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顶流影响力不再?

访客 2025-09-24 15:00:31 66949 抢沙发
近期有观点提出,顶流在现今社会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一些人认为,即便拥有大量的粉丝和关注度,顶流也面临着失去影响力的风险,也有观点认为顶流仍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关于顶流是否还有用,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议。

昔日明星顶流,在旅游景区争做NPC,这阵势你见过吗?

重演经典角色张无忌的马景涛,时隔36年重现亚姐夺冠造型的翁虹,复刻《隋唐英雄传》李世民的郑国霖……顶流们在各地“千古情”景区与游客们的紧密互动频频刷屏,这让背后的A股上市公司宋城演艺备受关注。

顶流影响力不再?

图/短视频平台截图

而令人意外的是,宋城演艺今年以来的业绩并不令其投资者满意,整体营收与净利润都出现了下滑,净利润的降幅甚至达到近三成。

宋城演艺做的到底是一门什么生意?为何爆棚的人气,无法有效提升业绩?

网红经济,不管用了?

“一生必看的演出。”

这是宋城演艺打出的宣传口号。这家公司成立于1994年,并于2010年上市,成为“中国演艺第一股”。

目前公司旗下有“宋城”和“千古情”两大品牌,其中千古情系列以地域文化为内核,通过舞蹈、戏剧等多元艺术与声光电科技融合,打造沉浸式场景(如大漠舞台、黄河水幕),形成“主题公园+旅游演艺”的经营模式,其门票收入占总经营收入的主要部分。

如今在不少知名旅游城市都能看到千古情的身影,如杭州、三亚、丽江、九寨、桂林、张家界、西安、上海、佛山等。

景区不仅有老牌明星接地气的沉浸式演出,宋城演艺还以网红孵化和职人直播为抓手,构建起独特的网红矩阵。

在千古情景区,随处可见走动式表演与快闪秀,你可以看见骑马走天涯的腹肌猛男,以古装舞蹈收获百万点赞的甜美歌姬,以着装与舞蹈反差走红网络的“宋城林冲”……

顶流影响力不再?

图/短视频平台截图

今年“五一”期间,宋城演艺全国十二大千古情景区游客人数、营收全面创新高,共演出379场、同比增长24%,接待游客210万人次、同比增长26%。

虽然节假日表现亮眼,但爆发的人气无法变成“印钞机”。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宋城演艺实现营业收入约10.8亿元,同比降低8.3%;净利润约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5亿元同比减少1.5亿元,同比降低27.4%。

分景区来看,今年上半年,杭州宋城旅游区、丽江千古情景区、广东千古情景区的营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分别下滑0.48%、12.6%、12.96%。受此影响,除了杭州宋城旅游区的毛利率同比增加5.35%,丽江千古情景区、广东千古情景区的毛利率则分别同比下滑3.55%、6.04%。

体现在具体旅游演艺业务的收入上,今年上半年,杭州宋城旅游区、三亚千古情景区、丽江千古情景区、张家界千古情景区、广东千古情景区等近半数景区的现场演艺营收均有所下滑,降幅从0.30%到52.17%不等,其中张家界千古情降幅最大。

顶流影响力不再?

宋城演艺九大千古情景区营收情况对比。图/中国新闻周刊制作

对于业绩“双降”,宋城演艺回复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文旅项目经营过程中受城市热度、消费热点、气候、客流、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业绩阶段性起伏是正常现象。

公司亦指出,营收下降主要是轻资产输出业务收入确认同比减少8610万元所致,若剔除该项影响其主业营收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即便如此,外界还是不禁要问一句,为何旺季创下纪录,但业绩却不好看?

为啥不赚钱?

文旅实战专家张君关注旅游演艺业态多年,他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旅游实景演出要面临2个核心问题:运营支出刚性而核心客容量有限,这导致旺季收入存在天花板;淡季游客少,或存在收入覆盖不了支出的情况。

张君进一步介绍,旅游演艺需要面临前期的巨大投入与后期持续的运维成本。按规模划分,旅游演艺可分为大演艺、中演艺、小演艺。其中,“大演艺”动辄一场演出上百人并结合外景,这导致其成本控制问题尤其难。

“大演艺”典型如丽江股份的“印象”系列,今年上半年公司旗下印象演出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4%,《印象·丽江》接待游客同比减少15.48万人次;今年6月,由于“投资运营成本高,门票客流难以支撑盈利”,同样为“大演艺”的《只有峨眉山》宣布停演。

“宋城演艺属于典型的‘中演艺’,不同项目占地面积在100—200亩之间。”张君分析。

为发力“网红经济”,宋城演艺今年新设立网红管理部,各景区新增外场演出,并为轻资产项目储备艺术团演员,由此推高人工成本约1900万元。

整个上半年,公司营业成本同比增加2.01%至3.7亿元。尤其是销售费用,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高达7870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1998万元相比增长约293.9%。宋城演艺表示:“顾客体验升级至关重要,尽管短期会加大经营压力。”

