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注高端发力美妆联合利华如何破局增长困境
面对增长困境,联合利华通过专注高端发力美妆市场来破局,公司致力于研发创新,推出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美妆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优质美妆的需求,联合利华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扩大市场份额,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联合利华在高端美妆市场取得了显著增长,成功破解了增长困境。
文 | C2CC新传媒
存亡时刻,壁虎会断尾求生。
动物的本能反应,似乎折射出了当前企业的生存法则,严峻形势下,断臂求生,及时止损,活下来,才是王道。
近年来,通过剥离不良资产、出售不赚钱业务、裁员等方式减轻企业负担,以求生存和发展,是诸多全球知名企业正在做的“断尾”项目。而聚焦核心品牌和高增长类目,科研创新突围,构筑产品力和品牌力,则成为了企业正在牢筑的“战略”护城河。
当笔者在梳理来自英国的全球日化巨头联合利华旗下诸多品牌时,发现这家起源于1929年的跨国消费品公司,正通过一边买,一边卖,加速恢复增长(说人话就是业绩或增速下滑了)。
2023年10月,联合利华提出增长行动计划,预计2024-2026三年间,通过业务聚焦,调整和节约成本,剥离冰激凌业务,出售多个品牌,裁员7500人等措施,节省约8亿欧元(约66.21亿人民币),抵消冰淇淋业务分离造成的损失。再通过技术投资,更精简、更负责任的组织架构,收购高端品牌和高增长细分品类,来推动增长。
2024年底,联合利华再次公布“2030年增长行动计划”。自今年7月1日起,冰激凌业务实现正式独立运营,已完全剥离这一业务。
联合利华进入中国市场的主流品牌(不完全统计)
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位成立于上世纪20年代末的全球消费品巨头,在全球拥有数百个品牌,涵盖美妆、个护、家庭护理、食品等多个领域,行销19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清扬、力士、多芬、凡士林、旁氏、奥妙、金纺、滴露、家乐、夏士莲、中华牙膏等知名品牌。在百年发展过程中,联合利华是如何精确抓住一代代消费者需求的;此次经济周期中,他又积极开展了哪些战略,如何读懂消费者的“精打细算”与“精神刚需”的呢?
01 精致点,好一点,这届消费者的破局密码
经济通缩的当下,这届消费者一边喊着穷,一年抠抠搜搜花大钱,“工资涨得慢,但头发掉得快;预算紧巴巴,但仪式感不能丢。”他们经常用“精致穷”来调侃自己,却藏着美妆品牌的破局密码。
笔者询问了多位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当下会复购哪些美妆和日用产品?
答案五花八门,总结起来,就是既要性价比、质价比,还要情绪价值,说人话就是“精致点,好一点”。
而联合利华旗下诸如像多芬沐浴露、奥妙洗衣凝珠、金纺柔顺剂、德美乐嘉多维面膜等核心产品,以及新引入高端品牌的明星单品,正好切入一些细分赛道,满足消费者“精致一点,品质好一些”的需求,从而达成高复购。
根据当下消费趋势变化,让旗下品牌精准分层,这或是当下企业的破局密码之一。
一、品牌精准分层,迎合消费多元/降级的趋势
1、迎合高端化的品质需求
2025年4月,高端专业去屑品牌清扬首发高端线产品,推出头皮护理系列,以“细胞级修护” 概念填补高端市场空白,定价150-300元,吸引注重头皮健康的年轻群体。
而旗下高端护发品牌K18和彩妆品牌Hourglass主打成分科技与设计美学,定价在200-500 元区间,契合不同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
