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技术大牛如何逆袭,高效沟通成就淄博青年技能人才之路

访客 2025-10-11 15:00:47 15683 抢沙发
技术大牛若掌握高效沟通技能,将展现惊人的逆袭之路,淄博青年技能人才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不仅成为技术领域的佼佼者,更懂得沟通的重要性,他们将技术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以清晰、准确的语言与团队成员、领导及合作伙伴交流,推动项目顺利进行,高效沟通助力他们展现真正的实力与潜力,成为职场中的佼佼者,引领技术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我觉得大赛给我最大的收获,除了千锤百炼的技能,还有这种情绪管理的能力。”10月11日,山东新马制药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马药机)机加工车间里,金属切削声沉稳而规律。牛圣泽在一台数控机床前,眼睛迅速扫过屏幕上的一串串代码,就能了解正在加工什么工件——这是他多年前在技能大赛赛场上练就的一项“特殊技能”。

从一个懵懂的初中生,到如今企业核心部门负责人,年仅28岁牛圣泽如今已经有10年的管理经验。尤其是在学校的经历,让他毕业仅仅两年,就以普通工人的身份“锁定”管理岗位。这个年轻人没有任何背景,就是依靠在淄博市技师学院学到的职业技能和沟通技巧,实现了人生逆袭。

技术大牛如何逆袭,高效沟通成就淄博青年技能人才之路

牛圣泽(左)和同事在讨论生产工艺。

从“小baby”到守护者

2012年,15岁的牛圣泽来到淄博市技师学院。对于刚刚初中毕业的少年而言,“数控加工专业”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还是源自一位亲戚的推荐。

牛圣泽的父母是个体工商户,每天起早贪黑,收入并不稳定。因此,在选择专业时,他听从了这位长辈的建议——要想在职场上真正立足,必须掌握一门安身立命的技能。

入学第一年,牛圣泽就开始关注集体事务,主动担任班级劳动委员,并在下半学期积极加入了学生会,成为最早那批进入学生会的新生。凭借出色表现,他在第三年正式担任了系学生会主席。这段经历为他日后带领和管理团队积累了宝贵经验。

牛圣泽说,在学生会核心沟通场景式夸群体协调,既要理解学校的活动要求,又要倾听同学的真实需求,更要横向对接其他部门,这样的经历让他养成了先拆解需求,再寻找各方共识的沟通习惯。这样的经历,让他进入职场后,不会去关注谁的需求更重要,而是挖掘各方一致的核心目标,找出可以交集的解决方案。

“在学校担任系学生会主席,不只是身份的转变,更是需求的转变。”牛圣泽说,学生会主席的身份让他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长,从一个只会索取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开始考虑他人感受的成年人。

这种成长并不轻松,也许很多人一辈子心里都住着一个“小baby”,而走出童话走进现实,在有些人看来并不是成长,而是童年崩塌。从一个被看顾者,转换为守护者,并非仅仅是角色的转换,更是世界观的重建。

“那段日子逼着我学会平衡专业训练与繁杂事务,也让我更懂得如何凝聚团队、有效沟通。”牛圣泽回忆说。这段经历沉淀下的协调力、责任意识与大局观,成为他日后打通技术与管理之间屏障的钥匙。

牛圣泽说,作为学生会干部,要求达到的门槛其实很高。首先学习不能耽误,同时还要踏踏实实为同学服务,而老师交办的任务也要全力以赴完成……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在毕业那一年,他又利用课余时间进修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并顺利拿到专科毕业证书。

这些说起来容易,其实要付出很多,但只要付出就有收获: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淄博市青年岗位能手、大学专科学历……这些荣誉和证书接踵而至,成为他在职业院校一个个耀眼的成长刻度。

技术大牛如何逆袭,高效沟通成就淄博青年技能人才之路

2016年中国技能大赛——第七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比赛现场,牛圣泽在比赛中取得了淄博市第一,全省第六名的好成绩。

大赛淬炼出的“问题终结者”

在学校和企业的履历显示,牛圣泽不但精力充沛,而且学习能力极强。不仅在学校的公共事务中游刃有余,更在专业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第七届全国数控大赛中,他勇夺淄博市第一和山东省第六的好成绩,并荣膺“淄博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技术大牛如何逆袭,高效沟通成就淄博青年技能人才之路

第七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山东省选拔赛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合影。

“我觉得大赛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情绪管理的能力。”牛圣泽说。赛场是高压熔炉,淬炼出的不仅是毫厘不差的精密操作习惯,更是面对复杂挑战时,系统分析、冷静破局的思维模式。

“我们加工一个工件需要至少4个小时,加上准备工作一个小时,一组训练就要5个小时。”备赛期间,他每天要做两组训练,训练时长超过10个小时。

即便如此高强度的联系,真正上了赛场仍然难免出错。在一次重要选拔赛上,牛圣泽发现有一个尺寸始终对不上,而且表面粗糙度也不达标。经过反复查找,始终无法确定那里出了问题,他甚至一度怀疑是机床出现了故障。

最终,他冷静下来,先用最短时间完成其他尺寸的加工,再利用剩余时间逐行逐字检查代码——终于,他在几千行代码中发现问题所在:一个不起眼的代码中少了一个小数点,这导致整个加工精度扩大了100倍!

