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县城,低调中的繁华胜地
这座低调县城蕴藏着丰富的宝藏,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令人惊叹不已,这里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领略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品尝到地道的美食,这里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值得你前来一探究竟。
华北深秋,凛风萧瑟,十月的蔚县稍显冷清空荡。但把时间回拨半个月,光景便全然不同。“十一”期间,这个小县有69.1万人次到访,许多人本想“小众出行”,期待在这里觅一份清静,却没料到还是扎进了人山人海。
蔚县早不再是一个冷门的目的地了。去年“十一”,其游客规模就突破了60万人次,民宿预订增速在全国县域中排到第八,今年以来的客流更是不断攀升,从春节假期的32.4万人次到“五一”假期的50.4万人次,屡创同期历史新高,十个月内的旅游收入即累计达到60.75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总和。
对此,在基层文物系统工作了四十多年的蔚县博物馆党支部书记李新威有着真切的感受。“近两年,尤其是去年京蔚高速开通以后,今年兴起了又一轮的热潮。”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夏天的时候,每个周末的人都特别多,乌泱乌泱的,有些是来徒步爬山的,更多的还是文化游、研学游。包括我们博物馆,往年的单日接待量最多也就两三千人,今年则增长到了八千多。”
如今的蔚县俨然正在成为一个醒目的坐标。这片卧于太行脚下的古老土地,终于凭借丰厚的历史积淀展现出了陈酿的魅力。
远眺蔚州古城 图/视觉中国
路口
蔚县已经隐没得太久了,默默无闻到哪怕专业领域的人也对其知之甚少。
1999年,罗德胤还在清华大学读研,准备以古代戏台研究作为自己的硕士论文题目。在选取考察样本时,他偶然听说河北有一个地方保留着不少相关建筑,这才第一次知晓“蔚县”。
“做古建类的研究,不论具体哪方面一般都是去山西。因为(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们更看重的是唐、宋、辽、金、元等时期的建筑,山西确实一骑绝尘。我首先调研的也是山西,结果一个文物局的朋友跟我说,蔚县也有一些明清时期的戏台,我挺好奇的,就去了一趟。”罗德胤说。
从北京到蔚县,直线距离150公里,当年的罗德胤却足足花费了六七个小时。因为没有客运火车,他只能坐长途大巴,而且公路也没有直达线路,必须取道延庆先到宣化,再向南拐,兜一个大圈,一路翻山越岭、盘桓颠簸。到达时,他腰酸背痛,疲惫不堪。
不过,蔚县所见很快驱散了风尘。罗德胤惊喜地发现,这里不仅存有自己正在寻找的古戏台,其他类型的古建也同样丰富,尤其有特色的是一众散落在核心县城周边的大大小小的古堡,放眼全国都是少见的民居遗存。“那次回来之后,我跟清华的老师们汇报了这件事情,他们马上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价值的课题,就把这个任务又交给了我,于是2000年到2001年我接着去了六七次蔚县,前后加起来几个月,写了一本《蔚县古堡》,算是第一部相对系统的蔚县研究著作。”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上图:蔚州古城 图/视觉中国
下图:蔚州古城鼓楼 摄影/本刊记者 徐鹏远
