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肖竹青:为何河南市场是酒业“公海”? | 酒香频道

访客 2025-04-01 16:02:37 64916
肖竹青:为何河南市场是酒业“公海”? | 酒香频道摘要: 既是掘金者的乐园,也是淘汰赛的修罗场。作者 | 酒业独立评论人 肖竹青编辑 | 趣解商业「酒香频道」酒业市场向来有...

既是掘金者的乐园,也是淘汰赛的修罗场。

肖竹青:为何河南市场是酒业“公海”? | 酒香频道

作者 | 酒业独立评论人 肖竹青

编辑 | 趣解商业「酒香频道」

酒业市场向来有红海、蓝海之说。近日,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在文章中称河南市场是酒业“公海”,该怎样理解这句话呢?

可以说,肖竹青将河南市场称为“酒业公海”,这一比喻精准概括了河南酒类市场的开放性与竞争激烈性。结合市场现状与行业分析,河南酒业市场的“公海”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01.市场容量庞大,品牌进入自由

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白酒消费市场,2023年规模达700亿元,且消费场景多元化(宴席、商务、自饮等),价格带覆盖全(从百元光瓶酒到千元高端酒)。这种庞大的容量吸引了全国品牌涌入,形成“外来品牌主导、本土品牌夹缝生存”的格局。例如,茅台、五粮液在河南年销售额分别超50亿和13亿,而本土品牌仰韶作为龙头仅占30%的市场份额,其他豫酒品牌更面临“强者恒强”的挤压。

02.竞争多元化,渠道与香型迭代快

香型混战:

河南曾是酱酒热的核心区域(酱香占比38%),但2024年以来消费降级推动浓香回暖,清香、兼香增速显著。例如,汾酒在河南市场增速明显,预计2025年销售额达30亿,白云边等兼香品牌也在崛起。

渠道开放:

传统烟酒店渠道强势(库存周转快,蓄水功能强),连锁业态繁荣(如酒便利、酒客来等),线上渠道渗透率提升。同时,团购渠道虽受挫,但大众流通抗风险能力强,为中小品牌提供生存空间。

03.本土品牌弱势,外来品牌“分羹”容易

豫酒振兴虽被政策推动,但本土品牌面临多重困境:

1、高端化不足。茅台、五粮液占据高端市场,豫酒平均客单价低,仰韶彩陶坊·日月星虽尝试切入千元价格带,但认知度有限。

2、资本与创新短板。豫酒企业研发投入远低于头部酒企(如茅台年研发超30亿),且上市企业为零,融资能力受限。

3、本土酱酒布局缺失。河南虽是酱酒消费大省,却未培育出本土知名酱酒品牌,导致习酒、郎酒等外来品牌占据25亿级市场。

04.政策与市场博弈中的机会与挑战

河南省 *** 虽通过“豫酒振兴专班”、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本土品牌,但市场规则仍由外来品牌主导,例如:

1、价格带下沉。百元价格带成动销主力,本土品牌被迫与名酒开发品、光瓶酒竞争。

2、消费场景变迁。宴席缩量降档,大众餐饮需求增长,倒逼品牌调整产品结构。例如,珍酒通过光瓶酒布局5亿规模市场,汾酒以玻汾抢占低端份额。

05.未来趋势是从“公海混战”到“生态重构”

河南市场的“公海”属性短期内仍将持续,但以下趋势可能改变竞争格局:

1. 本土品牌突围。仰韶酒业若能在2025年冲击80亿目标,或带动豫酒整体升级;杜康借助“酒祖IP”或能在次高端破局。

2. 健康化与年轻化。低度酒、精酿啤酒、保健酒需求增长,为差异化竞争提供新蓝海。

3. 数智化与渠道融合。仰韶等企业推动全产业链数智转型,或能提升本土品牌运营效率。

总的来看,河南市场的“公海”本质源于其开放性、包容性与激烈的存量竞争。肖竹青的比喻揭示了这一市场的两面性:既是掘金者的乐园,也是淘汰赛的修罗场。

未来,品牌需在品质、差异化与本土化策略中寻找平衡,方能在“公海”中驶向可持续增长的航道。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