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团在京东门口耍大刀

商战永不眠,一切冲突往往围绕人和钱的流动,重复上演。
4月15日,美团正式发布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消费者进入美团App首页,可看到旗帜鲜明的“闪购”一栏,由此,蔬菜水果、酒水饮料、休闲食品、数码家电、美妆护肤等用品,下单后平均30分钟可送达。
无论是商品种类、覆盖范围,还是时效履约,桩桩件件,美团闪购直接与京东及时零售业务对垒,并将自己的业务触手,不再掩饰、高调地伸入京东核心的3C腹地。
而在京东集中进攻的外卖领域,先前一天的4月14日,与京东推出外卖“百亿补贴”打上擂台的美团也高调宣布,未来三年,美团外卖将向餐饮行业整体投入1000亿,聚焦帮助商家补贴、消费者激活需求、发放助力金帮商家增加收入、扶持和奖励优秀品质商家等四个方向,试图以真金白银,捍卫自己的基本盘。
美团的再次反击,也让双方冲突的火药味愈发浓烈。
最近几个月乃至更长时间内,京东和美团互不相让,业务动作频繁,互相触碰彼此雷区,犹如两只杀红眼的狮子,和平斡旋的概率,正在逐渐降低。
一、持续升级的“口水仗”
京东和美团的商战升级,既有业务场上的直接对垒,也有舆论场上的互相阴阳,甚至唇枪舌剑。
4月15日,在美团发布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后,该品牌定位为“24小时陪伴消费者的新一 *** 物平台”,称可以实现“30分钟送达”。
美团公众号上,关于“美团团购”的优势介绍,既谈到了时效、又说起了性价比,还着重强调:“坚持行业最短3天账期,支持随时提现,比自营快递电商平均回款周期缩短2个月。”剑指京东,几乎毫不掩饰。
并且,美团在自己的公众号评论区,也将提到京东的评论放出,拉出对比。此外,美团闪购视频号发布的宣传内容里,同时还把美团闪购与 *** 的速度对比,其中,特别提到 *** 时“你的东东再等等”,配图为一只狗,与京东App的标识相似,已经打出明牌。
从这点上说,美团闪购的种种动作,似乎是将京东原本沿用多年的“多·快·好·省”slogan重新捡起,挑衅意味十足。
事情至此,双方都没有藏着掖着的必要。
也是15日中午,京东黑板报发文“京东不打口水仗,但会坚持说实话”。
其中,就美团方面较为“关注”的京东外卖骑手数量、公积金分配、外卖订单数量、商家合作等,都作出了一一回应,并且不忘阴阳一句:“今天是个好日子,今天京东品质外卖订单量将超过500万单,因为都是品质堂食的外卖,GMV比‘幽灵外卖’1000万单还大。”
事情的发展,实际也在延续这一逻辑。这些天,京东一把手刘强东,美团二号首长王莆中纷纷下场,将双方的舆论大战推向 *** 。
先前两天,主管美团本地生活的王莆中,就京东今年从外卖领域发起的业务战、舆论战,似乎有些不太淡定起来。在社媒中,他直接回应:“京东不是之一家想做外卖的公司,也可能不是最后一家。阿里、滴滴、字节不是都做过,滴滴目前在海外也还在做呢。”
甚至在情绪与决心的激烈处,王莆中的发言,还出现了八个字:狗急跳墙、围魏救赵。
而面对这一切,似乎以一种遥控指挥京东业务的刘强东,面对下属就这场竞争的追问,则显得有些气定神闲,并表示,要是有空就赶紧去加入“小哥应急小组”,看看有没有外卖或者快递兄弟在大风中遇到困难,或者去参与出口受阻企业的采购小组工作,尽快给他们提供帮助。
并且,在本属于私聊、后续却全网皆知的聊天界面,刘强东在最后,还不忘给事情上了高度:不要和人打口仗,不能产生社会价值!
若回顾双方近几个月,乃至更长时间的商业冲突,不难发现,双方都有自身的困顿——
对美团来说,一个本来格局已定的市场或被潜在的对手撕出一个口子,此时,美团王莆中汇报工作的难度无疑加大。
对京东来说,当自己在核心电商领域的层层后退,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后,压力的溢出,也必须让京东有所动作。
正因如此,这场持续升级的舆论战争背后,实则,是双方为了增量、利润、乃至生存空间,必须展开的争夺。
二、京东突围,美团包围
今年2月来,京东在运力、效率、成本、品类尚不足支撑自身外卖业务挑起集团增量大梁的前提下,选择了先开枪、后瞄准。
由此,一个直接的问题是,京东为何要突然进军一个已成红海、利润微薄的外卖行业?