蔚县的式微是从清末开始的。1909年京张铁路与1918年张库公路的建成,打通了从华北到塞北再到漠北的近代通衢,原本作为必经之地的蔚县就这样被绕开了,不再车马辐辏、往来络绎,逐渐衰败,以致终而被淡忘。潜寂的它连名字都很难被外界准确叫出来。大部分人看到“蔚”,通常会脱口为wèi,而依照汉语字典,当它作为地名和姓氏时应念作yù。而在当地人口中,蔚县从古至今其实只有一个读法yǔ。
交通,似乎是蔚县的命门。它位于恒山、太行山、燕山交汇的山间盆地,地势雄奇,通达四方,与生俱来便是一个路口、一个关隘。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即为仰韶文化、红山文化、河套文化的汇聚之处,被考古学家苏秉琦誉为“中华文明的三岔口”。
路口容易兴旺,关隘注定动荡,千余年来,蔚县的命运始终都在这两者间起起伏伏。殷商时期,北方的戎族在这里建起了富庶的代国,农桑有序、老幼有养,宛若世外桃源,今天的县城东10公里还有一个名为代王城的镇,郊外存一处壮阔的遗址,有学者认为就是昔日代国的国都。随着春秋战国诸侯并起,繁盛一时的代国很快便被崛起的晋国卿族赵氏吞并为郡地,而后赵武灵王“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修筑长城,赵国成为北方一雄。公元前228年,赵国都城又被秦军攻破,大夫们北逃代郡拥立新王,苟延六年,终被秦灭。两汉一朝,汉军在此与匈奴反复拉锯,至两晋五胡乱世,烽烟不断,战火频起。
南北朝时期,北周建都长安,废弃了“代”的古称,改置蔚州,并在今天的县城位置始建州城。隋文帝统一南北,纳蔚州入雁门郡,隋末陷于突厥,唐高祖晋阳起兵,收复故地,蔚州又得以重制。开元年间,高僧一行受命进行天文测量,既为编制新历,也为了勘界中土疆域的南北两极,尽管彼时唐廷已经设立了安北和单于两个都护府,最终的帝国北极还是定在了蔚州。
从长城到北极,蔚县的藩屏意义不言而喻。它夹在农、牧地带之间,既是中原王朝北扼的前线,也是草原政权南下的入口。倘若将整个中国看作一盘棋局,这里无疑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那颗关键棋子。
唐末军阀混战,五代十国兴起。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在太原称帝,史称后晋,为了得到辽国的扶持,将燕云十六州一并割让。自此,蔚县开始了被游牧民族统辖的四百年,轮番易手于契丹、女真、蒙古。
北宋初期,太祖、太宗、真宗曾欲收复十六州,无奈屡屡失败。蔚县南部有一处素称“四十里黑风洞”的险径飞狐陉,当中一山峰上有一圆洞,透光见天,传为抗击辽军的杨六郎(杨延昭)一箭射穿而成。这当然只是一个民间的故事,昔日的辽宋激战却的确是上演过的,耶律斜轸就是在这里击溃了数万宋军。
辽宋之争的往事也记录在一座寺庙里。涌泉庄乡的重泰寺,是蔚县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刹,由戏楼、中院、东角院、西角院、塔林五部分组成,多数为明代建筑,部分为清代。但该寺的始建则是在辽代,相传辽国太子因为厌倦杀伐、看破红尘,曾在此皈依,中院北端的三教楼据说原本就叫作“太子楼”,后世为消弭前朝影响才改为供奉孔子、老子与释迦牟尼。
遁入佛门的太子躲避了一个混乱时代,蔚县却还要在纷争中流离许久。直到元朝末年,红巾军揭竿而起,一个名为朱重八的流浪和尚走上历史舞台,这片土地才掀开了史籍的又一页。
铁城
蔚县眼下的热闹,部分受益于一款游戏的带动。2024年8月,中国首款3A大作《黑神话:悟空》正式发售,迅速火爆破圈。在游戏里,大量场景都是以国内古建为原型而设计的,其中就包括蔚县的玉皇阁与南安寺塔。
重泰寺 图/视觉中国
玉皇阁,是一座外观三层,实为两层的重檐歇山琉璃瓦顶建筑。殿内面宽三间,进深二间,正面塑玉皇大帝像,墙壁上绘有壁画“封神图”,北墙左右为五元大帝和王母娘娘,东西两壁为三十六雷公,场面宏大,色彩艳丽,人物生动。殿外有东西配殿及钟鼓二楼,中轴有十八步石砌台阶可至前院,东、西、南向分别建钵堂、斋堂、天王殿。
