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甲午海战背后的家族传奇,被历史尘封的故事

访客 2025-09-18 15:02:27 16035 抢沙发
甲午海战已经过去131年,然而在这场战争中,有大约三千个家族被史书所隐去,这些家族与甲午海战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的命运与这场战争紧密相连,这些家族的故事或许鲜为人知,但他们为国家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甲午海战的历史背景和影响,以及这些家族的故事,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铭记。

“这事不要出去讲,(他)是战败死的。”

刘素华今年60多岁,从能记事起,就知道家里有个打仗死了的老人——他是父亲的爷爷。

父亲沉默少言,只会在饭后闲聊,或者小酌后提及爷爷的往事,点到为止。但父亲总会反复嘱咐家人,“不要出去讲”。

直到1978年,刘素华从知青点回老家大连上学,父亲才愿意多透露一点信息:他叫刘相忠,是邓世昌的亲兵,在甲午海战中牺牲。

“不要出去讲”

刘相忠的往事在刘素华心中埋了几十年,更是在她父母的心中压了一辈子。

改革开放后,父亲对这段往事提得更加频繁,每一次讲就把左手摊开,用右手在左手掌心写下“刘相忠”三个字。

甲午海战背后的家族传奇,被历史尘封的故事

刘素华模仿父亲在手上写“刘相忠”。图/抖音寻人纪录片《甲午:131年后的寻人启事》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致远舰遭受重创,后在舰长邓世昌的指挥下全速撞向日本舰队。中途,致远舰爆炸沉没,邓世昌壮烈殉国。“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邓世昌的事迹被写进历史课本,闻名四方,但鲜有人知道,邓世昌身边的刘相忠如何走向终局。

在刘素华家族收到的死讯中,邓世昌落水后,亲兵刘相忠试图营救,被邓世昌拒绝。刘相忠回到岸上,目睹致远舰沉没,舰长邓世昌自尽,悲痛欲绝,“无法回家见江东父老”。已经脱困的他放弃生路,同样投海殉国。“就是这个死法,对人是特别震撼。”刘素华说。

甲午海战背后的家族传奇,被历史尘封的故事

甲午战争前拍摄的致远舰。图/抖音寻人纪录片《甲午:131年后的寻人启事》

1895年,甲午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战败的耻辱被归咎于海军,社会上也弥漫着对北洋水师的负面评价。

长期的社会成见和压抑情绪,让刘素华一家人对这段历史三缄其口。“我父亲说甲午是战败的,是污点,所以你不能出去说。如果是抗战的,那你就是功臣,这个可以说。”

甲午海战背后的家族传奇,被历史尘封的故事

邓世昌的壮烈事迹广为人知。图/抖音寻人纪录片《甲午:131年后的寻人启事》

父母逐渐老去,刘素华知道他们内心始终放不下这件事,但她缺乏线索,也不确定外界是否依然关注那段历史,是否会纪念甲午海战里牺牲的士兵。这段家史和附着其上的情绪始终无处安放。

转机出现在2015年10月4日。经过考古调查,黄海海域发现的沉没战舰“丹东一号”即为甲午海战中的致远舰。在央视的特别报道中,“三等水手 刘相忠”出现在殉国将士名录里。

甲午海战背后的家族传奇,被历史尘封的故事

央视直播致远舰打捞现场

电视前的刘素华从沙发上跳了起来,她开始发现祖辈的名字可能并不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这是我第一次在媒体上看到他的名字,这不就和我家流传的对上了吗?所以我下定决心要找到(被记载的)他,确认他。”

刘素华多方打听,最终通过社交平台与邓世昌的玄外孙叶伟力取得联系。

2016年,在叶伟力的建议下,刘素华前往威海刘公岛,试图参与一场烈士后人的纪念活动,但因身份未被正式确认,“撵我撵了三次”。最后,她在一整面黑色大理石烈士墙上,再次看到了刻进家族记忆的名字——“三等水手 刘相忠”。那一刻,压抑多年的情绪轰然释放,她在烈士墙前掩面而泣。

去年,福州海军昭忠祠向刘素华颁发了《甲午海战忠勇殉国将士名录》,刘相忠赫然在列,令她“如获至宝”。这本名册上如今沾着蜡油,刘素华介绍,因为她逢年过节都要将之供奉起来。“我能找到对他的记载,就是找到根了。”刘素华说。

甲午海战背后的家族传奇,被历史尘封的故事

《甲午海战忠勇殉国将士名录》上记载着刘相忠的名字。图/抖音寻人纪录片《甲午:131年后的寻人启事》

“刘相忠”渐渐从家族的“污点”变成了骄傲。“如果说祖辈当叛徒,导致失败,我觉得我活着都没有意义。”和邓世昌等举足轻重的人物相比,刘相忠在历史上显得不值一提,却给了刘素华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刘相忠是一个小兵,就像我也是一个老百姓,我一想到他,我们姓刘的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为国家而战死的人,这是我唯一的精神支柱。”