实际上,京东在产品基建尚不完善、供需两端都不充分的情况下,匆匆对外官宣,或许不是为了口号里单纯的“整顿行业”,而是有更深层的焦虑。
2024年,京东提出三大必赢之战,包括被寄予厚望的采销直播间、招揽更多POP商家、力推京东小时达等等背后,其核心逻辑,一直在于如何寻找流量和增量。
当下,京东在电商领域陷入了行业低价内卷中,为了稳住基本盘,不得不求变寻新。尤其是京东电商的业务规模却接连输给拼多多、抖音后,改变势在必行。
正因如此,近期京东在外卖于业务上的一系列密集调整,舆论上的高调喊话,实则,是为自身业务增长寻求破局可能性的同时,也在流量上“以高拉低”,盘活日渐工具化倾向的京东APP。
当下,京东的流量焦虑相较其他对手要大得多,尤其是京东App工具化倾向越发明显的现在,流量的匮乏,正让这家企业腾挪空间变小。由此,也导致京东过去几年尽管动作频频,可多项业务浅尝辄止,这家公司的谨慎始终摆脱不掉。
当近些年京东电商主业失守,京喜、买菜等新业务也进展不畅时,从去年开始,京东也开始加速布局同城业务,试图用高频的本地消费,去带动低频的电商消费。
可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在电商低价策略的持续,或者是外卖推出全新的“百亿补贴”,或将对京东集团的利润产生挤压,而以利润换增长一旦齿轮卡壳,那么,压力将会极大反作用于公司本身,这对利润空间相对有限的京东来说,财务压力或许会节节攀升。
从这点上说,不管是即时零售、还是外卖上的密集动作,京东的进攻,看似激进,实则更像是一种流量缺乏下的被动突围:若流量持续匮乏,增量难寻,其生存空间势必受到更大的挤压。
与京东不得已突围不同的是,美团近些年则在即时零售业务范畴内,则以一种“悄然”姿态,悄悄对京东展开了包围。
过去多年,京东在零售领域建立起了正品、低价、便捷等优势,其花巨资打造了一整套高效的物流 *** ,能够满足消费者“今天下单、明天 *** ”的需求。
可从2018年开始,美团的闪购业务雏形上线,并且随着自身与商家合作深入,商品种类日渐完善,当下,美团的即时配送 *** 已毫不遮掩地对京东展开全面挑战,其30分钟送达运力,也对京东“次日达”形成一种变相包围。
数据显示,目前美团非餐饮品类即时零售日单量已突破1800万单。生鲜食品、酒水饮料、日用百货、3C家电等商品上,用户在美团的每一笔消费,或许,都将对京东基本盘的再次施压。
于是,当美团闪购的手愈发伸入京东本就压力重重的核心3C业务时,双方的矛盾终于激化,以至于到现在,几乎一发不可收拾。
三、非对称战争
2016年8月,美团创始人王兴曾预测,外卖战争将在半年到一年内结束。
而经历了大规模补贴烧钱、业务整合后,王兴则谈到,市场只要有一定 *** 效应,无论强弱,经过长时间竞争和整合,将会逐渐形成7:2:1的格局。
2018年,随着饿了么并入口碑,外卖市场上只剩两个主要玩家。今天,美团和饿了么的市占率大概是7:3。
于是,在京东冲入外卖市场前,美团已完成了王兴的预测,在市场上具有了极大的优势地位。
若仅从业务体量比较,美团与后进者京东在外卖业务不属于一个量级,也极大概率会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
可类似那些意想不到、却总能刷新战争理论的新奇战例——现代战争中,一些造价低廉的无人机,就可重创上世纪战无不胜的坦克。
如此不对称、却产生高收益的战争,实际也是美团和京东这几个月商业争夺的一个真实写照:2月至今,京东在外卖领域的频频出招,多少让美团有些措手不及,甚至陷于被动。
其中,围绕外卖市场骑手被忽略的权益,就成了京东外卖进击美团时,四两拨千斤的手筋。
尽管双方都很清楚,京东外卖的骑手数量短期内有限,即便按照京东提出的社保方案,当下对骑手的普惠面实则有限,形式往往大于实际意义。
可造势声起,从高往下俯冲的舆论压力,也让美团变得被动,社保这一手跟还是不跟,都是一个问题。
一个不算恰当的例子是,2024年,美团全年利润200亿不到,赚钱来之不易:要知道,2024年在美团郭万怀主政下,其降本增效的“大刀”砍向新业务后,综合各种因素,才取得如此利润。
可按照京东的方案一旦跟随,美团若要覆盖千万级别骑手,资金压力将是巨大,甚至是不可承受的。
此外,双方商战另一个不对称地方,则在于司令部的量级不同。
多年前,京东和美团的底色并不保守,尤其是双方的创始人本就同属于激进、锐利的那一类人,自身就是风暴中心。
例如,2018年,伴随明尼苏达事件发生,京东转轨。以及,王兴饭否频发小作文引发争论,最后神隐。
于是,人们不难看到,不管是京东还是美团,这些年创始人都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无法真正亲临一线,而是让自己的 *** 人抛头露面。
可随着刘强东逐渐登上台前,当下,双方展示出的能量也有所倾斜——例如,往往刘强东朋友圈的几句话,就能平地起惊雷,也给美团带来源源不绝的压力。这或许,也是美团二把手王莆中近期情绪激烈的原因之一。
商业竞争永不眠。可一个大胆的猜想是,若烈度加剧,美团王兴会自己出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