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我有这样的宝藏伙伴,你羡慕了吗

访客 2025-07-23 17:12:39 44668
我拥有令人羡慕的宝藏伙伴,他们是我生活中的重要支持和力量,我们共同经历风风雨雨,共同成长进步,这样的伙伴让我感到无比幸运和幸福,如果你有机会认识他们,你一定会像我一样珍惜这份友谊,我们互相扶持,共同前行,一起创造美好的未来,这样的宝藏伙伴,令人羡慕不已。

对周庚来说,今年上半年最正确的决定之一,是将公司刚完成注册的作物健康新品安海龙®(高活性海藻类生物 *** 剂),在106块试验田里一次性铺开使用。

作为拜耳作物科学事业部杀菌剂及作物健康资产总监,他常年一身冲锋衣、冲锋裤加防晒帽,活跃在各个田间地头。今年初,他在走访几个小麦核心产区时,听一线销售团队反馈前季几乎没有降雨。

周庚和团队敏锐意识到,这两年干旱天气常有发生,如果持续不下雨,小麦减产是必然的。当机立断,团队把正准备上市的安海龙®全部投进试验田。

这个决策在六月得到验证:北方冬麦区大部无明显降水,而试验田里的麦田依然挺拔生长,最终普遍增产在5%~10%之间,更高增产15%。

周庚难掩激动地分享这一成果。扎根农业领域十多年,他早已成为农户信任的伙伴,凭着对农户痛点的敏锐觉察和专业的判断与坚持,周庚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决断,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而这,也正是他所在的拜耳这家百年底蕴的全球性企业,深耕中国多年的缩影:着眼于中国农户的痛点与需求,以创新产品方案和专业技术,解决最真实的难题。

扎根泥土的“作物专家”

周庚十多年前进入农业领域,彼时作为拜耳市场部杀虫剂经理的他,不仅要与农户打交道,更要与天气“斗智斗勇”:要在同一个地方长期驻扎,摸透当地的种植模式、气候特征与农户需求,再结合各地病虫草害预报,及时与拜耳农艺师沟通,共同为农户提供因地制宜的技术方案。

几年前在温州龙湾永兴农场的经历,让他至今记忆犹新。当地一位种植大户采用“花菜—水稻”轮作模式,虽省去施肥成本,却导致水稻疯长倒伏、易发病害。更棘手的是,滩涂田地7月收割期常遇台风侵袭。

我有这样的宝藏伙伴,你羡慕了吗

周庚(中)与拜耳同事在田间地头工作图

周庚团队以拜耳经典杀菌剂拿敌稳®为核心,设计出“抗病+强茎”的综合方案,如同给水稻穿上双层“防弹衣”。“结果收割时,水稻不仅没倒,而且一脚踩下去还能弹回来,茎杆粗壮有力。最终他家水稻产量比旁边农户整整高出150斤。”周庚回忆道。

这种专注为农户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在周庚的职业生涯里已重复无数次。

随着农业种植规模化、现代化的发展变化,农户需求已从单一植保产品转向综合解决方案,更注重科学性与投入产出比。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也愈发严峻。

“去年长江流域持续高温,影响了水稻正常的灌浆和结实。今年上半年环黄海区域的干旱与及干热风气候,也导致了小麦整体生长高度比往年低,产量受影响比较明显。”考虑到极端天气可能正重塑农业生态,拜耳积极研发和推广高效的作物健康解决方案,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

比如今年推出的拜耳首款高活性泡叶藻产品安海龙®,主打从提质抗逆、根系强化、土壤健康和养分活化四大纬度激活作物生命力,为大田、经作等不同领域的种植难题提供有力支持。周庚介绍,今年上半年,在安徽、江苏、山东106块试验田的实践证明,在干旱条件下,安海龙®加杀菌剂组合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小麦抗旱能力,帮助农户提质增产,这也增强了农户对抗极端天气的信心。