那之后,叶伟力介绍刘素华和中国海军史专家陈悦认识。刘素华不知道的是,在她收看的打捞致远舰直播中,陈悦就在现场,那份将士名单也是由他提供。多年来,陈悦一直试图找到更多甲午烈士后人,为这段历史拼上最后一块拼图。

常年深入甲午历史研究与后人寻访,陈悦深知后人曾面临的境遇。陈悦回忆,当他找到丁汝昌的后人时,一旁看热闹的同村人戏谑地说“他祖宗是海军司令”。“有点嘲笑的意思,他本人也是一声不吭的。”

在和后人的交往中,陈悦察觉到他们内心深处复杂的情感。“(好像)没觉得这个事情是个什么骄傲的事情,但是我跟他们聊了以后就发现,大家都深深地埋在心里面”。

而陈悦希望做到的,是为这些后人打开心结,找到来路。“我想努力地让后裔知道这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他们不是耻辱,是家族的骄傲”。

不只是找人,还有历史

和刘素华一样,年过半百才解开这段历史心结的,还有广乙舰舰长林国祥的第四代后人,林其浩。

家里人的口述留下了林国祥的生平脉络:林国祥出生在马来西亚,后被父亲送往香港读书。1867年,国内洋务运动正在兴起,16岁的林国祥被福建船政学堂招收为驾驶班一期学员。这是中国第一所近代西式学堂,而那一届的学生几乎囊括了后来在甲午海战中的所有海军舰长,例如邓世昌。

甲午海战背后的家族传奇,被历史尘封的故事

船政后学堂第一届学生合影,林国祥和邓世昌站在一起。图/抖音寻人纪录片《甲午:131年后的寻人启事》

毕业后,林国祥从福建回到家乡广东,进入广东水师。1884年,他参与了中法马江之战;1894年5月,他受令率广乙舰北上,参加北洋海军阅兵。

两个月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原本只需完成护航任务的广乙舰,在回程中遭到日舰袭击,也因此参加了甲午第一战——丰岛海战,打出了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击中日舰的第一炮。

然而,此前一些不清晰的历史记载滋生了林国祥“丧舰降敌”的传言。

“这件事是压在我心中的一个很沉重的说法。”林其浩说。这段往事一直藏在林家家族内部,家人相信林国祥为人,却无从辩驳。直到十多年前,林其浩被陈悦找到。

2012年,林其浩在威海参观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在展览中,他看到了广乙舰的模型介绍,却没有看到舰长林国祥的名字,便在博物馆留下了个人建议和联系方式。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悦发现了这段留言,从而找到了这位后人。

在陈悦看来,甲午后人心中的疑问和诉求实际上也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2000年我们发现林国祥的时候,其实某一个史料里面是给他戴过‘帽子’的。”陈悦说。

为了解开林其浩的心结,陈悦等学者开始了对林国祥的针对性研究,不仅找到了林家都没有保存下来的林国祥照片,更找到了许多颠覆性的历史资料。“找到以后吓一跳,整个就把(林国祥)人物形象改变了。”

事实上,林国祥在丰岛海战中英勇无比。“广乙是一条小船,一会去进攻吉野,一会去进攻浪速。一条小船连续向日本军舰发起进攻,最后桅杆都被打倒了,船开不回来了。” 为了不落入敌手,广乙舰自焚于朝鲜海岸,部分官兵无奈搭乘英国军舰回国。在英方的要求下,林国祥取得上级同意后,签署了一份保证书。

甲午海战背后的家族传奇,被历史尘封的故事

沉没的广乙舰内部。图/抖音寻人纪录片《甲午:131年后的寻人启事》

正是这份保证书让林国祥惹上非议。“其实都是那个时候一些无聊的文人的歪说。”陈悦说。

在林其浩看来,和壮烈牺牲的同学邓世昌相比,林国祥没有扬名天下,但也踏踏实实做了很多事。1909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舰南巡西沙群岛,升旗、立牌、鸣炮,宣示中国在南海的主权。这次巡海中,林国祥被委任为航海总指挥。为了表彰林国祥巡海有功,南沙的一座岛屿以林国祥的家乡新会命名。

用陈悦的话说,林国祥的个人史,起码是半部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史。林其浩常开玩笑说,自己要是个作家就好了,要把林国祥的历史写成一部剧本,“该有多好”。

甲午海战背后的家族传奇,被历史尘封的故事

现在的林其浩为祖辈感到骄傲。图/抖音寻人纪录片《甲午:131年后的寻人启事》

林国祥的“污点”被洗刷后,林家人为之一振。林其浩的妻子王秋红曾对陈悦“吐槽”,她结婚多年都不知林家祖上参加甲午战争的详情,后来也曾疑虑,百年后的苦苦追寻是否还有意义。“但我发现,林氏的这些小孩们现在都会有一种自豪感,‘我不能丢我祖先的脸,我得努力’。忽然让林氏家族的后代抬起头来做人了,这个可能都是始料未及的。”王秋红说。

