中,第一家A+H股上市公司。
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称,就时尚珠宝市场而言,按2024年销售收入计算,潮宏基在中国内地众多珠宝企业中名列第一,市占率为1.4%。
只是虽为时尚珠宝第一,潮宏基的盈利水平却在近年来遭遇挑战,毛利率连年降低,甚至在2024年创下近10年的新低。
图/图虫创意
“K金之王”,成长变奏
潮宏基创办于1996年,主打K金和镶嵌类首饰。2010年1月潮宏基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国内A股首家时尚珠宝上市公司,一度被称为“K金之王”。
所谓K金饰品,是以黄金为主要成分,通过添加其他金属制成的合金首饰。相比于黄金饰品,K金饰品的特点是用金量少、成本低、个性化强。在金价低迷、黄金消费平淡的千禧年代初期,潮宏基凭借时尚珠宝为主的差异化产品策略实现出众的盈利能力——2010年登陆深交所时,其毛利率长期维持在30%左右,远超周大福、老凤祥同期的10%—20%水平。
只是,时尚珠宝赛道虽然毛利率高,但受审美趋势和消费周期影响极大。随着近年来金价不断创下新高,年轻人黄金血脉觉醒,更喜欢“既能戴,又能攒”的黄金首饰。对比之下,K金近年来因价格涨幅大、设计过时等甚至被一些人称为“时代的眼泪”。
潮宏基作为“K金之王”,已经放下曾经的优势,将重心转向黄金。
近年来,潮宏基将珠宝设计理念注入黄金产品线,通过非遗创新和流行IP打造差异化产品大类。比如2024年其推出花丝系列、串珠编绳、哆啦A梦、三丽鸥等IP产品以及梵华、臻金臻钻等古法金产品。
潮宏基的成长节奏也随之发生变化——其时尚珠宝产品销售增长停滞,而经典黄金珠宝销售连年增长。2020年到2024年,时尚珠宝产品收入占营收比重从68.79%下降到45.56%,而经典黄金珠宝收入占营收比重从20.24%提升至45.25%。
图/潮宏基招股书
业绩方面也受益于此,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潮宏基营收从44.17亿元增长至65.18亿元;2025年上半年,潮宏基营收41.02亿元,同比增长19.54%。
但净利润波动很明显,按其财报数据统计,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潮宏基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9亿元、3.33亿元、1.94亿元及3.3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3.22%、67.41%、-41.91%及44.34%,剧烈震荡。
在这组数据背后,是潮宏基正因此失去曾经引以为豪的毛利率优势,2024年其毛利率降至23.60%,创近十年新低。
原因很简单,黄金与K金的定价逻辑截然不同——黄金定价透明,而K金销售多采用“一口价”模式,因此黄金溢价能力不如K金。
以潮宏基来说,2022年至2024年,公司传统黄金产品毛利率仅为7.9%、7.6%、8.1%,而时尚珠宝产品毛利率分别为34.5%、29.9%、27.6%。
今年上半年,金价26次创下新高,但作为金店,潮宏基并没有吃到金价上涨带来的太多红利。
消费端,中国黄金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黄金首饰消费量199.826吨,同比下降26.00%。不断创下新高的金价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饰消费,金饰更难卖了。
成本端,潮宏基坦言,黄金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到产品成本。2023年以来,国际金价持续走高,虽然公司通过套期保值等方式管理风险,但仍难以完全抵消成本上升对毛利率的压力。
规模“短板”
挑战不止于此。想要扩大规模、做大做强,仅改变产品结构是不够的,渠道也是重要一环。
截至2025年6月末,潮宏基门店达到1542家,相比于2024年底增长31家。其中,加盟店数量达1340家,净增68家,扩张势头迅猛;而直营门店则净减少37家,降至202家。
加盟店对潮宏基的增长贡献不小:自2022年以来,潮宏基来自自营店的营收占比已经从2022年的37.4%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的27.3%。同期,来自加盟网络的营收占比则从32.5%上升到54.6%,撑起了“半壁江山”。