我有这样的宝藏伙伴,你羡慕了吗

小麦丰收场景

除此之外,还有2025初上市的中量元素水溶肥产品沃家润®,这是拜耳基于大量研发投入及对农户需求的洞察,在品牌、配方和含量上实现三升级的原研原创新一代钙肥产品。周庚介绍,“现在消费者喜欢风味好、糖度好、长得好、品质好的水果,沃家润®就可以与拿敌稳®、安泰生®等保护性杀菌剂组成拿沃安®组合,帮助农户种出更高品质的水果,精准匹配终端市场需求。”

周庚进一步解释,随着气候变化以及农户和消费者对作物品质要求的进一步提升,传统单一的植保产品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需求,需要补充作物健康领域产品,去帮助农户实现防病、增产、提质。在这一背景下,2025年拜耳推出作物健康品牌德来®,覆盖营养肥、生物 *** 剂、微生物菌剂三大业务领域。

“作为一家全球化公司,拜耳致力于整合全球更优质的资源,形成一套解决方案。”周庚说,“最终目标是帮助中国农户应对种植挑战,让他们从种到收的全过程更省心、更放心、更称心。”

从田间地头的深度调研到创新产品方案的精准落地,这位扎根泥土的“作物专家”用科技与热忱,为农业现代化写下生动注脚。

解胃之忧的“细节控”

周庚在田间地头扎根解决农户痛点,他的同事冯慧凡则从健康市场的细微处,帮助人们解决胃部消化之忧。作为拜耳健康消费品消化道健康品类和疼痛品类市场部总监,她始终相信,真正的创新,藏在消费者的健康需求里。

流行病学调研显示,我国消化不良总患病率为21%[1],每5个人有1人患消化不良。每2个胃肠病人,就有1人消化不良[2],即便使用药物治疗,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复发率仍高达24%[3]。

作为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消化不良本身的症状如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的上腹部不适、饱胀、早饱、灼热、隐痛、恶心、呕吐、食欲缺乏等,非常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但冯慧凡发现,消费者对此的应对往往停留在“少吃点”或“喝酸奶”等自我缓解阶段,缺乏对科学解决方案的认知。这种认知与需求的断层,成为拜耳研发的起点。

早在1996年,拜耳旗下的达喜铝碳酸镁片,凭借对胃痛胃酸和慢性胃炎症状快速起效的特性,广受消费者好评欢迎。27年后,达喜创新升级,于2023年推出针对胃胀腹胀与消化不良的复方消化酶胶囊。

我有这样的宝藏伙伴,你羡慕了吗

根据《消化酶类药物临床与家庭用药指导专家共识》,改善消化不良症状,补充消化酶类药物是基础且常用的治疗措施[4]。冯慧凡解释,达喜复方消化酶胶囊这款产品充分考虑国人喜米面馒头、牛肉猪肉等相对复杂的饮食结构,融合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四种主要的消化酶类型,以期照顾到绝大多数人的需求。

事实上,拜耳健康消费品事业部在研发和推广中始终保持着人文敏感度。

当走访一线门店了解到糖尿病患者对消化酶产品需求更高时,团队投入大量医学研究,发现这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影响胰岛素分泌,损害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导致消化酶分泌不足。而且叠加部分降糖药物导致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等因素,使消化问题成为糖尿病患者的“隐形负担”。

“但这一问题常常是被忽视的。”为此,冯慧凡和团队联合内分泌与消化科专家开展科普,同时与药店药师合作,为糖尿病等慢病人群提供定制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改善其消化系统问题。

微小的改变,往往源于被忽视的需求。在达喜乳果糖口服溶液——一款针对消化细分赛道便秘人群研发的产品上线前,冯慧凡和团队做了大量消费者调研,由此做了一系列优化用户体验的设计。如针对瓶装剂量难控、便携性差的问题,推出袋装版产品;针对撕口困难、包装薄易漏液、撕口标注不清等体验短板,加厚材质防止挤压漏液,优化撕口位置(尤其方便老年人);改用独特的圆筒包装,提升包裹运输过程中的抗压性。