2、提供高性价比选择
联合利华推出中低价位的高品质产品线,如来自北美的健康品牌OL *** 营养膳食单品,价格在118-199元区间,包装设计媲美美妆产品,满足消费者“精致感”需求。
大众个护品牌多芬,则通过沐浴露、身体磨砂膏、护发素等基础品类,以30-50元的价格,提供高性价比选择。
3、匹配年轻人场景消费:一物多用/小规格/试用装
据《2023中国青年居住现状报告》称,35岁以下租房群体占比68%,小空间限制囤货,约会、出差、旅行等社交场景,需要“便携精致”的产品。为此,联合利华开发一物多用和试用装商品,极具性价比:
如力士香皂,可洗头,也可洗浴,降低单次使用成本,契合“省心省钱”诉求;
凡士林经典修护晶冻,可作为补妆神器、DIY磨砂膏、脱毛助手,也可当做手脚膜、运动护理等;
AHC第8代眼霜,被誉为“熬夜党救星”,眼霜+面霜+颈霜三合一,一支多效;
奥妙三合一洗衣凝珠,增加柔顺剂、香氛缓释等技术升级,主打浓缩洗涤、柔顺留香等多效功能;
力士袋装香波,售价仅为瓶装1/4,通过小规格和试用装降低尝新门槛;
多芬磨砂膏50g+沐浴乳100克旅行装,售价19.77元,小规格产品既满足短期使用需求,又通过体验式营销促进复购。
二、满足功能价值+情绪价值的挑剔需求
1、强化“成分+情绪”:传递精致感
功效护肤德美乐嘉的明星爆品——多维面膜,这款涂抹式面膜,在成分和情绪上,给与用户传递精致感。
成分上,具有多维复配维生素,结合多种维生素和植物提取物,具有提亮、淡纹、紧致和修护的功效,实验证明使用15分钟后提亮肤色116%,28天全脸淡纹36.4%,而100%的受试者表示愿意回购。
情绪上,“熬夜就用德美乐嘉多维面膜”“干皮熬夜党的 水润救星”,这款明星爆品被消费者誉为“熬夜救急神器”,赋予产品情绪价值。
此外,其微晶洁颜粉和植物多效卸妆油等产品,也凭借温润高效的深度清洁力,持续热销。
2、推出联名款/ *** 款,满足“收藏欲”与“社交货币”
这一届年轻人,热衷通过“ *** 款”“联名款”彰显独特性,且愿意为稀缺性和趣味性支付小幅溢价。
2025年5月,联合利华旗下凡士林联合茶百道,开展一系列活动,一是在重庆、成都、广州和武汉等城市,推出联名主题店“发光旗舰店”,二是到店购买联名双杯套餐,可获得限定杯套、多用粉啵啵杯链、联名纸袋、凡士林粉啵啵美白身体精华小样和其他惊喜奖品;三是可享受高颜值一日店长 *** 服务。
而此前,多芬联名线条小狗推出“泡澡球礼盒”;多芬X喜茶联名推出的芝芝桃桃沐浴露,消费者表示有用“喜茶”来泡澡的感觉。
三、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本土化创新
2007年,联合利华的中国总部落户上海,此后升级成为北亚区总部,统筹管理中国、韩国和日本市场。
一直以来,联合利华高度重视研发,在中国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2009年,联合利华在上海设立了全球第六大研发中心,建筑面积约3万㎡,投资超1亿美元,集结了400名科学家,围绕基础应用科学与产品创新开展前沿研究。如通过引入抗氧化护肤领域的独家GLUTAGLOW 技术、长效修护肌肤屏障的LIPOPRO 小分子神经酰胺元技术、显著提升去屑剂沉积效率的 *** ART PO(专利沉积)技术。
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和消费者需求,推出了一系列本土化创新产品。截至2023 年,联合利华(上海)全球研发中心参与的专利申请累计2200 多项。
2023年第六届进博会期间,联合利华中国首发了谷胱甘肽元(GLUTAGLOW )自主焕亮科技,随后该技术被应用于凡士林的2024年新品——水润焕亮精华身体露系列产品中。据悉,这一系列产品一经上市,便受到很多消费者的喜爱,首发百日市场销售额破5000万元。
