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永远的教授人生涯

访客 2025-10-28 15:01:08 64978 抢沙发
被誉为永远的“教授”,这位杰出的教育者以其深厚的学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学生和社会的高度赞誉,他/她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位教授的事迹,展示了教育者的崇高精神和责任担当。

今年9月12日,是雷洁琼120周年诞辰纪念日。

雷洁琼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曾长期担任民进中央主席,并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她自己却说:“说到底我只是一名老教师,在所有称呼中,我最喜欢教授这个头衔。”

今年也是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创立100周年。从1931年学成回国在燕京大学任教起,雷洁琼一生心系讲坛,几乎见证并参与了中国社会学和社会工作发展全过程。

“中国社会学和社会工作发展到今天,没有辜负雷洁琼的期望。”雷洁琼的弟子,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原系主任王思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永远的教授人生涯

雷洁琼像 本文图/《雷洁琼画传》

民主教授

1924年,雷洁琼赴美留学,在加州大学学化工。后来她认识到,科学进程会受社会发展制约,便转入南加州大学学习社会学,1931年获社会学硕士学位,应聘到燕京大学任教。此前的1925年,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改名为社会学及社会服务学系,成为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开端。

雷洁琼在燕京大学讲授社会学入门、社会服务概论、贫穷与救济、家庭问题、儿童福利问题和社会服务实习等课程。她用英文授课,大量介绍国外关于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的研究成果。

雷洁琼不是书斋型学者。她在美国接受的学术训练以实证研究为主,注重“学以致用”。她经常带领学生到北平郊区农村的清河试验区、河北定县平民教育区、天桥贫民窟、育婴堂等处做社会调查,让学生们了解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

吴文藻时为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后担任了系主任。一天回家后,他告诉妻子冰心(谢婉莹),系里新聘来一位年轻女教师,不但教学认真,还常带学生到乡下访贫问苦,为人热诚,想请她来家里做客,“你一定会喜欢她”。果然,冰心与雷洁琼一见如故,常常请她来家吃饭聊天,关系十分亲密。

雷洁琼一直把妇女和家庭问题置于研究首位。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她应邀到江西指导妇女工作,举办妇女干部和流亡青年干部训练班。其间,她结识了许德珩、罗隆基、王造时等民主人士,还认识了周恩来、邓颖超等中国共产党人。晚年她回忆,江西岁月使她体会到,妇女解放与民族解放分不开,也与教育分不开。

1945年12月,雷洁琼与丈夫——著名法学家、社会学家严景耀以及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马叙伦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民主促进会。

那时在学生心目中,雷洁琼与张奚若、吴晗等都是有名的民主教授。1946年6月23日,以马叙伦、雷洁琼等11人为代表的请愿团赴南京向政府和平请愿,在下关火车站遭到特务暴徒袭击,雷洁琼也被严重殴伤,这就是震动一时的“下关事件”。1947年国统区学生开展“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雷洁琼公开表示支持,慷慨解囊甚至变卖衣物接济学生。

燕京大学在北平复校后不久,雷洁琼重回该校社会学系执教。新中国成立后,该系大部分师生参加了北平军管会和南下工作团,留系学生由80多人锐减到30人。1951年,该系被取消,分建民族学系和劳动学系。1952年院系调整后,雷洁琼被分配到北京政法学院,担任教授兼副教务长,转而研究法律。

1999年燕京大学建校80周年时,雷洁琼撰文回忆,燕大一向以学术气氛浓厚、教学灵活新颖、师生亲密团结、思想平等自由、服务精神出众而著称,更以幽雅的校园驰名,诚如校歌中所唱:良师益友,如琢如磨;人文荟萃,中外交孚。燕大“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的校训深入人心,众多燕京学子的言行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

永远的教授人生涯

1932年,雷洁琼(右一)带学生到平民教育家宴阳初先生在河北正定县主持的试验区实习。

领军社会学复建

雷洁琼再回燕园已是20多年之后。1973年,在周恩来的关怀下,雷洁琼夫妇一道从安徽“五七干校”调回北京,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任教。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1979年3月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当月,中国社会学研究会(现为中国社会学会)在北京成立,费孝通任会长,雷洁琼任副会长。1981年,北京市社会学学会和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先后成立,均由雷洁琼担任会长。

在费孝通和雷洁琼的建议下,北京大学经请示教育部同意,在国际政治学系设立社会学专业,调入了袁方、华青、韩明谟、潘乃谷、夏学銮等教师,从1981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1982年4月,社会学教研室升格,独立成为社会学系。

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社会学家李楯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恢复走了一条特殊路径,先不招本科生,而是由费孝通、雷洁琼和袁方等老先生带研究生,再向本科和博士教育扩展,以解决1952年院校调整后社会学专业的断层问题。

