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将推进博物馆延时开放 提升文化供给能力

北京市政协启动了关于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调研协商活动,市文物局通报了相关情况。北京正致力于打造博物馆之城。在3月27日的活动中,市文物局负责人表示,北京已成为全国博物馆资源最密集、类型最丰富的城市之一。未来,北京将推动博物馆功能进入商圈、社区和乡村,并推进部分有条件的博物馆延时开放。
市政协今年将围绕“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召开专题协商会。此次调研协商的重点包括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博物馆发展活力;分级分类服务引导,建设首都特色博物馆体系;提升文化供给能力,发挥博物馆社会功能;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推动博物馆智慧升级等四个方面。特别关注分类实施博物馆延时开放,支持提供基本配套餐饮服务,满足公众参观、休息和餐饮需求;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扶持以民间收藏、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小型收藏馆、展示馆建设;盘活基层博物馆资源,培育“小而美”的特色博物馆;统筹全域博物馆服务入口,提升服务数字化水平等内容。通过 *** 议政、委员工作室等渠道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扩大社会共识。
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备案博物馆已达241家,其中国有博物馆183家、非国有博物馆58家,形成了央地协同、多元互补的博物馆体系。此外,还有56家挂牌开放的类博物馆被纳入行业指导范畴。全市博物馆藏品总量达1466万件/套,文物类藏品830万件/套,年均举办展览超过2000个,接待观众超过9000万人次。
下一步,北京将持续优化博物馆结构布局,支持东城、西城、朝阳、海淀、通州等有条件的区实施“博物馆强区”战略,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结合北京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探索推进利用腾退文物建筑、工业遗产、空置厂房等闲置空间及城市综合体引入博物馆文化功能。配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及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建设一批代表首都形象的地标性博物馆。还将推动博物馆功能进商圈、社区、乡村,并推进部分有条件的博物馆延时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