“这是联合利华研发团队‘十年磨一剑’的创新成果,于2024年进博会上进行了中国首发。”
2022年,联合利华投资16亿元人民币在广州建设中国首个全品类生产基地;2024年9月,联合利华又一全新美妆与健康业务品类工厂在合肥投产。
目前,其在全国各地布局了8大生产基地和物流中心,其中在东部长三角地区、北部京津唐地区、西部天府新区和南部珠三角地区均设有大型综合性的生产基地。
02 联合利华的战略“野心”:志在高端品牌、高增长细分品类
笔者通过梳理发现,联合利华集团正聚焦自身核心品牌(年销售额超10亿欧元),近年来通过收购高端美妆和高增长细分品类,来寻求“精致穷”消费者的多次购买。
1、买
通过多品牌分层策略,联合利华旗下品牌矩阵,覆盖多元需求,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从联合利华进入中国市场的主流品牌来看,包含了个人护理、家庭护理、美容和保健品等多个品类,但相比欧莱雅、资生堂集团,其美妆板块并不突出,尤其是高端美妆。
为弥补这一短板,10多年来,联合利华相继通过投资、收购等方式,扩充高端护肤、高端彩妆、高端男士护理、高端护发、青少年美容等细分品类,可见野心昭昭。
10多年来联合利华高端美妆事业部收购情况
以2025年为例,就连续收购了3笔。
6月23日,联合利华就收购了美国男士个人护理品牌Dr. Squatch,其核心定位是“为男性量身定制的天然护理产品”,拒绝传统香皂中常见的 *** 盐、合成香精与防腐剂等 *** 性成分,走的是男士护理高端化路线;
2月,2.3亿英镑收购英国可持续个人护理品牌Wild,加强个护的产品组合;
1月,3.5亿美元收购印度初创护肤品牌Minimalist,促进业务增长和区域扩张。
这18个投资/收购的品牌中,2015年收购的德美乐嘉和2021年收购的宝拉珍选两个品牌,营业收入均接近10亿欧元(约人民币79.66亿元),已挤 *** 合利华“增长计划”中30个强势品牌。
2024年,Hourglass 和 Tatcha在内的高端美妆品牌,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且包含这两个品牌在内的高端美妆业务,已连续第15 个季度实现增长。
2、卖
除了买买买,近年来,联合利华持续进行“精简化”瘦身,出售多个“不赚钱”的品牌,并拆分冰激凌业务,以此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
2024年,联合利华宣布食品板块将剥离冰淇淋业务,计划通过独立上市或出售来聚焦核心业务,2025年7月已完全剥离,该业务包括和路雪、梦龙、Ben &Jerry's和可爱多等品牌,全球销量前10大冰淇淋品牌中占据了5个。
2023年,联合利华出售了20多个定位中低端、非核心的个护美妆品牌,涵盖TIGI、Timotei、Monsavon、St. Ives、Zwitsal、mpulse、旁氏在内的个护美妆品牌,售价低于此前爆料的“数十亿美元”。
然而,其收购的高端品牌,也面临着调整的窘境:2015年被联合利华收购的高端美妆REN和Kate Somerville,因定位优势不再导致销售下滑,或将被关闭/出售。
3、聚焦
近年来,联合利华为扭转长期以来的业绩窘境,相继推出“增长行动计划”,核心是“业务聚焦”。
2023年7月,联合利华首席执行官司马翰上任,10月就提出“增长行动计划”,把经营重点放在年销售额在10亿欧元上下的30个品牌上,包括包括14个“十亿欧元”品牌(即年销售额超过10亿欧元),以及16个有潜力跻身“十亿欧元阵营”的品牌,而这30个品牌贡献联合利华超70%的营收。
2024年12月,联合利华再次发布“2030年增长行动计划”,宣布其美容与健康业务旗下北美网红营养膳食品牌OL *** 、高端护发品牌K18、高端彩妆品牌Hourglass及洗护发品牌Nexxus将代替和路雪、可爱多、Ben& Jerry’s及梦龙四大冰淇淋品牌进入集团30个强势品牌之列,可见其对高端美妆业务的重视。
这一战略计划取得成效了吗?