我有这样的宝藏伙伴,你羡慕了吗

达喜乳果糖口服溶液包装易撕线设计

“这些都是很细小的点,但我们希望大家在‘吃得好’、无忧消化的同时,也能在购买、收货和日常使用上有好的体验。”冯慧凡说。

以科学严谨与人文温度为坐标,冯慧凡和团队不断打磨细节,诠释真正的创新,从不是宏大的宣言,而是对每个个体需求的深刻共情与精准响应。

临床研发队伍里的“革新者”

对个体生命健康的专注与关怀,还可以从拜耳处方药事业部中国研发项目负责人、高级总监杜婷的故事里,得到更深刻的感知。

十五年前,杜婷加入拜耳处方药事业部中国研发中心时,中国团队还只是全球试验的“执行者”,很多药物在国外上市多年后,国内才启动补充试验,患者需等待五到八年。如今,这一局面被彻底改写。

我有这样的宝藏伙伴,你羡慕了吗

拜耳处方药事业部中国研发中心团队

一个明显变化是,过去五年,拜耳在中国成功落地五款新药,上市时间从全球滞后数年缩短至两年内。新款前列腺癌治疗药物诺倍戈,仅比国外晚一年获批,让中国的患者尽早地得到全球先进的治疗选择。

杜婷表示,目前我们很多早期的精准药物主要适应症是肺癌,但因中国的胃癌和胰腺癌患者相对较多,且仍有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拜耳研发团队一直努力将这两个癌肿适应症纳入药物研发的优先考量。

这一底气源于中国医药研发环境的不断改善,杜婷和团队也希望积极推动“本土策略”革命。“我们的本土研发团队可以协同本地专家将中国患者的需求直接融入全球试验设计。”杜婷表示,从临床方案调整到适应症扩展,中国患者和医生的意见被带到总部决策桌。

如今,杜婷和团队还积极尝试去中心化临床试验。以已经获批2项适应症的拜耳一类创新药非奈利酮片为例,团队正在开展扩展非糖尿病肾病适应症的III 期临床研究。

杜婷介绍,去中心化就是运用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理念,推出护士上门访视或远程视频访视和药物直送患者手中的临床试验模式,来替代患者必须从很远的地方集中到临床试验基地的模式。“这样临床试验的范围扩大了,也方便了患者,尤其是老人或不便出行的患者。”

拜耳以患者为中心,

持续优化患者的用药便利和临床试验体验

另一方面,拜耳还联合大型医院培训基层医生,帮助其建设临床试验质量体系,从而大大提升去中心化临床试验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靠性。

“我们的临床同事还创新地把患者治疗同意和治疗方案 *** 成小视频,让患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这个临床试验要做什么、中间要做哪些工作、如何采集样品、采集的样品如何使用等。”杜婷表示,这样让患者的知情同意体验更好,也更方便研究者开展临床试验。

对杜婷来说,从让更多人听到患者的声音和诉求,到优化患者的用药便利和临床试验体验,她以临床的严谨和温情,为每个生命搭建通向希望的桥梁。

面对农田的极端气候挑战,周庚坚持从农户最终的需求出发,寻找科技答案;为解胃之困,冯慧凡不断推陈出新,助力无忧消化;为加速创新药上市,杜婷持续革新临床研发策略和流程——他们在拜耳这一平台上,日复一日在具体领域里解决问题、提升体验,满足农户、消费者、患者的需求,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朴素信念,淬炼成改变现实的力量。

这样的他们好像有着“超能力”,通过对创造价值的专注与持守,正以无数微小之光,汇聚成照亮并重塑世界的星河。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系统常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08):3619-3625.

[2]葛均波等.内科学第九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84.

[3]章毅芳等.多潘立酮和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及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33):99-101+105.

[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功能性胃肠病协作组.消化酶类药物临床与家庭用药指导专家共识[J].中华消化杂志, 2024,44(10), 659-670.

作者:秋影

编辑:王潇仪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