重建社会学学科急需一批专业人员,中国社会学研究会、教育部先后在北京、天津、武汉举办了多期社会学培训班。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王思斌1981年参加了在天津南开大学举办的社会学专业班,1982年2月毕业后留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任教。同年,他考取了本系硕士研究生,师从77岁的雷洁琼,研究方向是家族问题。

王思斌回忆,雷洁琼和费孝通的讲课风格截然不同。费孝通向来不拿稿子,讲课天南海北,滔滔不绝。雷洁琼讲课会准备条理特别清楚的稿子,讲课声音洪亮,200人的大教室也不用扩音器。

王思斌至今保留着硕士论文《家庭承包责任制对农村家族的影响》的手稿。雷洁琼在上面做了很多批注,并强调了两点:一是做社会学研究要以实证资料为主,二是要符合历史唯物主义。

现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的佟新1983年考入北大社会学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她的硕士论文是《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中国农村妇女地位》,由雷洁琼指导。佟新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对她交出的初稿,雷洁琼的修改意见写满了三张白纸。雷洁琼的站位和学术眼光很高,从结构到细节逐条列出了问题,并且紧扣现实。例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家庭的功能如何变化?家务分担多少和文化高低有没有关系?妇女地位的提高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妇女在家庭中地位的变化对婚姻和家庭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一系列的学术提问,对佟新的指引是终身的。

1985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在全国率先招收博士研究生,又设立了第一家博士后流动站。因费孝通、雷洁琼、袁方三位社会学泰斗都在北大,国家的社会学重大课题多由他们主持。由此,北大社会学系在全国确立了核心地位。

1988年2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在全国率先设立了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王思斌时任社会学系分管教学的副主任,他回忆,当时只有雷洁琼是最懂这一专业的,她的指导对课程体系设置起了决定性作用。雷洁琼在学术上一直坚持知行合一、服务社会,在她的影响下,北大的社会工作专业形成了社会学理论与社会服务实践密切结合的学术传统。

在1985年出席民政部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民政理论研讨会时,雷洁琼提出了“民政工作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的著名论断。后来,这个论断成为全国民政系统运用社会学开展社会工作的指导思想。

在王思斌看来,雷洁琼是专家型官员,观察考虑社会问题是从学者思维出发的。她很愿意直接接触民众,了解他们的看法。

雷洁琼1979年担任北京市副市长,主管民政工作。1983年后她担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8年后又担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虽然公务繁忙,王思斌等弟子去北京房山调研农村家庭问题、去北大附近的蓝旗营社区调研社区建设问题,雷洁琼都会一起去。

雷洁琼的研究有一条贯穿的主线,就是家庭社会学。以婚姻法1980年修订为契机,她组织实施了几次大型全国性社会调研。

1982年,雷洁琼担任学术指导,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牵头,启动了“中国五城市家庭研究”。研究选取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成都五城市,对5057名已婚妇女和4385户家庭进行系统调查,并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定量数据处理,建立了中国家庭研究的实证数据库。

1987年,雷洁琼又主持了“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婚姻家庭的变化”调查。她总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集体组织向农民转让土地使用权,农民因此成了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取得了生产自主权与产品分配权,农民家庭重新成为生产组织单位。调查通过实证数据揭示出农村婚姻家庭随之而来的变化趋势: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妇女在家庭决策中的话语权提升、青年男女的婚姻自主权显著增强等等。

1994年启动的“七城市婚姻家庭调查”,仍由雷洁琼担任学术指导。这次调查从北京、上海等七城市各抽取800户家庭,获取有效样本5664个。调查进一步揭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婚姻家庭模式的区域差异与时代特征,其成果为后续婚姻法的修订和司法解释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如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中“夫妻财产约定制”的引入等等。

雷洁琼2000年在《社会学研究》上发表了论文《家庭社会学二十年》,回顾了这段研究历程。她写道,中国大陆的社会学研究中断了将近30年,家庭社会学和社会学其他分支一样,刚起步时几乎是一片空白。20年来,一支研究队伍从“五城市家庭研究”开始,完成了一系列面向全国的课题,建立了一个相当完整的理论假设,在抽样方法上也有了重大改进。像这样全国范围的大型社会调查,没有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是绝不可能的,这也是中国社会学发展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总之,与20年前相比,可以说我们已经能看到一幅活生生的城乡家庭制度变迁的图画。”

由雷洁琼提名,李楯后来担任了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社会学学会副秘书长。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社会学恢复初期,婚姻家庭研究是重要的切入点,从对“人”的重新认识,推及家庭及整个社会关系。改革开放之初,原有的总体性社会开始分化,受政府直接管理的空间、市场空间、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逐渐形成。

李楯说,社会学重建不久,老一辈社会学者和年轻一代学者之间存在传承,但在研究方法和主张上各有不同。年轻学者接续了老一辈引进外来学科、注重本土研究的传统,开始了现代化和社会转型的研究,研究方向涉及农村问题、农民工等不同领域,从社会学选题中的“小问题”,到整个社会学研究的主体部分,直面中国真问题,标志着学科的重大发展。