笔者统计了近20年联合利华的财报时,发现历史是惊人的相似,1999年其就运用上述的战略,从而推动联合利华整体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安全渡过了08年金融危机。
联合利华近20年财报
1999年,联合利华就曾启动“增长之路”计划,品牌从2000余个精简至400个,聚焦核心品牌,贡献超95%销售额,聚焦食品/个护赛道,效率显著提升。
此外,通过出售不盈利的香水业务、铁腕裁员数万人、关闭工厂数十家、激进提价等节约成本20亿欧元,于2007年完成“增长之路”计划,从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成熟市场需求萎缩时,亚洲、非洲等新兴市场消费力爆发,从收缩防守转向新兴市场驱动,于2010、2012年均实现了双位数的营收增长。
而此次面对新经济周期,联合利华提出的“增长行动计划”,则“押注”高端品牌、高增长细分品类,尤其是上述提到的近10年高端美妆事业部收购的诸多品牌,从原先的个护/食品赛道,转向高端美妆的细分类目。
从2024财年财报看,联合利华营收为 608 亿欧元,同比增长 1.9%,然而净利润已连续两年双位数下滑。
从业务板块看,高端美妆事业部所在的美容与健康板块,2024 年销售额达到 132 亿欧元,同比增长5.5%,是5大业务板块增速最快的板块,增长归因于头皮护理业务、护肤品业务均实现中个位数增长,以及高端美妆业务的中个位数增长。
Dermalogica、Murad、Kate Somerville、Hourglass 和 A.H.C 等品牌在内的高端美妆业务,连续第 15 个季度实现增长,显示出该事业部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从区域市场看,2024年全年营收58% 来自新兴市场。
2025年Q1联合利华营收迎来微跌,下滑0.9%,个护与家庭护理于2025年一季度分别下滑4.4%、4.2%,但美容与健康板块同比增长2.9%,可见其聚焦核心品牌和产品组合高端化策略,有了一定的成效,部分业务板块表现尤为突出。
从品牌端看,护发品牌K18、凡士林,高端彩妆品牌Hourglass和Tatcha等品牌表现强劲,2025年Q1均实现双位数增长,而宝拉珍选和德美乐嘉则有下跌。
4、换帅
2025年3月,联合利华换帅,就任不到2年的“空降兵”司马翰卸任,曾在集团任职超30余年的首席财务官兼执行董事费尔南多·费尔南德斯,新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
“全球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加剧是事实。然而,我们在增长行动计划指引下,对品牌的大力投资以及不断提高的竞争力,让我们有信心实现全年计划。”费尔南多·费尔南德斯表示。
专注高端,发力美妆,是其主导的主要战略之一,同时也参与了联合利华最新战略——增长行动计划的开发。这位曾掌管过联合利华美妆与健康业务的新任CEO,或许更清楚高端美妆能给企业带来增长。
03 中国市场成更大拖累,联合利华中国“困局”待解
我们再来看看联合利华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与宝洁、欧莱雅和资生堂等国际美妆集团相同的是,过去几年,均受到了国内消费疲软、头部国货赶超和新冠疫情冲击等影响,相继出现了营收或净利下滑现象,而联合利华和宝洁,主要以大日化为主,更是出现了营收连续下滑的态势。
点击查看系列文章:
欧莱雅:经济下行,美妆承压,“全球美业一哥”的新机会!
资生堂:大萧条30年,她成为日本美妆之一,对我们有何启示?
