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汶川地震16周年,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举行成立30周年座谈会各界慈善人士汇聚一堂

访客 2024-05-13 13:28:13 4424 抢沙发

昨天下午,上海慈善基金会召开成立30周年座谈会。 各界慈善家齐聚一堂,分享多年来与慈善基金会合作的经验,以及践行公益理念的感悟。 其中有长年支持慈善事业的“慈善明星”; 还有医务工作者从受赠者变成了捐献者; 还有为资助贫困学生捐款百万余元的老年夫妇……他们已成为人们心中的一员。 光激励着慈善家和无数普通公民投身慈善事业,照亮他人前进的道路。

汶川地震16周年

江孔提今年99岁,是参加浙南游击队的老战士。 他的妻子赵琴是一名童工。 旧中国的动乱和贫困,使他们在年轻时无法学习文化知识。 因此,对于老夫妇来说,最尴尬的就是孩子因贫困而无法继续学业。 昨天的座谈会上,江孔体的女儿代表父亲讲述了他们助学的故事。 这对普通的上海老党员夫妇,捐出百万余元积蓄,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

2010年的一个星期六,他们在《解放日报》上看到了“手拉手结对助学”活动,并被汶川地震灾区困难大学生的报道深深触动。 他们立即决定帮助这些孩子完成学业。 于是周一一大早,蒋孔堤夫妇就坐公交车来到了上海慈善基金会。 在市慈善基金会办公室,他们多次阅读了孩子们的简历,每个孩子都想帮忙。 但由于手头资金有限,他们只能先救助汶川地震受灾的9名大学生和江西省的1名大学生。 孤儿学生。

回家后,他们总是惦记着其他没有资助的孩子。 半年后,他们再次来到慈善基金会,挑选了15名贫困大学生作为资助对象。 一个月后,他们又向孩子借了钱,又资助了15名学生……就这样,从2010年至今,蒋孔堤夫妇每年都会来基金会捐款支教。 资助金额已经超过100万元,他们资助的学生也已经有130多名,他们一生将学生结对组建“公司”的愿望已经实现。

如今,很多老人资助的孩子都已经毕业了。 他们寄来了成绩单、感谢信和毕业证书副本。 蒋孔提夫妇把它们全部整理存放在一起,堆积了厚厚的一摞。 对于江孔提夫妇来说,看到孩子学业有成,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甚至加入慈善队伍帮助别人,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胡晓敏曾经是受惠者,现在是奉献者。 胡晓敏小时候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她学习刻苦,成绩优异。 考虑到经济原因,她报考了护理中专。 成功录取后,家人为3500元的学费发愁。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她通过上海慈善基金会结识了退休的张宽福夫妇。 他们支持了胡晓敏三年。 之后,胡晓敏考入大学。 为了让老两口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她靠助学贷款完成了大学学业。

2005年参加工作后,胡晓敏立志要像张宽福夫妇一样传递爱心和善良,用自己的爱心行动回报社会。 她参加了上海慈善基金会组织的“手拉手结对助学”活动。 助学期间,除了每年的捐款外,她还会送去学习用品和保暖物资,并保持书信往来,鼓励受助孩子们勤奋学习、健康成长。 在她的关心和鼓励下,助养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十六年后,他成为一名毕业于上海政法大学的优秀青年。 然后,她开始帮助老二……她的爱人也选择了支持她,加入了学生助理的行列。 如今,他们每年都会带着两个女儿到慈善基金会的慈善窗口捐款,并表示希望孩子能够继续这份爱心之举。

汶川地震16周年

上海市政协委员于庆荣是第十一届、第九届上海市“慈善之星”称号获得者。 他多年来致力于公益慈善,在灾害发生时积极捐款捐物,并带着女儿帮助四川甘孜地区偏远藏区的孩子们学习、治疗疾病。 在社区生活中,于庆荣自费花费近30万元,为社区居民开设美育大师班,将十字路口的“剩”区打造成高品质的文化客厅。 2021年以来,于庆荣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累计捐赠金额已达1200万元。

于庆荣告诉记者,能够再次获得第十一届上海“慈善之星”荣誉,他感到非常荣幸。 对他来说,慈善事业是一项充满爱和责任的事业,让他有机会为有需要的人做出贡献。 “我坚信,每一个微小的行动都能产生巨大的影响,每一份爱心都能传递温暖和希望。” 他表示,未来将继续致力于慈善事业,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激励更多人。 让爱的种子在更多人的心中发芽。

新民晚报记者 李一能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42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