在陈悦看来,和后人们的碰撞很有意义,也非常有趣。“我觉得每一个后裔家族本身就是在传播正能量,他们是关于中华民族向海图强、抵抗外来侵略的活字典。” 陈悦表示,学界也想帮助后人们把祖先的面目还原得更加清楚。比如帮林其浩客观评价林国祥在甲午海战的表现,对学术研究来说也是一种促进。“否则可能关注不到这么小的细节。每找到一位后人都会有这样的推动作用。”

甲午海战背后的家族传奇,被历史尘封的故事

陈悦和刘素华、林其浩在一起。图/抖音寻人纪录片《甲午:131年后的寻人启事》

还有九成的甲午烈士后人没有被找到

几乎每一位被陈悦找到的后人都非常珍视这个“北洋大家庭”,因为这份相会着实来之不易。过去,寻找甲午后人的工作往往需要依靠缘分。陈悦介绍,目前学术界仍靠传统的实地走访调查或登报等方式来寻找后人,犹如大海捞针,因此多年来收效甚微。

陈悦统计,目前已确认的甲午北洋海军将士有3000多人,牺牲者逾千,有姓名记录的约300位。通过传统方式,现已找到邓世昌、丁汝昌等二三十人的后人,但至今仍有大量烈士后代音讯渺茫。

甲午海战背后的家族传奇,被历史尘封的故事

传统的寻找方式犹如大海捞针。图/抖音寻人纪录片《甲午:131年后的寻人启事》

“我们以往的一个问题就是,让大家知道我们在找他们,都很难做到。因为并没有一个渠道,让我们可以发出一个声音,说有人在找你们呢。”陈悦说,“很多后裔也不知道该不该说(这段历史),可能觉得这是老祖宗打败仗,这不光彩;其次这是清朝的事情,时间太久远;再有一个,我就算想说,我说给谁去?”

而已找到的后人很多来自互相之间的介绍,难以突破熟人圈层。“在我看来我们好像陷入到一种信息壁垒里了,永远是在这个圈子里溜达,没法再拓展出去,有时候恨不得要拿高音喇叭去喊。”陈悦说。

甲午海战背后的家族传奇,被历史尘封的故事

陈悦与抖音寻人项目运营负责人谈及寻人困境。图/抖音寻人纪录片《甲午:131年后的寻人启事》

面对这种“双盲”困境,学术界一直希望能够有一种新的形式,让更多的甲午后人知道有人在找他们。因此,当抖音寻人项目联系上陈悦时,他倍感兴奋。

抖音寻人(原名头条寻人)公益项目始于2016年2月,其核心原理是借助地域推送技术做精准分发,以科技助力团圆。九年来,抖音寻人已从最初的寻找走失者,扩大到广泛意义上的寻人寻亲,发展出 “寻找烈士后人”“寻找战友”“华人寻根”等子项目。

抖音寻人项目运营负责人张益美介绍,抖音寻人的技术特点正适合应对目前的寻人困境。“比如有疑似户籍地的烈士,抖音寻人可以把他的信息精准投到某省、某市、某县,甚至某个街道,这样就很可能触达有线索的人士甚至后人本人。”张益美解释。

陈悦对抖音寻人的助力非常期待。在他看来,抖音寻人的加入不仅可以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也可以让众多对祖辈身份抱有疑虑的人群迈出关键的一步。“有些后人对祖先事迹的认知可能很模糊。这时候突然间,他在抖音上看到祖先的名字了,告诉他他的祖先是英雄。可能他一下就被唤醒了,就站出来了。”

甲午海战背后的家族传奇,被历史尘封的故事

陈悦拍摄寻人短视频。图/抖音寻人纪录片《甲午:131年后的寻人启事》

这场合作几乎称得上一拍即合。“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传统研究和最新的互联网科技的结合。如果这两件事情能够擦出火花,能找到更多后人的话,从甲午战争历史研究来说,也是有里程碑意义的。”陈悦说。

2025年9月17日是甲午黄海海战爆发131周年纪念日。值此之际,抖音寻人和陈悦共同发起为甲午烈士寻找后人行动,只为让英雄的血脉继续流淌,为后人抚平创伤。

当战争的硝烟已消散百年,回望甲午,历史留给我们的不应只有屈辱的失败记忆,还有向死而生的精神丰碑。正如陈悦在抖音寻人纪录片《甲午:131年后的寻人启事》中所说:“我们正在寻找的,不仅是英魂的血脉归处,更是整个民族的沧桑来路。”

而时间不等人。“再晚点,后面的人就真不知道了,变成沉默的甲午了。”林其浩的妻子王秋红说。

文中刘相忠、林国祥信息来自后人及海军史专家陈悦口述

其他参考资料:

《甲午口述|广乙舰管带林国祥(上):唯一参加过马尾和甲午两场海战的舰长》《甲午口述|广乙舰管带林国祥(下):后人曾是红色贸易公司成员》

作者:伊琳

编辑:马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603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