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季度打“虎”收官,13“虎”来自哪里?逾半是任上被查

3月31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重庆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段成刚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段成刚是今年以来,中纪委通报落马的第13名中管干部。
梳理中纪委官网数据,今年一季度落马的13名中管干部中,有2名正部级官员,7名副部级官员,4名厅级官员。13名落马官员分别来自地方、中央部委、央企等。
段成刚讲话画面。资料图
为重庆本土官员,曾主政多个区
62岁的段成刚,是重庆本土培养的干部,重庆江北人,1963年6月生。早年在共青团系统任职,官至共青团重庆市江北区委书记,后任职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党委书记、江北区委办公室主任,江北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江北区委常委、副区长,在江北区工作了20多年。
2006年底,段成刚调任巴南区区委副书记、 *** 区长,两个月后任区长,任职巴南区7年。
2014年1月,段成刚出任重庆北部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重庆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并于2016年2月专任重庆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正厅局级),同年5月履新渝北区委书记。
先后在重庆多个区担任过主官,2018年10月,段成刚跻身重庆市委常委,兼任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2022年1月20日,段成刚当选为重庆市政协副主席,直至此番被查。
段成刚曾任职多年的两江新区,近一年来多名官员被查。
两江新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国务院批准的我国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面积1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3万人,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在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中排第4位。
段成刚被查前3天,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愚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王愚曾任重庆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此外,1月13日,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两江开发投资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谨和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两江产业发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飞涉同日被查。
段成刚是近期落马的又一曾任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的官员。2024年12月16日,山西省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吴存荣被查。吴存荣于2017年调任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后曾短暂兼任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当时接替他担任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的正是段成刚。
段成刚被查当日,重庆市委常委会举行会议,通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决定。会议强调,要深刻汲取教训,做到以案为鉴、引以为戒。要久久为功持续修复净化政治生态,深刻剖析反面典型背后的深层次根源,坚决铲除政治生态“污染源”,全面彻底干净肃清流毒影响,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据中纪委官网,2025年一季度接受审查调查的中管干部共13人。
一季度打“虎”收官,13“虎”来自哪里?
随着段成刚的落马,2025一季度中纪委打“虎”收官,共打13“虎”。
对比前两年的数据,2024年一季度中纪委打“虎”16人,2023年一季度中纪委打“虎”14人,今年一季度打“虎”延续了党的二十大以来 “坚持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的势头。
梳理中纪委官网数据,今年一季度落马的13名中管干部中,有2名正部级官员,7名副部级官员,4名厅级官员。其中7人是在任上被查,6人是退休后被查,体现了“更加有力遏制增量,分类施策清除存量”的思路。
13名落马官员涵盖了地方、中央部委、央企等。
周德睿简历照
其中来自地方的官员有5人,来自5个省份,分别是重庆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段成刚,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文荣,天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德睿,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王中和,安徽省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周喜安。5人均曾是副部级官员,其中4人均是在任上被查,王中和是退休4年后被查。
徐宪平讲话画面
来自中央部委的官员4人,分别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徐宪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时飞,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天峰,以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纪检监察组原组长、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党委委员王会民。4人均曾是副部级官员,均是退休后被查,其中徐宪平被查时已年过七旬,已卸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10年之久。
来自央企的官员2人,分别是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袁光宇,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刘卫东。
蒋超良简历照
此外,还有来自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的两名正部级官员任上被查,分别是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蒋超良和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齐扎拉,两人此前都曾是“一方大员”,蒋超良曾任湖北省委书记,齐扎拉曾任 *** 自治区 *** 主席。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报告对当前的反腐形势指出,对反腐败斗争形势要异常清醒、态度要异常坚决,始终保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再加力、再冲锋,坚决消除反腐败盲区、死角,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不仅要清除水中的“蓝藻”,更要铲除滋生“蓝藻”的“淤泥”,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
南都记者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