“难怪加工表面这么粗糙!当时压力真的是很大。”这种在巨大压力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大赛赋予牛圣泽的宝贵财富。经过千锤百炼获得的职业技能,让他被朋友们称为“技术大牛”。

“高强度的大赛经历,不在于你拿第几名。当然,能拿第一更好,但即便没拿名次,也是一种财富。”班主任燕妍说。大赛不仅检验水平,更让选手在短时间内从普通技工成长为专业人才。

大赛确实是考验一个人的水平,但其中也有很大运气的成分,虽然并非第一名都是靠运气,但是可以说,在近乎残酷的训练环境中训练出来的技能,让第一名和其他选手之间的差距就在毫厘之间。

燕妍所说的这种财富,就是通过一场大赛将一个普通技工,最短时间内提升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这种成长的跨度是巨大的,意味着从此你不再普通,而是成为某个领域顶尖人才之一。

这份由顶级赛事锻造的核心竞争力,让牛圣泽初入职场就能迅速穿透专业壁垒,胜任技术岗位。同时,严酷的大赛经历所锻造的实践能力,让他在实际工作中有着异于其常人的实战经验。这一点,在面对实际生产中的突发状况时,表现得格外突出。

技术大牛如何逆袭,高效沟通成就淄博青年技能人才之路

牛圣泽和同事们一起解决技术难题。

养成“懂专业善沟通”的特质

2016年10月,牛圣泽从淄博市技师学院毕业,进入新马药机工作。仅两年后,他便被纳入公司后备人才库,成为重点培养对象。

说起原因,他提到了一件小事。

一次车间接到加急工件任务,而负责的同事刚完成新工件的准备工作。若此时进行常规调整,不仅会无法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加急任务,而且还会耽误正常的生产。

面临两难,牛圣泽迅速优化生产工艺:原需更换20把切削刀,他调整后仅更换5把,大大节省了准备时间,让任务得以顺利完成。通过生产工艺优化,既保证了生产进度,又减少了同事负担。

任务完成后,整个班组的工作获得了上级领导的肯定,牛圣泽也获得了同事们的信任。

2023年,25岁的牛圣泽成为机加工车间主任,管理80多名员工。面对年龄跨度大、学历层次不同的团队,他选择“建立信任”作为起点。

“我从一线出来,了解他们的难处,能迅速理解并解决问题。”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牛圣泽在团队中营造出高效沟通的氛围。

在车间里,他推行精益改善,革新技能传承模式,带动效率与质量稳步提升。仅仅入职两年,公司就将他列入后备人才库重点培养,看中的正是他“懂专业、善沟通”的稀缺特质——能诊断痛点,也能用沟通与制度驱动团队。

早期担任团支部书记的经历,让他更懂得组织管理;转岗编程员后,他通过优化工艺、提升效率,为企业带来效益。2022年,他获评“淄博青年创新榜样”,这份荣誉正是对他在技术与管理创新上的双重认可。如今的牛圣泽已担任新马药机供应中心主任。

“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是他获得认可的基础,但更关键的品质是他懂得如何高效沟通。”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孙赫男评价说,牛圣泽踏实稳重,总能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搞明白了再去干,看似增加了沟通的时间,却提高了一次性把事情做对的整体效率,还能营造出积极工作的氛围,为其他年轻员工树立了榜样。

牛圣泽说,无论身处哪个岗位,自己都会认真践行新马药机“团结、务实、创新、奋进”的精神作风。

制造业的发展是一场考验耐力“马拉松”。一代又一代的产业工人,他们忙碌的身影成为淄博这座工业城市最庞大的根系,

而像牛圣泽这样的青年,则是这片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新枝。

技术大牛如何逆袭,高效沟通成就淄博青年技能人才之路

记者手记:

牛圣泽的故事,不但是新时代青年技能人才成长的缩影,更映照出无数企业对管理人才的真实需求——懂得高效沟通。

校园里的历练,让他学会了责任与沟通;赛场上的淬炼,赋予他过硬的技术与冷静的思维;职场中的磨砺,则让他将技术与管理融会贯通,成为一名懂技术、能创新、善沟通的青年干部。

从职业院校的学生干部,到省市技能大赛的佼佼者,再到新马药机的管理骨干,牛圣泽的成长之路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坚定。

只要心怀热爱与责任,每一个普通青年都能在自己的领域,绽放出不平凡的光芒。期待未来,在淄博这片工业热土上,有更多像牛圣泽一样的年轻人,用技术与智慧,点亮中国制造的星空。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李波 通讯员 刘磐)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568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