当然,加盟模式也有一定弊端,会导致公司对终端销售的控制力减弱,可能影响品牌形象和客户体验的一致性。体现在潮宏基身上,最明显的是“规模不经济”,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5.18亿元,同比增长10.48%;净利润1.94亿元,同比下降41.91%。
但资本市场更认同规模叙事。在开店逻辑下,门店数量对应的就是营收水平,而规模正是潮宏基当下的“短板”。
由于品牌的时尚调性,潮宏基自成立以来就重视自营店与百货渠道,这导致其门店扩张不温不火,规模层面被成立时间更晚的周六福、周大生等品牌远远超过。
横向对比,较晚拥抱加盟模式的潮宏基渠道数量确实偏少。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中国线下门店数量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黄金珠宝行业前五大品牌合计开出2.2万家。排在第五位的是周六福,已开出4106家门店,远超潮宏基。
在中国黄金珠宝行业专家陈汉义看来,当下潮宏基面临的主要挑战正是扩大规模。其在时尚潮流化城市表现优异,而在低线城市因受年轻人对流行文化追捧程度和收入水平等限制,市场表现欠佳;另一方面,潮宏基“国潮+年轻化”的经营理念,也正被曼卡龙等国内珠宝品牌学习效仿,要面临后来者的竞争压力。
“面临行业竞争加剧的压力,潮宏基需通过提升产品力、盈利能力、经营效率并快速扩张规模来巩固在时尚首饰方面的标杆地位。”陈汉义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
基于此,开店成为潮宏基近年来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这样的追赶可谓逆势,要知道行业近年来开启了一轮“闭店潮”。比如2025财年,周大福净关闭896家门店;2025年上半年,周大生净关闭290家门店,老凤祥净关闭279家加盟店。
这意味着在黄金珠宝行业的“逆周期”扩张,潮宏基将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
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本次IPO,潮宏基想讲一个关于出海的故事。
具体看,潮宏基计划利用募集资金加速线下门店拓展、数字营销和海外扩张。潮宏基想用开店这个最“熟悉”的方式,在“陌生”的海外市场获得新增长。
目前,潮宏基的海外业务正处于起步阶段。2024年潮宏基在马来西亚开设首家海外门店,随后在泰国开设了另一家门店;2025年又在柬埔寨开设了两家门店。2024年公司境外营业收入仅有2641万元,仅占总营业收入的0.41%。
黄金珠宝品牌出海并不是新鲜事,当下海外已经成为黄金珠宝品牌们竞逐挖掘的重点增量市场。周大福、六福珠宝、老铺黄金、周六福等品牌已经在海外市场落子布局,开出门店;梦金园、周大生、明牌珠宝、曼卡龙等品牌亦通过跨境电商、免税店合作、海外旗舰店等形式试水出海。
但把黄金卖给老外也不容易。在本土金店、国际奢侈品牌与私人作坊形成合围的情况下,中国金店在当地想要在价格、设计、文化认同上建立差异化优势颇具挑战;而且不同地域消费者对于饰品的喜好偏向是不同的,比如,中东主打22K金,欧美强调可持续,东南亚偏爱金镶宝石……珠宝偏好可谓千人千面。
陈汉义还指出,各国对其进出口都有着严格的管控,一些国家可能会设置高额的关税、复杂的贸易手续等贸易壁垒。
比如作为全球最大黄金消费国之一的印度,自2024年1月22日起将用于制作珠宝的金银和贵金属硬币的进口关税从11%提高到15%;2025年8月,美国政府针对进口金条征收关税的消息一度引发市场震荡,后续虽紧急澄清,但仍产生较大影响。
“不仅如此,拓展海外需解决产品线本土化、供应链与研发适配、海外团队建设等挑战。”陈汉义进一步指出。
面对挑战,潮宏基给出了具体的海外扩展计划与方向——在2028年底前在海外开设20家自营店,团队更透露“下一阶段将重点布局新加坡中央商务区”,规划3—5年内让海外业务收入占比突破10%。
只是,这个目标目前看来或许是有些“激进”的。要知道,周大福2007年便布局出海,2025财年公司中国港澳及海外市场零售值占比也仅为10.4%。
更何况,扩张需要高额的前期投入。招股书测算,单个新店的盈亏平衡期为3—4个月,投资回本期需18—20个月。这意味着潮宏基未来几年将面临较大的资本开支压力,包括租金、装修、存货与折旧摊销。
从“K金之王”到时尚黄金标杆,这一次潮宏基是否能写好海外故事、完成新一轮蜕变,仍等待市场检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