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金72小时过去中国救援队仍未放弃 持续搜救迎挑战

自2025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强震以来,中国救援队伍在曼德勒市持续开展救援工作。截至4月1日8时,共搜救出8名幸存者。其中,中国救援队搜救出4名幸存者,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搜救出1名幸存者,社会应急力量搜救出7名幸存者(含配合国家队搜救出4人)。
3月31日,中国香港特区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与中国救援队汇合,中国救援队队长赵明向他们介绍了营地驻扎区域、搜救进展及可能被困人员分布情况。为统筹协调中国救援队伍在曼德勒省的救援工作,应急管理部牵头建立了中国救援队伍在缅救援工作机制,明确联席会议、信息共享、协同救援、营地联勤联保等制度,确保救援工作的质效。
灾区天气炎热,白天更高气温达到40℃以上,作业场地蚊虫较多。中国救援队伍严格执行队员梯次轮换作业制度,严格落实归队人员和装备洗消措施,并定时对营地内部及周边进行消杀,确保卫生防疫安全。此前报道指出,未来两天震区都将出现35℃以上的高温,对搜救工作是极大的考验。
中国公羊救援队报告称,仰光机场没有应急管理部门, *** 处于瘫痪状态。灾区缺乏消杀措施,救出的幸存者没有医疗支持和后送,遇难者也没有相关单位接收。当地蚊子特别多,登革热和黄热病毒肆虐严重。中国救援队队员朱伟指出,由于缅甸受灾严重,天气炎热且气候潮湿,除了地震灾害中常见的外伤,还需预防呼吸道疾病、皮肤病以及当地特有的流行病或传染病。因此,救援队准备了充足的药物和救援物资。
当前灾区更高气温达40℃以上,距离地震发生已超过72小时,这进一步加大了救援难度。中国农业大学自然灾害学博士孔锋表示,一旦黄金救援时间过去,被困人员的生存希望逐渐渺茫。救援时间是救灾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基层社区提供的之一时间救援是最有效的。废墟结构不稳定、救援设备故障、救援人员疲劳等因素也使救援工作愈发艰难。高温天气加速尸体腐烂,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医疗资源紧张更是雪上加霜。
尽管“黄金72小时”已过,来自中国、俄罗斯、泰国、新加坡的救援队仍未放弃搜救。大量救援物资正运往曼德勒,但由于内比都和曼德勒机场关闭,运送面临困难。记者在曼德勒街边发现许多房屋完全坍塌,一些外表看似完好的建筑内部损毁严重,居民晚上不敢在家中居住,选择在外空旷处过夜。现场发现大量倒塌的大型建筑,高温天气以及缺少大型救援设备和专业救援队伍令当地救援工作面临重重挑战。
据最新报道,缅甸领导人敏昂莱表示,截至4月1日,此次强震已造成2719人遇难,4521人受伤,约441人失踪。孔锋建议重视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加强监测 *** 建设和预警系统研发,提升建筑抗震能力,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储备物资,培养专业救援队伍,加强国际合作与援助。公众层面则要加强地震安全教育,提高避险和自救能力。
高德地图宣布上线震区卫星实景地图系统,结合渲染和世界地图服务能力,支撑现场救援组织,观察了解缅甸震区建筑和道路损毁中断情况,成为救援工作整体态势评估的重要数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