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收净利双增但增速放缓,高端化与AI转型承压,海信掉进“内卷坑”?

在当今全球经济波动与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大企业纷纷寻求创新与成长的道路,海信视像在2024年通过高端化战略和新业务拓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海信视像公布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为585.3亿元,同比增长9.2%,较2023年的17.22%大幅下降;净利润为22.5亿元,同比增长7.2%;经营现金流净额为35.95亿元,同比增长22.8%。
营收与利润虽仍在增长轨道,但营收增速较 2023 年的大幅滑落,尤其是净利润增速低于市场预期,恰似一记警钟,敲响在海信发展的道路上。
业绩喜人,增速不尽如人意
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的财务表现犹如晴雨表,精准反映其运营状况与面临的挑战。海信2024 年财报呈现出营收与净利双增长的态势,但增速的不尽如人意,为其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营收方面,海信增幅放缓的背后是经济、原材料、航运等多个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来,全球政治经济局势不稳定,贸易摩擦频发,极大冲击了海信海外市场的拓展步伐,海外营收增长受限;二来,原材料价格的飙升,使得海信采购成本大幅增加,压缩了利润空间,产品价格却因市场竞争难以同步大幅提升,严重影响了营收增速;三来,国际航运费用的高企,进一步抬高了产品运输成本,降低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阻碍了营收增长。
在利润方面,海信过去一年净利润增速低于预期,成本压力是首要因素。
前文提及,原材料成本阶段性上涨,全球航运价格短期显著波动,成本居高不下,侵蚀了产品利润,即便营收有所增长,净利润增速也难有起色。此外,家电行业本就竞争激烈,各品牌纷纷推出新产品、降低价格以争夺市场份额,同样给海信净利润增长带来挑战。
更恐怖的是,海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为51.32亿元,同比下滑51.64%,资产负债率72.2%,同比增长2.29%,这是一个危险信号。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减少,意味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现金回笼能力下降,可能面临 *** 困难,影响企业正常运营与投资发展。
在二级市场上,海信家电的股价表现也反映出投资者的担忧。2024 年 5 月 13 日,海信家电盘中创出 41.5 元的历史高点,对应市值为 575.19 亿元。但随后股价一路下行,最新股价为30.12元(3月31日),对应市值为417.6亿元,跌幅较大。
总之,海信虽在营收与净利上实现增长,但增速问题不容忽视。要想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海信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改善财务状况,重塑投资者信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端化战略有成效,也有挑战
营收增长放缓和净利润增速低于预期,还暗示着海信视像在高端化战略推进与新业务拓展进程中面临挑战。
海信视像的高端化战略在部分领域已初露锋芒。在家电领域,璀璨套系业务快速拓展,营收同比增长52%,高端家电渗透率不断提升;在大屏智慧显示终端领域,85英寸及以上大屏智慧显示终端的收入增量贡献持续提高,中国内地智慧显示终端出货均价同比增长14.62%。
产品结构高端化转型成效初显但在市场拓展方面,海信视像面临着诸多挑战。
产品创新方面,海信大屏产品虽贡献主要增量,但未能突破“高销量、低毛利”的怪圈,与三星、LG等国际巨头的技术壁垒差距显著。
报告期内,公司98英寸及以上超大屏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206.5%,Mini LED产品同比增长162.7%;75英寸以上大屏市场份额达19.8%领跑全球,98英寸及以上、100英寸及以上超大屏分别以30.3%、58.8%的份额登顶全球之一。
长期以来,三星、LG 等老牌家电巨头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广泛的品牌影响力以及成熟的全球市场 *** ,在高端市场长期占据优势地位,筑起坚固的竞争壁垒。国内同行如 TCL、创维等也不甘示弱,加大在高端产品研发、营销推广方面的投入,与海信视像展开贴身肉搏。
市场拓展方面,全球电视市场增长乏力,大屏化和高端化是趋势,但市场竞争激烈,海信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海信海外市场营收,展现出强劲的业绩增长势头。财报数据显示,海信2024年海外营收为356亿元,同比增长28%。具体来说,海信在欧洲、美洲、中东非、亚太和东盟的收入分别增长了35%、46.5%、27%、15%和32%。
东南亚市场东芝品牌主营业务收入虽有 23.68% 的增长,可增速相对疲软,未能充分挖掘该地区庞大的市场潜力。另外,日本市场上海信系电视零售量市占率虽增至 36.6%,成绩斐然,然而在其他新兴市场,海信视像的市场布局仍有待完善,网点稀疏,品牌认知度与市场份额亟待提升。
聚焦AI,增长潜力待释放
当下智能终端行业正经历由 AI 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之际,海信视像也积极投身于不断融合其他AI通用大模型及相关技术,拓展更多AI应用场景的“事业”中。
据了解,海信在AI领域的技术布局包括AI芯片、AI算法、AI大模型、AI智能体等等。新一代AI画质芯片在今年CES展会亮相,通过AI与画质算法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全方位的画质提升。此外,今年2月25日海信视像与AR企业XREAL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合作方向涵盖了产品研发、光学显示、空间计算、智能图像、AI大模型和全球销售等多个方面。
然而,海信视像在 AI 领域的布局虽有诸多动作,成效却与预期存在差距。
一方面,海信虽在AI芯片、大模型等领域取得突破,如自研RSICV指令集架构的AI画质芯片、星海大模型等,但其技术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例如,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增长主要依赖“高端化、大屏化”战略,而非AI技术直接拉动。激光电视、Micro LED等显示技术仍是核心增长点,AI相关产品如AI电视的差异化优势尚未在市场份额中体现。
另一方面,海信在AI电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但功能差异化不足,未能形成生态级竞争力。
TCL、创维等厂商加速布局Mini LED和AI大模型,而互联网企业(如小米、华为)凭借生态优势抢占智能家居入口。可以说,海信视像在 AI 技术的应用上,尚未能充分挖掘其潜力,实现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竞争,在市场上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此外,海信强调AI技术提升了交互能力(如超自然人机交互智能体)和画质优化(如光色同控算法),但实际用户体验反馈有限。尽管推出AI全景世俱杯观赛方案等创新应用,但消费者对AI功能的感知仍停留在“语音控制”等基础层面,缺乏颠覆性体验。
综上所述,海信视像在营收与净利双增长的背后,增速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凸显了其在高端化战略推进、市场拓展以及新业务中面临的挑战。若想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海信视像需构建起具有差异化优势的生态体系,以免陷入被动,错失发展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