如此精美的玉皇阁,本身便气势非凡,更为伟壮的地方则在于修筑在城墙之上。事实上,它并非自始就是供人朝拜的庙宇,而首先是一幢守城御敌的“靖边楼”。
上图:玉皇阁 供图/李新威
下图:玉皇阁内的壁画 供图/李新威
1367年,由红巾军发迹的朱重八已改名为朱元璋,在元末的乱局中统一了江南,随即挥师25万,命徐达、常遇春领兵北伐。次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徐达和常遇春也攻克大都,拿回了燕云十六州。
明军兵临蔚州城下时,没费一兵一卒,守卫知州楚宝善主动开城相迎,率众投降。这一方面因为当时大势既定,抵抗无用,另一方面也因为自北周始建,蔚州城未再有过大修,实在不具备什么坚守的资本。《蔚州志》中明确记载,元代的城连城砖都没有,完全是夯筑的土墙。
因此洪武五年,朱元璋便下旨重筑了蔚州城。新的城墙周长3800多米,城墙高11.5米,4座角楼,24座敌楼,1100多个垛口。不同于一般城墙的四四方方,这座新城整体呈“凸”字状,北窄南阔,东西基本对称,而且仅东、西、南方向开三个城门,每座城门均有门楼及内、外两道瓮城。城北不设城门,只在其上建了高大的靖边楼。
形制殊常的明代蔚州城,在民间有“兔城”之称,传说是蔚州卫指挥史周房有次踏雪追兔,后来沿兔子留下的脚印而修的。但事实上,一切只是从地理和军事角度出发的结果:因为北部有壶流河,城北凸出的部分随河道走势,刚好让壶流河成为天然的护城河,同时北向直面外敌,不开城门而只修靖边楼能够增强防御,此外,河沙沉积使得城外地势高于城内,城墙曲折和无门还可以尽量抵挡洪水。
“包括城砖的建造技术也是非常特别的。其他的很多城墙,砖与砖之间都要有个‘退台’,蔚州城没有,虽然墙面从上到下也有坡度,砖却是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又陡又平的墙在攻城时不容易被攀爬。”蔚县博物馆党支部书记李新威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所以明代的蔚州城号曰‘铁城’,我们这边还有一个市井的谚语叫‘蔚州的城墙,宣府的校场,大同的婆娘’。”
登上现存的北城墙,站在玉皇阁下向南眺望,昔日的铁城气象依稀可以想象。但若定睛细瞧,便会发现正南的远方并不是南门的万山楼。这是蔚州城的又一个独异之处,即没有古城惯常的中轴,甚至东西两门也不在一条线上,所有街巷纵横相通、交错如网,依然是出于卫戍的考量。而假使非要沿玉皇阁画一条直线,更为接近与之遥相对应的实际上是南安寺塔。
南安寺塔 摄影/本刊记者 徐鹏远
这是一座八角十三层的实心密檐砖塔,高达32.1米,造型优美。塔基由石条垒成须弥座,上置塔座,座壁有福禄篆字、浮雕兽头,檐上砌莲瓣一周。塔身第一层较高,正四面雕隔扇门及二龙戏珠拱券,余四面雕花棂方窗,角部设塔形砖雕角柱,檐下有仿木构的砖制斗拱,二层以上,各层紧密相连,彼此之间以砖檐相隔,檐角悬挂铁铎。塔刹由一对仰覆莲花承托,覆钵、相轮、圆光、宝珠组成刹身,直冲霄汉。出身于营造学社的古建筑学家罗哲文曾在考察蔚县时,对这座塔珍爱有加,手举相机变换着位置不停拍照,并称:“这塔很美,保护得很好,塔的建筑工艺也很讲究,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
2011年南安寺塔的地宫被发现,壁画上有“天庆辛卯三月二十一日书”的字迹,证明此塔落成不会晚于辽代。清康熙年间的《重建南安寺修宝塔碑记》记载,塔周原先还有寺庙,明初筑城时,废其寺而塔存。对此,历来存有两种说法:一是因为挡住了规划的城墙而拆,二是为了拆寺取砖。
不过罗德胤和学者刘文炯认为,拆除南安寺更真实的原因或许还是为了给新建的州署腾出空间,并且不排除带有一种弭除前朝旧迹、强化新政权威的幽秘心态——因为就在南安寺消失的同一时期,城内的金代灵岩寺也被废毁,而一座全新的释迦寺正在城外不远的地方筑立起来。
