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媒体:部分毕业生该反思上岸思维了,毕业生上岸思维引反思,选调生抱怨工作现象需关注

访客 2024-05-31 12:54:06 2398 抢沙发

一些毕业生应该反思自己强烈的求职欲望

近日,一篇名为《山花寻海树,不如顺着春风》的文章在网上引发关注。作者是武汉大学研究生顾某。她在文中表达了自己被选派到甘肃嘉峪关工作的不满,这种情绪在她未能留在家乡兰州后尤为强烈。虽然在导师的劝说和家人的鼓励下,顾某最终决定上任,但她的遗憾和不甘,以及对嘉峪关的负面评价,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反响。

媒体:部分毕业生该反思上岸思维了

针对此事,当地有关部门迅速作出回应,透露顾女士已主动申请取消就业资格并且获得批准,这意味着她结束了这段不情愿的职业经历。

日常生活中,对工作有抱怨很正常,包括对薪资、工作环境等不满。但顾同学的情况不同,因为她是选拔生,这个职位具有公职性质。这种工作不仅关乎个人发展,还需要承担公共责任,遵守严格的职业规范和纪律要求。从顾同学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她对这个角色的准备并不充分,对工作条件的不满反映出个人视角与公职要求的错位。一些毕业生应该反思自己过于强烈的上岸念头。

顾的故事引发了关于“落地思维”的讨论。目前,很多大学生和家长把进入体制内当成终极目标,追求稳定和体面,却往往忽视了这个职业背后的服务大众的本质和特殊要求。社会对“落地”的狂热追求,促使不少高校提醒学生要拓宽视野,不能只局限于考公务员。然而,随着公务员考核热的持续,一些“冷水”新闻也不断被曝出,揭示出一些高学历人才进入基层体制后,因现实与期望不符而选择离开的现象。

这些例子说明,体制内工作并不适合所有人,其稳定性建立在服务公共利益​​的基础上,需要个人与自身价值观保持一致。年轻人在择业时,要充分考虑个人特质与职业的匹配度,避免盲目跟风,甚至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职业挫折。

同时,顾某的案例也提醒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职业指导时,应尊重年轻人的意愿和兴趣,避免将个人意志强加于人,以免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对于招聘单位来说,这也是一个反思的机会,在选拔公务员时,除了考虑专业能力、学历条件外,应聘者的动机、态度也是重要的评价维度,需要在选拔过程中给予更多关注。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39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