但控制成本之外,宋城演艺想要突破增长瓶颈并不容易。公司在半年报中直言:“在供给旺盛和竞争加剧的行业背景下,公司承压前行”,“文旅消费更趋理性,人均旅游消费初显回落”。

要知道,宋城演艺的门票并不便宜。中国新闻周刊查阅票务软件发现,宋城千古情多数演出成人票基础价格多在300元左右。对比之下,作为“大演出”、投入成本相对更高的“印象”系列门票同样在300元价格区间。

顶流影响力不再?

西安千古情景区内拥有数十台综艺秀。图/宋城演艺官网

在价格不菲的情况下,好口碑格外重要。

但中国新闻周刊浏览社交平台发现,不少游客被“千古情”系列演出震撼并且推荐的同时,同样有部分游客在体验过后对项目进行了“吐槽”——

“九寨千古情和杭州宋城千古情都差不多,部分段落简直一模一样,大几百的价格感觉不值”“编导、表演、舞美、灯光等太一般……不值票价,宋城景区很小,逛了4小时实在太没意思了”“内容方面单薄,有的节目在水时间,感觉就是普普通通的跳舞”……

演出观感千人千面,但这些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多数“千古情”系列演出在叙事结构、舞美风格上高度相似,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游客复购意愿。当下观众对高价演艺产品的消费趋于谨慎,叠加各地文旅演艺项目供给激增,这也对宋城演艺造成一定压力。

好牌怎么能打好?

当下,如何真正让游客觉得更“值”,是宋城演艺面临的关键课题。

产业分析师张书乐对中国新闻周刊进一步指出,想要真正在营收与净利润上破局,相关旅游演艺公司需要不断上新故事、玩法和互动机制,提升园区内容供给密度,以此来拉长游客的停留时间,让游客每次来都有新体验。

如果上升到经营的视角,做好旅游演艺生意不只是做好节目本身这样“简单”。

其实旅游演艺拥有很强的属地特性。张君认为,演艺项目的客源市场,主要依托游客(流水客群)这样的增量客群,而非本地城市居民的存量客群。因此旅游演艺所处的城市性质是其能否“活下去”的关键。

今年上半年,宋城演艺先后签订了青岛“丝路千古情”和台州“东海千古情”两个轻资产输出项目。公司认为,随着两个项目的推进、相关的服务费逐步确认收入,这将带来持续的增长空间。

但热门旅游目的地是有限的,而且要面临充分竞争。如今旅游目的地的夜间演出扎堆非常普遍。以西安为例,旅游演艺的实景演出至少包括13场,除了《西安千古情》外,还有《驼铃传奇》《丝路之声》《梦回大唐》《大唐追梦》《西安事变》《大唐女皇》《赳赳大秦》《无界长安》《古城烽火秀》《长恨歌》《长安十二时辰》和《西安·特种兵》等。

因此,宋城演艺想要在营收上取得突破,就要打破“目的地依赖”的瓶颈,比如开辟独属于自己的场地。

但重资产扩张可能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宋城演艺于2018年打造的西塘·中国演艺小镇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但至今仍未开业。

另外,从盈利能力的维度来看,客源结构也非常重要。张君介绍,旅游演艺类项目的收入来源大体分为渠道和散客两部分,演出方往往以旅行社包销的形式获得“保底”客流,议价权受制于渠道。

想要增厚利润,就离不开提升散客占比。而提升散客占比的关键方式,就是提升项目自身的独特性与吸引力。

这意味着,宋城演艺想要真正打开增长想象力,离不开“向内挖潜”,即挖掘原有项目活力。

“向内挖潜”方面,散客化成为宋城演艺的重要发力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公司今年以来发力网红营销的目的所在。

宋城演艺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从各项目看,公司目前整体散客占比呈现上升趋势,且游客的平均逗留时间也在拉长。这将会更好地带动景区及周边的消费。

此外,中国新闻周刊获悉,目前就宋城会员系统的搭建、宋城年卡的推出等正在一轮轮方案优化中。同时,如何加大景区里的“二销”,也是下一步要着重攻克的课题。

突破自我成长的天花板,对于成立近30年的宋城演艺来说并不容易。市场对于这样的创新与扩张是否买账,仍需时间检验。

参考资料

《网红营销难救场,宋城演艺陷“营收净利双降”》,2025-09-08,搜狐

《宋城演艺“赔钱赚吆喝”:千万投入押注网红经济,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2025-08-27,蓝鲸新闻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6949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