宝洁:消费不振:哪些产品反而卖的好?全球日化“航母”启示录
1、拖“后腿”的中国市场
联合利华中国近10年营收增幅情况
笔者在整理时发现,近10年来,联合利华中国业绩除了2017年和2021年,取得双位数的高增长外,多数年份以个位数增长为主。近3年来,2022年受疫情影响小幅下滑,2024年受市场疲软影响,呈现中个位数下滑,2025年Q1中国市场因整体疲软,基础销售额呈现高个位数下滑,下滑态势加剧。
联合利华发布的季度财报中,曾多次“点名”中国市场,表示其拖了高端美妆业务的“后腿”,并多次提及亚太区近年来连续下滑,与中国市场消费力下降、中国市场疲软有直接关联。
而近期,就有自媒体报道称,联合利华中国疑似在裁员,有员工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表示“逼员工离职,但不敢承认裁员,且协商解决的措施无诚意。”据悉,联合利华曾多次曝出裁员消息,有部分自称知情人士表示,去年及今年上半年陆续有人离职。
截至今年4月,有相关媒体报道称,联合利华集团已裁员约6000人。
为降低成本,2024年联合利华宣布未来三年内裁减7500个全球办公室岗位,这一措施预计将节省约8亿欧元的成本,其中将裁减欧洲三分之一的办公室职位,或大约涉及最多3200名员工。
而上述行动,亦是联合利华战略发布增长行动计划的一部分。
2、中国管理层大换血?
虽然中国市场的低迷,并不止联合利华一家,但其过度依赖传统品牌提价,美妆个护创新乏力,叠加国货抢占市场来势汹汹,市场份额持续承压,联合利华想在中国市场重返增长,困难重重。
6月9日,“联合利华中国市场高层大换血”的消息不胫而走,其原因是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曾任联合利华北亚区美妆与健康事业部供应链副总裁的钟兆民,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由ROLAND POLAROID HUTABARAT接任。而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由联合利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就在去年8月,联合利华任命陈戈担任联合利华中国区总裁、美妆与健康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去年11月,联合利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瞿巍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由陈戈接任,同时发生董事变更。
而陈戈,曾是联合利华前任首席执行官司马翰的老下属,于2019年6月从卡夫亨氏追随司马翰到菲仕兰中国任职,担任菲仕兰中国区总裁。
就中国高层是否换血一事,联合利华回应称,系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工商信息发生变更,联合利华大中华区总裁仍为陈戈,相关职位并未发生变动。
3、中国战略:高端化、新兴渠道和下沉市场
针对中国市场,联合利华采取的一系列改革,跟集团策略略雷同,如砍掉低效业务,集中资源于高毛利、高增长的美容与健康赛道,开展品牌高端化。
一是加速产品组合高端化,通过卓越强势品牌,创新推动在高端和超高端细分市场的增长,如2024年4月,功能性补水冲剂品牌Liquid I.V.正式入华;
二是通过社交优先的需求创造模式和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模式,更好地服务抖音等新兴渠道;
三是改变在中国的市场通路策略,有效拓展低线城市和小型商店;
四是重新设计销售组织,设立不同的独立销售团队,并利用数字销售工具赋能销售人员和分销商,助力业务扩大覆盖范围。
“今年一季度,由于市场普遍疲软,中国市场的基础销售额出现高个位数下降。在这种环境下,我们继续专注于加强业务。我们正在通过强势品牌的创新来加速产品组合的高端化,并通过侧重社交媒体的需求创造和DTC模式,来更好地服务于新兴渠道。”联合利华CEO费尔南多·费尔南德斯于2025年之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下面,我们来看看联合利华旗下高端美妆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① 高端彩妆Hourglass:线上线下齐发力
