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张家港各类政务账号将关停,“半死不活”的政务新媒体账号为啥没人看

访客 2024-04-27 21:25:25 1082 抢沙发

张家港各类政务账号将关停

江苏省张家港市近日关闭了多个新的政府媒体账号。 张家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张家港市水利局、张家港市农业农村局、张家港市人民法院等多个委局机关相继发布公告,公布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帐号、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帐号均已被“叫停”。

新的传播环境下,国内新媒体平台大量涌现并迅速普及。 地方职能部门进驻各类平台开设官方账号,确实是与时俱进的举措。 然而,插旗“占领舆论阵地”后,相当多的政府新媒体账号缺乏必要的操作,造成了灾难性的传播效果。 面对单篇文章三位数甚至两位数的阅读量和一片空白的评论区,这些“半死不活”的政府新媒体账号可能已经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

为什么政府新媒体账号没人看? 原因很简单:内容不好。

一些地方职能部门和事业单位对新媒体的认识似乎存在偏差。 他们没有思考过“谁应该创建新媒体账户给他们看?”这个基本问题。 发布的内容要么是工作更新,要么是会议纪要,他们坚持使用新媒体面向普通受众。 媒体账号已变成部门出版物,甚至黑板报。 这些脱离群众日常工作、生活的内容,既不实用,也不有趣。 只要看一眼标题,你就会想划掉它。

请问,某局某室某委某日召开工作部署会或业务培训班,某领导出席并讲话。 这样的“官宣”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有多大价值?

工作动态可在内部期刊、内网发布; 会议纪要可以在系统内传阅。 凡此种种,我们为何还要硬着头皮在新媒体平台上“对外人仁慈”呢? 在这个信息严重过剩的时代,注意力是最稀缺的资源。 指望依靠这个内容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获得流量,无异于痴心妄想。 但如果不是为了流量,那么新媒体账号只能理解为“为了存在而存在”。

为了存在而存在,正是这些“半死不活”的政府新媒体账号的症结所在。 如果仔细观察这些账号发布的内容,不难发现处处都有“为了更新而更新”的痕迹。 为了保证更新量和发布频率——或者说得更直白一些,是为了应对考核——内容“浇水”是一些政府媒体新账号的常态。 以4月19日关停的张家港市水利局微信公众号“水润港城”为例。 3月23日的第三条帖子标题为《司法部、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负责人答记者问》。 本文由水利部转载,截至目前已阅读37次。

很难想象这37位读者在某县级市水务部门微信公众号上阅读国家部委新闻发布会纪要的动机是什么。

事实上,成功的政务新媒体账号从来没有几个:《上海邮报》是地方政府推出的第一个政务媒体账号,其影响力和传播力有目共睹; 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的“江宁公安在线”也是一个颇具规模的“网络”,“名牌”、“建宁奶奶”已成为地方品牌; 深圳卫健委凭借“妖娆”的标题和高度“互联网化”的内容,在全国范围内收获了大量粉丝,“10万+”已是家常便饭。 纵观这些成功案例,贴近群众、精心打磨内容始终是必由之路。

如果你有话要说,那就很长,如果你无话可说,那就很短。 如果你真的无话可说,那就不必说。 当一个新的官媒账号只是“为了存在而存在”时,这难道不是一种“指尖形式主义”吗? 政府部门和机构希望通过新媒体平台与群众建立联系、向群众传递信息固然是好事,但如果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敷衍了事,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群众怨恨。 同时,也涉及到这些部门本身的资源和精力。

至于这些账户承担的一些服务功能,也可以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中。 比如最近成为热门话题的浙江政务APP“浙江办”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此次被关闭的张家港,也将这些“暂停”的新媒体账号的内容和服务功能迁移至当地的“张家港发布”微信公众号和“今日张家港”APP。

群众懒得看,“编辑”也厌倦了。 政府新媒体账号不应成为职能部门和机构的额外负担,也不应成为“为了存在而存在”的装饰品。 “半死不活”的政务新媒体账号选择了“自杀”。 与其说是强者砍断了自己的手腕,不如说是及时止损了。

栏目主编:陈淑仪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8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