出今天的南城门约500米,南关大街以西有一所学校,是蔚县的第三中学。校门紧挨一院围墙,院内便是历经六百余年沧桑的释迦寺。元代时,这里只是小庵,明初加以扩建,具体规模已无法知晓,从现存的三座大殿及四座配殿来看,大抵应为一座大寺。
居中的大雄宝殿,保留着许多近似元构的营造特征:大殿建于90厘米高的月台上,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殿内却原本只有两根金柱(后世又添加了两根),与元代喜用的减柱造相合;屋顶为单檐歇山顶布瓦顶,翼角翘起,斗拱宏大,也更接近于宋代《营造法式》所描述的样式。明代在此基础上,加入了许多新的形制,最为显著的是将彻上明造改为天花藻井,制作精美,装饰华丽。
上图:灵岩寺 摄影/本刊记者 徐鹏远
下图:释迦寺 供图/李新威
几十年后,重建的灵岩寺大雄宝殿也采用了风格与用材都极为相像的藻井。而或许在释迦寺、灵岩寺之外,还有其他庙宇也有同样惊艳的天花,毕竟曾经蔚州城内城外的这类建筑多如星灿,可惜已经无从一一考证,虽然保存下来的古寺古观不能算少,却到底只是九牛一毛。
从前的蔚州人虔诚于求神拜佛,原因很简单。他们经历了太多战祸变乱,人如蝼蚁,命如草芥,只能祈求灵祇庇佑,寄托安稳的希望。即使离开了故土的蔚州人,有时也不会忘记给家乡修庙添香,灵岩寺就是一例。
1441年即正统六年,王振向英宗皇帝求旨重建灵岩寺。此人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土生土长于蔚州,因为曾在东宫任过局郎,深得英宗宠爱,所以他的奏请,自然得到应允。由于敕赐修筑,灵岩寺的营造等级很高,中轴有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东西有钟楼、鼓楼、配殿、禅房,规模宏整,特别是其中的大雄宝殿,采用的是单檐庑殿顶,乃皇家建筑独有。
《黑神话:悟空》第三回“夜生白露”中,天命人独闯小雷音寺,寺内西院也有一座庑殿顶大殿。游戏里的建筑大都经过了艺术加工,唯有这座大殿原模原样地复制了灵岩寺大雄宝殿,连匾额、对联也没有落下。现实中,“无上士”匾额的落款为“严公”,传言就是英宗本人。
古堡
其实除了灵岩寺,英宗与蔚县还有另一次擦身而过的连接。那次连接,深深影响了大明的命运。
正统十四年,北方瓦剌分四路大军,南下征明。明军几经失利,败报频传北京,王振怂恿英宗御驾亲征,虽有百官竭力劝阻,但不被听纳。半月以后,英宗率兵到达大同,却一仗未打就又在王振的撺掇下撤退了。回京途中,王振本欲让英宗绕道经过蔚州,以为自己光宗耀祖,但转念改变了想法,于是在已经向南走了四十公里的情况下命令队伍转道。这一转,给了敌人充足的追击时间,最终陷入围攻之中,导致英宗被瓦剌生俘。
这便是著名的“土木之变”。该战之后,瓦剌军直逼北京,幸有兵部侍郎于谦坐镇抗击,保住了国都。然而,大明还是自此由盛转衰,内忧外患悄然发展,埋下了重重危机。
而之所以称其为“土木之变”,源于英宗被俘之地名为“土木堡”。土木堡本名统漠镇,唐初建制,后沿误为土木,永乐年间置堡。河北、山西一带有许多这样的村堡,最早的可溯至春秋,更多则建于明、清。
“明代的大部分时间,重点的防御区域就在宣大线,这是游牧民族力量最强大的一个区位,同时离首都又特别近,所以这一带修了内、外双层的长城。夹在两道长城之间的地方,实际上成了一个缓冲区,时刻都要面临骑兵冲击,老百姓为了保卫自己就必须修起堡墙。”罗德胤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到了清代,北方威胁没那么大了,但几百年来人们已经形成了这种生活习惯,觉得住在堡里才安全,还是继续修。而且清代的人口翻了一倍,堡也不够住了。”
暖泉古镇“三堡”中的西古堡 图/新华