在这个过程之中,雷洁琼等老一辈学者从不以权威自居,能容纳年轻人与自己不同的学术取向,鼓励年轻人突破旧框架,启发他们在自主探索中找到自己的方法和结论,走自己的学术道路。在这种包容的基础上,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中青年学者。中国社会学进入了既扎根本土现实,又能与国际学界对等交流的新阶段,获得了国际学界的尊重。

永远的教授人生涯

永远的教授人生涯

上图:1999年9月,雷洁琼荣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特别荣誉奖。

下图:1980年秋,雷洁琼(左)在北京大学任教时与国际政治系赵宝煦教授作学术探讨。

“大嗓门”

雷洁琼生活了30多年的红霞公寓,位于北京王府井。房子不大,多年来都是卧室兼办公室,屋里摆放着一些老旧家具,起居室里挂着一幅字:寿高德隆,一代名师。

屋中摆的一个陶瓷“寿星婆”,是雷洁琼91岁生日时冰心送给她的生日礼物。两人70年相识相知,做了一世密友。

冰心回忆,1951年她和吴文藻从日本回国,雷洁琼建议他们加入民进,“我们立刻就听从了”。1979年,雷洁琼和冰心双双当选第六届民进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后来雷洁琼担任了第七、第八、第九届民进中央主席,冰心担任第八、第九届名誉主席,两人同为第十届名誉主席。1990年“冰心奖”创立后,雷洁琼连续主持了10届颁奖大会。

冰心的女儿吴青说,雷洁琼是她家“最热闹”的朋友。她每次来看冰心,进房间前都会先用广东腔大喊一声“婉莹啊!婉莹!”。两人总是行西式见面礼,互相亲吻脸颊。

永远的教授人生涯

1992年10月,雷洁琼(左)与赵朴初在冰心家中聚会畅谈。

1994年《雷洁琼文集》出版时,冰心为书作序。她写道,雷洁琼是她“一生最敬爱的朋友”。雷洁琼时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还有燕大校友会主席等其他头衔,冰心说她是个“大忙人”,但每次路过中央民族大学总会来看自己。雷洁琼总说:“许久不见了。”冰心说:“你许久不见我,我却是天天在报纸上和电视上见到你呢!”

1999年2月,99岁的冰心去世,雷洁琼写了一篇纪念文章《冰心,我的骄傲》。她回忆,近几年冰心在北京医院住院,每到10月冰心生日,她总要去看她,送上一束玫瑰花,还常带去自己收集的冰心文章和照片剪报。冰心最后一个生日那天,她去看冰心,俯身吻她的面颊说“我爱你”,冰心说“我也爱你”。

雷洁琼高寿,常有人向她请教保健秘诀,她笑称是“三不”:不抽烟、不喝酒、不锻炼。

雷洁琼侄女雷浣妍的丈夫、民进中央原副主席蔡睿贤曾就这“三不”尤其是“不锻炼”向她请教。她说,她是指自己不练这个功、那个功。其实,她见到老朋友,酒也会喝一点,烟也能抽半根,但量都很少,最经常的锻炼方式是快走。

作为一位社会学家,雷洁琼心态通透。谈起当年在政治运动中所受到的冲击,她说:“作为社会学家,应当把这些看作社会变迁中的‘破坏性试验’。”

她说,老年人要保持健康,最重要的是精神要有寄托,遇事要想得开,不自寻烦恼,遇到逆境要自我调节,自找乐趣。她喜欢中国古典文学和外国小说,尤其喜欢《水浒传》中为人直爽的李逵、《红楼梦》中豁达开朗的史湘云和有胆有识的探春。

都知道雷洁琼“大嗓门”。她说,自己不会小声说话。

她曾收到乌鲁木齐一所农业职业学院老师的来信,反映学校拖欠教师工资问题。1993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民主党派新春茶话会,她当着所有人的面把这封信念了。此后,拖欠工资之事顺利解决。

民进中央原秘书长陈益群曾说,即使在晚年,雷洁琼依然思维清晰,与人交谈时能很快抓住要害,这应该与她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关。

92岁时,雷洁琼由民进中央主席改任名誉主席。93岁时,她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岗位上退了下来。96岁时,她将最后一个博士生带到毕业。

2008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庆典上,雷洁琼获评北京大学十位杰出校友之一。同时,她主编的《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婚姻家庭的新变化——转型期中国农村婚姻家庭的变迁》获得改革开放30年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百项精品成果奖”,这为她的社会学教研生涯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2011年1月9日,106岁的雷洁琼在北京辞世。

她的一生跨越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但她没有出过一本传记。很多人提出要为她写传记,她都没有答应,说自己没有做过什么。

(本文参考了《雷洁琼文集》《雷洁琼纪念文集》)

杂志标题:永远的“教授”雷洁琼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497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