2017 年,高端彩妆Hourglass被联合利华收购,填补了其彩妆线的空白。三个月后通过天猫国际进入中国市场,2023 年开设天猫旗舰店。
同时,加强线上营销合作,与章小蕙、董洁、李佳琦等头部主播合作卖货,借助主播影响力提升产品销量和品牌知名度。并签约白鹿、钟楚曦等流量明星作为代言人,利用明星效应吸引粉丝关注,其水母盘腮红等产品成为明星产品。
此外,加速线下渠道布局,2022 年 6 月在杭州武林银泰开设中国内地首店。此后开启扩张,门店覆盖华东、华北、华中、西北和西南地区的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高端商场,如成都和西安的SKP、深圳和南京的万象天地等近30家。
2024年12月,Hourglass在苏州仁恒仓街商业广场开设全国首家旗舰店。2025 年初,上海前滩太古里新店开业。今年1月,Hourglass在上海开设首场“纯素之红”主题展,庆祝新款唇蜜“RED 0纯素之红”发布,并推出蛇年限定彩妆产品“赤彩蛇盘”。
②德美乐嘉:代言/推新两不误
反观德美乐嘉,同样是2017年进入中国市场,2024年开展了品牌推广、渠道拓展和产品创新等系列动作,如携手中国区品牌代言人、知名演员宋佳;在上海荟聚购物中心开设亚洲首家直营美肤中心;携手艺术家陈漫推出影像个展;与400多家皮肤护理中心合作。
2024年抖音超品日,就完成了“品牌焕新”“产品创新” 和 “营销革新” 的升级,成交超2000万,其中品牌自播间成交超1500万,同时推出中国首发新品“焕采抗皱多维面霜”。
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今年618好物节大促期间,德美乐嘉在抖音美妆排名位列215位,销售额在1000W-2500W。
③院线级护理AHC:“瓶装轻医美”
近年来,AHC在中国市场则采取了更新品牌定位、推出新品、开展联名合作等一系列动作:
一是2023年确立新品牌定位——“瓶装轻医美”,以 “源自院线,一瓶焕颜” 为全新沟通点,将核心客群定位于 18-34 岁女性,力求将更年轻、更高效、更具美感的院线级护理体验注入产品中;
二是相继新品系列,2025年重磅升级水光超膜,推出第四代,其声称是“可以敷的三文鱼水光”;2024年推出轻龄肌抗初老的V雕面膜,以及开创涂抹式水光护理的水光水乳;
三是与院线美容机构水仙之美合作,围绕B5 PRO系列、三抗系列共创两套院线级皮肤管理疗法,并在北京的五家水仙之美门店上线。
四是通过微博、小红书、抖音、B 站等平台,结合KOL矩阵和UGC内容,打造品牌年轻化形象。同时,通过直播等形式增加粉丝互动和品牌曝光,KOL背书和粉丝福利活动,增强粉丝粘性和品牌好感度。
④ 格蕾森亚/Tatcha:闭店,或将撤离中国市场
然而,联合利华收购的一些高端美妆品牌,在运营过程中,因亏损或将相继撤离中国市场:
2021年收购法国高端护肤品牌Garancia格蕾森亚,2018年进入中国市场,因运营亏损,去年11月关闭了中国线上店铺;
2019年5亿美元收购的新锐天然护肤品牌Tatcha,于今年4月关闭天猫海外旗舰店,其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账号自今年2月起已停止更新,或已撤离中国市场。
除了上述业务外,联合利华中国的其他业务也在调整组织架构。就在前不久(7月10日),联合利华还解散了植物肉品牌“植卓肉匠”在中国的团队,相关人员转岗到饮食策划事业部等。
总结:强化核心品牌,聚焦高端美妆,拉动企业增长,是近年来联合利华的核心战略。核心品牌面临着诸多竞争对手的“虎伺狼环”,进攻还是防守?稳住还是创新?在中国市场,相比较其他集团的成熟高端美妆品牌,联合利华新引入的高端品牌,除了产品组合外,似乎其他动作都不太“出圈”,尤其在社交平台的传播和销量,更是有待突破。
中国作为重要市场之一,能否扛起来联合利华的增长大旗,仍需看后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