罗德胤提及的“宣大线”,即宣府镇到大同镇(今宣化到大同),明代时都是“九边”防御体系的重镇。??而蔚州,向来被称作“宣大之咽喉”,因此历史上更有“八百村堡,村村有堡”的壮景。罗哲文曾有过一句赞叹:“在世界的东方,存在着人类的一个奇迹,那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在长城脚下,存在着另一个奇迹,那就是河北张家口蔚县的古城堡。”
蔚县的古堡不仅数量多,形制也是各式各样的。比如从年代上看:明初的堡规模较小,选址几乎都在高地上;中叶以后规模较大,多建在远离河道、宽阔平坦的地方;清代的堡更讲究整体布局与功能规划,遵循礼制和风水,注重公共建筑与居民房屋的协调。又比如从堡门上看:早期的堡一般是“独门堡”,只有一个堡门,大多坐北朝南开南门,北面堡墙上建真武庙或玉皇阁,也有在东面或西面开门的,门对面建戏楼,只有极少数经过风水认定的“倒门堡”才开北门;晚期的堡子通常是“穿心堡”,开两个门,多数为东门西门,东进西出,门外各有一堵高大的影壁,堡内一条主街贯穿其间,街北建庙宇、街南建戏楼。
再比如从性质上看,蔚县古堡还有民堡和官堡之分,官堡则又分为军堡和营堡。“这是一个官民合作的立体的网络化、系统化的防御系统。朱元璋说‘养兵百万,不费民粒米’,靠的就是军屯、民屯,三分戍守七分耕种。”罗德胤说。
今天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搜索蔚县古堡,提及率和到访人数最多的有两处,一处是暖泉古镇的“三堡”(西古堡、北官堡、中小堡),一处是西合营镇的西大坪堡。它们刚好沿壶流河分别位于蔚州古城的西南和东北,构成一个对角,而且彼此相异地囊括了多个类型,同时更展现着不同程度的遗存状态。
西古堡是蔚县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穿心式民堡,建于明嘉靖年间,清顺治年间又在南北城门外增建瓮城。南瓮城内有戏楼和地藏寺,地藏寺分上下两层,下层为十八层地狱阴曹地府布局,上层有地藏殿、十阎君殿、鬼王殿、观音殿、三义殿、马王庙、钟楼、鼓楼,整体设计精巧、结构繁复。北瓮城内原来有梓潼庙、真武庙、三观殿、财神庙、五道庙,皆已湮圮。堡内一条南北大道与一条东西大道呈十字交会,小巷穿插其中,东西南三面内墙下还有一圈马道。
上图:西合营镇室外西大坪堡 图/视觉中国
下左图:暖泉古镇“三堡”中的中小堡 摄影/本刊记者 徐鹏远
下右图:暖泉古镇“三堡”中的西古堡 图/新华
中小堡也是穿心式民堡,建于明洪武年间,早于西古堡,但面积较小。西堡门外有观音寺,清康熙年间始建。
北官堡是独门式官修住堡,也是蔚县最大的古堡,南北长345米,东西宽310米,街巷呈横平竖直的格局,包括一条南北正街和三条东西横街,横街两侧延伸有长度不一的南北向支巷。堡墙总长约1100米,高大厚实,现仅余东北侧与西北侧部分,墙内侧原有一圈跑马道。南堡门墙壁附着有褐色铁沫,为本地民俗“打树花”留下的痕迹,门洞之上建魁星阁,单檐歇山式屋顶,不同于大多古堡门楼的硬山顶。堡形整体呈局部不规则形态,南面、东面平直,西北角突出且地势高,建在其上的卢家小堡是暖泉镇最早有人居住的地方,小堡东侧崖壁保留有一个地下古堡的出入口。堡内外信仰空间丰富,仍存三清殿、五道庙、观音庙及真武庙台基、老爷庙拱券等。
不同于暖泉三堡的相对完整,西大坪堡留给当世的则近乎一片废墟了,所以去过的游客给它取了一个“京西楼兰”的别称。其最初是一座约1300平方米的三角形军堡,高筑巨垒,险峻坚固,堡墙上能并行两套马车,堡畔还配有营堡,堡内建有营房等生活设施。然而时至今日,营堡已几乎成为一片平地,军堡也只剩一圈残垣。
尽管不复雄姿,但真正伫立于西大坪堡下,还是能被一种莫名的苍凉所触动。尤其朝日东升或者夕阳西下之时,金色霞光斜映堡壁,仿佛依然回荡着往日的豪迈与哀鸣。
传承
2022年和2023年,罗德胤又去了几次蔚县,想把二十年前的研究接续起来。“蔚县古堡的数量很多,一本著作不可能写得太深入,覆盖面也不够广。而且那会儿我毕竟还是研究生,认知水平有限,现在相对来说成熟了一些,我觉得有能力写出更好的东西。”他说。
重游故地,他带着学生重新做调研、做访谈,同时记忆翻涌,不禁生出一腔忧戚。其实当年考察,他已经感受到了一种流逝,许多居民外迁,人去堡空,房破村败,如今这样的趋势还在延漫,古堡的萎缩并未止息。
有另外的学者也曾做过统计,蔚县后来留存下的古堡到1985年有300多座,到2010年还有近200座,包括100多座形制基本完整的、40多座保存较好的。
“现在可能更少了吧。” 罗德胤说,“这个状况很遗憾,但是好像很难避免。这是时代的选择,那种居住空间和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生活了,水、电都比较麻烦,出行也有点不方便,所以你不能去责怪当地老百姓的选择。完全靠政府也不可能,保护成本太高了,政府的钱一样杯水车薪,只能关注一些重点对象。”
暖泉古镇“三堡”中的北官堡 图/视觉中国
蔚州古城所经历与面临的,与古堡相似。
李新威记得,自己1981年从家乡西合营镇到县城参加工作,那时的古城还很繁华,民居也大体良好,甚至西城门都还在。直到90年代之后,一切变化了:“一个是经济发展,再一个历史建筑的寿命也到极限了,又漏又塌,老百姓自己修也不值得修,就拆了重建,所以现在老院子不多了。城墙也不太好,保留了大概1/3。”
蔚县并非没有努力过。1997年,他们重建鼓楼和南城门的门楼;2010年,还原了玉皇阁两边的城墙,搬迁了县政府,复建了古州署;2018年古城被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后,清理了南安寺塔周边的环境,拆除了鼓楼与常平仓之间的一栋酒店危楼,还打通了以前州署通往文庙(已不存)的一条路。
“去年,我们从住建部门争取到一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项目,修了财神庙历史街区。今年,我们又正在整修玉皇阁的区域,还申报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文物局的一个项目。明年,等第三中学新校址建好,我们打算再把老校区里的关帝庙整理出来,跟释迦寺一起做一个文化园区。还有很多计划,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着。”
李新威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己工作了四十多年,对蔚县文物充满感情,每一处文物点都亲自跑过,所有国保单位的申报都参与过,包括蔚县博物馆的建设也是他一手操办的。他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把这些宝贵的遗产尽量地保下来、传下去。
素有“古建筑艺术博物馆”之誉的蔚县,拥有22处国保单位,是全国第一国保文物大县。除此之外,辖内还有省保23处、县保89处、馆藏文物近万件、非物质文化遗产109项、国家历史文化名镇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8个、中国传统村落47个。对于一个面积仅3220平方公里的小县而言,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也的确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对此,应对的办法也许终究只有一个,它已经写在了蔚州古城里——“初哉首基”。这是《尔雅》的开篇四字,意指“开始”,当初的营造者将其刻于鼓楼之上,显然是宣告这片土地的新生,也是展望这片土地的未来,因为一切皆为开始。
杂志标题:蔚县:古城千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